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入世”兼行的道教

2025-08-20 08:54 一日禅道

道教的修行及处世观,既不同于儒家的全讲入世,也不同于佛教的全讲出世,而是出世、入世兼行之。道教的入世即讲修人道,且奉行功德于民,功德于国终而功成、名遂、身退的法则;而出世即讲修仙道,主张清心寡欲、为而..

道教的修行及处世观,既不同于儒家的全讲入世,也不同于佛教的全讲出世,而是出世、入世兼行之。道教的入世即讲修人道,且奉行功德于民,功德于国终而功成、名遂、身退的法则;而出世即讲修仙道,主张清心寡欲、为而不争、损己利人、积功累德。

道教的这一出世入世兼修的思想,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孔子问礼,老子说: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这就是道教出世入世思想的根源。后来孟子将这一教义译为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被儒家所倡导和应用。

道教的入世、出世兼行观,既不追求功利的入世,也不专注自我孤寂的出世,而是牢牢的掌握两种处世法来进行品德修养,放开人我观念、是非观念;事来则应,事去则静,不使事务绕心,而使本心处于常清常静境界,以无为化导自身,除去一切私心杂念,常使性灵朗然觉照。


相关阅读


点评内容

分享

复制链接
赞赏

打赏我们

打赏藏经阁网站站长

藏经阁 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扫一扫二维码,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