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初开始学佛,常常会听到师父开示或者师兄劝学,教我们学佛要发心,要发大菩提心。可是,我们一开始学习实践的时候,常常感觉到力不从心,发不起菩提心,譬如,要学习布施,心里却舍不得,要学习忍辱,遇到逆境还..
我们初开始学佛,常常会听到师父开示或者师兄劝学,教我们学佛要发心,要发大菩提心。可是,我们一开始学习实践的时候,常常感觉到力不从心,发不起菩提心,譬如,要学习布施,心里却舍不得,要学习忍辱,遇到逆境还是会怒火中烧,要学习打坐修禅定,心里却妄想纷飞……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宿习太深,想要一下子改变是很困难的,这时候应当求忏悔业障,且不要因为着急而退失道心;另一方面要明白发菩提心也是要因缘具足,才比较容易,这时可以求诸佛菩萨加持,能够遇到善缘助力我们广发菩提心。其实,发菩提心的因缘,每个人有所不同,或因自己,或因他人,或由顺境引诱,或因逆境激发。虽然逆境往往令人消极悲伤,但有时也能令人发奋向上,因此,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可以成为发菩提心的增上缘。如《大方便佛报恩经》所说:“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其事非一,或因慈心,或因恚心,或因施心,或因悭心,或因喜欢,或因烦恼,或因恩爱别离,或因怨憎和合,或因亲近善知识,或因恶友,或因见佛,或因闻法,是故当知,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各各不同。”在天亲菩萨所造的《发菩提心经论》中说有四种因缘,可以令人发起菩提心:思惟十方诸佛,未成佛时,与我等无异,内心充满烦恼,困惑作业,受无量苦,但是因为发菩提心,勇猛精进,勤求佛道,勤修苦行,积集功德,舍身命财,求一切智,结果自拔,超出三界,度生死苦海,终成正觉,得无上菩提。十方诸佛既然能够因此成佛,那我同样能够因此成就佛道。彼既丈夫我亦然,不应自卑生退屈,诚应学佛,自拔自济,因此发起菩提心,趣向佛道。观察到自己这个由五阴四大和合而成的色身,污秽不净,另外无常迅速,今日还健康的身体,明日有可能就要受病苦折磨。但是我等众生却为无明烦恼所覆,造诸恶业,轮回生死,永无止息,实在是很冤枉,因此生起厌离心,发菩提心,求佛果菩提。因为见众生为烦恼所缚,为生死所缠,为众苦所逼,广作恶因,不知悔改,不修善因,不集善法,报堕三涂,长期受苦,求出无由。因此,为慈悲愍念众生,欲拔其苦,而发菩提心,勤求佛道。最胜果即是佛所证的无上菩提,因为见到佛法身清净无染,集诸功德,具足十力,四无所畏,成就一切智,能从实施权,方便善巧,救济群迷,因此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求证佛果无上菩提。《菩萨持地经》中说,有四种缘、四种因、四种力,可以令菩萨发起菩提心。四种缘:一是见到诸佛菩萨功德,或神通变化,亲见亲闻,而乐佛大智,发菩提心。二虽不亲见亲闻,但由闻法,欢喜信乐,乐佛大智,发菩提心。三虽不闻佛法,但见法灭,为护持正法,发菩提心。四虽不见法灭,但见到众生,为烦恼所逼,为救众生而发菩提心。四种因:一因种性具足,即本具佛性,因缘成熟,自发菩提心。二因诸佛菩萨善友所摄,从佛闻法,或由善知识劝导,而发菩提心。三因大悲心,悯念众生,生死苦恼,恒思救济,而发菩提心。四因不畏生死苦,菩萨为度众生,利益有情,恒住生死,于无量生死苦,心不怖畏,反而激发菩提心,愿代众生受苦,而发菩提心。四种力:一自力,自己自动自觉,发菩提心。二他力,因他劝导,而发菩提心。三因力,宿习大乘善根为因,今得见佛闻法,便发菩提心。四方便力,由亲近善友,互相鼓励,而发菩提心。菩萨由于四缘、四因、自力及因力而发菩提心,当然坚固不动,决定究竟,如果由他力及方便力而发心,则不坚固,动向不定,如果遇到种性不具、恶知识所摄、于诸众生悲心微薄或者于生死苦生怖畏心,则容易退失菩提心。若人想作转轮王,帝释,或梵王,增长人天胜福报,光明照世间,应当发起菩提心。有人想断除三界颠倒行,减除一切罪,不生诸苦恼,远离诸魔事,不见诸魔相,应当发起菩提心。有人欲修诸梵行,断诸烦恼,证无漏道,应当发起菩提心。有人欲证菩提,转法轮,饶益一切众生,更应当发起菩提心。 更新于:8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