二月十九 | 恭迎观音菩萨圣诞吉日

2024-03-27 17:31 净律学苑

农历二月十九恭迎观音菩萨圣诞日观音菩萨偈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三十二应周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观音菩萨名号由来观音,又称观世音、观自在、观世自..


农历二月十九

恭迎

观音菩萨圣诞日

观音菩萨偈

观音菩萨妙难酬

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周尘刹

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常遍洒

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

苦海常作渡人舟

观音菩萨名号由来

观音,又称观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俗称观音菩萨、观音娘娘。是四大菩萨之一,是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在佛教中、民间被奉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求必应的菩萨,遇难众生只须诵念其名号,其即前往拯救解难,故名观音。

观音的最初译名是“观世音”,是梵文“阿缚卢枳低湿伐逻”的意译,是遇到苦难“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的意思。唐代因为要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故去掉“世”字,简称为观音。观音是大乘佛教中十分崇奉的一尊菩萨,我国几乎所有的佛教寺院都供有观音像,民间供奉观音的也非常多。如佛教天台宗、密宗分别传有“六观音”,禅宗亦塑有各种观音像。净土宗更是把观音作为“西方三圣”之一来供奉。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 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佛位的菩萨。


观音菩萨身世
1
不眴太子

当然,菩萨的身世也是不可思议的,这里是指菩萨在往昔的时候。《悲华经》里记载,往昔的时候有一位无诤念王(即阿弥陀佛),无诤念王有一千位儿子,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就是观世音和大势至。和无诤念王是父子关系,这是他身世的由来。他们发愿生生世世随着他们的父王共同去度化众生、利益众生。所以我们知道,观音、势至跟阿弥陀佛宿世有这个因缘。
据《悲华经》记载,过去无量劫前,阿弥陀佛曾为转轮王无诤念,有长子名不眴,因其在宝藏佛前发愿:“世尊,今我以大音声告诸众生,我之所有一切善根,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大闇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我称我名字,若其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宝藏佛即为其授记:“善男子,汝观人天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
2
妙善公主

妙善公主的传说,最早见《编年通论》第十卷。书中记载唐朝时的著名僧人,佛教律宗南山宗的创始人道宣法师(596年一667年),在终南山创设戒坛。道宣法师持戒严格,道行高超,已经修行达到可以接受天人的供养。

有一天,道宣法师请教天人讲述观世音菩萨的来历,天人告诉道宣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庄严王,王后是宝应夫人。他们生了三位公主,长公主叫妙严,次公主叫妙音,三公主叫妙善。观世音菩萨最初到人世间来,就是以庄严王三公主妙善的身份显示的。

中国民间流行最盛的,是元朝大书法家赵孟頫(1254年一1322年)的妻子管道升在元大德十年(1306年)所作的《观世音菩萨传略》。在这本书中比较完整地讲述了观世音菩萨的身世。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妙庄的国王,生有三个女儿。长女名妙因,次女名妙缘,三女名妙善。

当三个女儿长大成人后,妙因、妙缘都听从父王的旨意出嫁了。唯妙善公主不听父命,不肯嫁夫,决心出家修行。妙庄王再三劝说,妙善公主也不回心转意,妙庄王十分气愤,就将妙善公主贬为庶民,赶出皇宫。从此妙善公主就到香山出家修行了。

后来妙庄王得了重病,久治不愈,眼看就要死去。这时的妙善公主已修行成仙,听到父王病危,就变化成一个老和尚来给妙庄王治病,诊脉之后告诉妙庄王,只有服用直系亲属的手和眼,病才能痊愈。

妙庄王认为妙因和妙缘两个女儿是最听话的至亲,就传旨让她们献出手眼。可是两个女儿谁也不肯。于是妙善公主就让父王派大臣到香山去求神仙帮助。当妙庄王派出的大臣到达香山时,妙善公主就把自己的双手和双眼剜割下来,交给大臣带回给妙庄王服用。

妙庄王病愈后到香山拜谢神仙,才发现救他的竟是自己的女儿妙善。当妙庄王见到自己的女儿已无手眼,悲痛万分,他向天地呼吁、叩首,求天地神灵帮助女儿恢复手眼。上天神灵被妙善公主的孝心所感动,使妙善公主长出了千手千眼。这就是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庄严宝相的典故。

观音菩萨法门

1

大悲咒持诵

大悲咒出于《大悲心陀罗尼经》,共八十四句。观世音菩萨在无量劫前千光王静住佛处初闻此咒,顿从初地越登八地。并受命普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以此心咒作大利乐。嗣后观世音菩萨又于无量佛前,无量法会中,重闻此咒。因诵持此咒,故所生之处恒在佛前,莲花化生。

该经宣称,若能深信不疑诵持此咒,可得无量利乐: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援手;不堕三恶道;生诸佛国;得无量三昧辩才;现在生中所愿皆遂;转女成男;消灭侵损常住的重罪;能除十恶五逆、谤法谤人、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祗物、污净梵行等罪;能得十五种善生,除十五种恶死。《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诵持此咒要发广度众生的大菩提心,身持斋戒,于诸众生起平等心。

2

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

《普门品》承诺:“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认为观世音菩萨具有广泛利益众生的大威神力,所以劝众生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

依《普门品》说明,观世音菩萨可随类应现、处处化身、救苦救难、无求不应;若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即能入火不烧、入水不淹、恶鬼远离、刑器自毁、怨贼消退、除一切障、免一切难、满一切愿、成就一切福德。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法门,也被认为是最平易近人,人人可修,时时可修,处处可修。

3

大悲忏

《大悲忏》为宋代知礼根据《大悲心陀罗尼经》所编制的仪轨。它包含《大悲咒》及经典核心思想,同时也涵盖了安置道场、结界供养、入忏启忏,忏悔观行的种种仪式。诵大悲咒仅需几分钟,拜一部大悲忏则需要两个钟头左右。

《大悲忏》是佛法中的事门,也是一项共修法门。作为一部观音法门,它指涉了观音证觉的般若与涅槃,也指涉了观音的慈悲与方便。它要求高度的专注与禅定,如果是独修独忏,并非初修者以初始的散心浮心便可抵达。在拜忏过程中,由于梵呗唱诵仪轨不断持续举行,即使心念偶尔流转飘忽,也敌不过众多虔心专注的力量。因此妄念瞬即打散,又融入强而有力的共忏主流。在集体忏悔共修所带来相互震撼与交响中,涤净一己内外的垢恶与罪障。

4

六字大明咒

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梵文罗马拼音为:oṃ-ma-ṇi- pad-me-hong 。此咒含有诸佛无尽的加持与慈悲,是诸佛慈悲和智慧的音声显现。

中文拼音参考发音,现代汉语读音:唵(o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吽( hōng)。

六字大明咒为观音菩萨微妙心印,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为十方诸佛所赞叹。书六字大明咒如书三藏法宝,诵六字大明咒三世业障悉得清净,了脱生死,究竟成就,且能断无明,开智慧,消灾延寿,增富救贫,救百千苦难,摧灭贪嗔痴,闭塞轮回路,历代眷属俱得超生,腹肠诸虫亦得证果,又具无量三昧法门,日日得具足六波罗密功德,一切金刚护法天龙八部无不欢喜拥护。欲生何佛土均如愿成就。

从以上列举的四种法门,可知观世音菩萨的救苦方便,有深有浅,有本有末。还有《楞严经》的“耳根圆通”,是用禅定的观法而达到彻悟究竟的目的。《心经》的“五蕴皆空”,是用观照世间无常无我的方法,以证般若实相。这二部经是要众生还归法性而与佛同体,除一切烦而亲见本来面目。《普门品》的持名,则强调观世音菩萨的救济,重于解脱现实人间的苦恼。“大悲咒”的持诵,则虽重在现实疾苦的解除,也说因此而得“莲花化生、恒在佛前”。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在《楞严经》卷六中,观世音菩萨对“耳根圆通”的法门要义作出诠释: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楞严经》的“耳根圆通”,被普遍归于禅定的修定发慧观法,圣严法师针对初修者又命名为“闻音声法”。该法门的修法与次第,初修共分四个步骤:
①专念普听一切声音,不选择对象,不分别对象,由大至小,由近至远,不以耳根去听,而让声自来。
②知道自己在听声音,也有声音在被自己所听,此时只有声音和自己的和应,没任何杂念现前。
③仅有声音而忘失了自己,自己已融入无分别无界限的声音之中。
④声音与自己双亡双照,双亡则无内外自他,双照则仍历历分明,故与世间的四禅八定仅存独头意识的境界不同,也有异于小乘的灭尽定。

相关阅读


点评内容

全部评论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