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孝顺父母?知母:三界轮回中的一切众生无一不曾做过自己的父母,大至老虎、狮子,小至蚊虫、蚂蚁,没有一个众生没有当过自己的父母。只是由于不断投生流转,现在认不出他们是自己的父母而已。实际上,每..
一、为什么要孝顺父母?
知母:
三界轮回中的一切众生无一不曾做过自己的父母,大至老虎、狮子,小至蚊虫、蚂蚁,没有一个众生没有当过自己的父母。只是由于不断投生流转,现在认不出他们是自己的父母而已。实际上,每一众生做每个众生的父母的边际也无有尽头,旁生界母亲关心孩子,孩子无误认识母亲等现象,也蕴含着许多极为甚深的道理;但上生物课的老师却说:这是动物的本能,再追问就无可奉告了。其实这完全可以说明,佛陀所讲的每一个众生都当过自己母亲的说法千真万确。一切有情在当自己父母亲时,无一不是以大恩来养育我。
念恩:
在动物界,母亲慈爱孩子的现象非常普遍。此类可歌可泣的故事非常多,恐怕这也是很多科学家认为动物有感人母爱的原因所在。作为情志超过动物的人类,母亲爱护孩子的深度、广度就远非动物所能比拟,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有详细记载。
父母生育的恩德比山高、比海深。比如,母亲怀胎十月期间,严格地约束着自己的行为,为了不使胎儿受伤,饮食、起居、身体的活动都非常小心。到分娩时,要遭受巨大的产难,像被百千把利刀割截身体一样,全身疼痛难忍,心识迷惑,分不清东西南北。当见到孩子平安地生下来时,母亲好像得到了如意宝一样。听到了孩子的声音,就像听妙音一样喜悦。三年乳哺,是指婴儿在头三年里靠吃母亲的奶长大。由于婴儿随时都要吃奶,母亲常常一整夜都开胸在外。孩子常常拉得一身屎尿,母亲没有半点嫌弃,频繁洗换,不辞辛苦。像这样以乳汁养育、亲手擦鼻涕、擦屎尿、喂着吃饭等等,就是乳哺之恩。成人后,母亲还为我们安家立业。总之,无论何时母亲都希望我们能获得快乐,也担心我们受到痛苦,可以说为了子女的痛苦安乐,父母常常饱受忧喜之苦。父母的恩德重如泰山,不念报恩,就不是人类。不令父母脱离生死,就不是真正的报恩。
人不论出家在家、高低贵贱,都同样得过父母的养育恩德,所以谁不该报恩尽孝呢?不报恩尽孝,不但非佛弟子,并且不可称为人类。《菩提道次第广论》上说,如果弃舍大恩父母,于下等人尚不应理,怎么能随顺我所修习的大乘法门?因此一切修行人都应当荷担报父母恩的重担。《弟子书》说:婴儿始产全无能,饮谁慈力授奶酪,依慈多劳此诸母,虽最下等谁乐舍?(婴儿刚生下时,无力生存,是饮谁慈心授予的乳汁才得以存活?苦心养育自己的母亲,即使最下等的人,也不愿舍弃。)由得谁腹而安住?由谁悲慎而取此?此母烦恼苦无依,最下众生孰乐舍?(是得谁的腹部安住才孕育成人?是得谁慈悲小心的呵护?如今母亲孤单无依漂泊苦海,谁愿意抛弃慈母,只顾自己解脱?)乌鸦有反哺之义,羊羔有跪乳之恩,作为人伦,怎能不修报恩?《无边功德赞》说:为父子承事,慈悲饶益我,弃此独解脱,非是我之法。(往昔或做过我父,或曾是我子,曾经承事我、饶益我,舍弃亲人而自求解脱,并非我所修之法。因此我发愿度脱无依无靠的父母众生。)
世出世间都应该孝顺父母:
但可惜的是,很多父母只关心子女即生的快乐,至于他们死后会不会因造恶业而堕入恶趣,却从来不考虑。很多父母都像华智仁波切所说那样,自己没有智慧的原因,他们只关心孩子眼前的苦乐。
不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护不当,就说父母本身,他们为了孩子也积累了不少恶业。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造了多少恶业,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以及成家,可能所杀的生命就无量无边。可以说,父母为孩子付出的代价太沉重了,因为他们无始以来都为孩子而造恶业,至今仍沉溺在轮回当中无法解脱。如果我们不帮他们忏悔,或者说没能让他们清净业障,那他们将永远无法获得解脱。度父母出恶趣、出轮回,才是真正成就了人子的孝道。但世间的小孝大孝也是出世间大孝的阶梯,也应当努力去做。这才是全面地理解了孝道。
孝道与佛法修行的关系:
佛教虽有无量戒,但都以孝为宗;虽有无量行,却以孝为首。所以,释迦佛旷劫以来,常修报恩之行。目连尊者初成道时,就欲报父母之恩。要知道,这不只是成道之后才思念父母,念恩图报,实在是以报恩的因缘而修持圣道。如地藏菩萨往昔作婆罗门女时,为救度母亲发大悲心,众生界不空,誓不先成佛道。诸佛菩萨发菩提心的因缘,大抵如此。莲池大师说: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目犍连尊者虽然当初念念知恩,却欲报无力,现在得了圣果,最先就想到要救度自己的父母。
菩提心七因果修法,即知母、念恩、报恩,修慈、修悲,发增上意乐,誓取佛果,实为孝道的极致。这是以最长远的眼光,观察到无始以来流转,生生世世由母亲生养成人,如今诸母沉溺轮回,感受无穷无尽的流转之苦,由于不忍心舍弃诸母而发起报恩心救度母亲。但是只给予父母人天快乐,并不能解脱生死,因此以大慈悲心欲拔除诸母一切苦、给予一切乐,并誓欲自己一人担荷而发勇猛的增上意乐。之后又观察到只有成佛才能以不可思议的身口意幻化,任运度脱诸母,由此誓欲取证无上佛果。这就是基于出世间大孝而发起了无上菩提心。
二、应怎样将菩提心落实在孝道上?
总的来说,孝分世间孝和出世间孝两种。世间孝,小孝奉养父母身口,大孝引导父母入道,道指世间安乐之道--三纲、五常、八德等等。出世间的孝道是引导父母对三宝生信心,皈依入于佛门,受五戒、行十善,得增上生。再引导父母出轮回,了生死,最终得大菩提。又,世间法只对今生父母尽孝;佛法是救度生生世世的父母。
世间孝:
通常来讲,孝养父母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而言则有: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智。
一、养父母之身:想尽办法照顾父母身体。多关心他的健康。
二、养父母之心:平时要随顺父母,经常给予安慰,多跟他说说话,去了远方时,偶尔打个电话回去父母时时刻刻挂念着你,那种关心和担忧,任何人也无法与之相比。所以,要养父母之心,就应尽量随顺他的想法。
三、养父母之志:子女的行为,不要让父母失望,如果自己道业增上、行为如法,父母也会觉得面上有光。如《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相反,假如孩子不争气,父母在众人面前就会羞愧难当。
四、养父母之智:不但要在以上各方面关心父母,还要长养父母的智慧。父母如果智慧低劣,老了就会觉得活着没意思,此时,我们应给他讲一些佛法的道理,让他有正确的追求目标;即使他不愿学佛,也应从精神上给予安慰。
出世间孝:
如果关心父母,最好以佛法来引导他们。藏地的很多老人,临终时一直念观音心咒、念阿弥陀佛,从表情上也看得出来,他们是极其的快乐。而一个人如果不学佛,老年时会很可怜、很无助。
劝父母学佛,第一次劝不成功,要第二次;第二次不成功,要第三次慢慢地,他们不但会学佛,还有可能会出家。
父母在生日,正是尽孝时。事先为父母种大福田,生时福乐百年,死后往生极乐,令父母生安死安,才是尽了孝慈。或者,孝慈本出于天性,事先就应发起报恩心,不必等到催促了才做。
所以我们应这样观想:一切父母有情为我们造了许多恶业,如今他们正在感受轮回的剧烈痛苦,多么可怜哪!如果能让他们远离轮回的痛苦,特别是三恶趣的痛苦,那该多好啊!若修法比较成功,在看见或观想众生的痛苦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这也就是所谓的悲无量。
但仅仅有了这样的悲心还不够,一定要报答他们的恩德。有些教言中说,父母对我们有赐予身体、生命以及世间知识等恩德,但光知恩还不够,一定要报恩。那怎样才能报恩呢?要想报恩,就一定要使自己具有智慧和能力,否则毫无办法。有些人说:我很想报答父母的恩德,但我既没有钱也没有地位,所以我一定要打工赚钱,这样以后才能给父母买房子。这是世间人的报恩方法。从出世间来看,我们现在对无量无边的众生还没办法报恩,因为我们自己尚是业力深重的凡夫,而真正能回报恩德者唯有圆满的佛陀,因为他才能让一切有情得到安乐,所以我们一定要先成佛,这样才有能力报恩。
以前上师如意宝也这样讲过:虽然我曾多次在麦彭仁波切等传承上师面前发愿,要报答一切老母有情的恩德,但以现在的身份的确很难实现,尤其在末法时代更为困难,所以我首先选择往生极乐世界,在依靠阿弥陀佛的加持而获得出世间的功德之后,再来娑婆世界利益众生,这样就非常容易。
法王老人家给我们作了最好示现: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学净土法门的人也应发起菩提心。
摘自索达吉堪布《净土教言讲记》
更新于:18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