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十种恶习 业障可畏 内容: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十种恶习 业障可畏内容提要:十种恶习:淫、贪、慢、嗔、诈、诳、冤、恶见、枉、覆。 菩萨避淫,如避火坑。 菩萨避贪,如避瘴海。 菩萨避慢,如避巨溺。 菩萨避嗔,如避诛戮。 菩萨避诈,如避豺狼。 菩萨避诳,如避蛇虺。 菩萨避冤,如避鸠酒。 菩萨见诸虚妄偏执,如临毒壑。 菩萨见枉,如遭雷辟。 菩萨见覆,如顶巨山蹈大海。 原文云何十因? 阿难,一者,淫习交接,发于相磨。 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 如人以手自相摩触,暖相现前。 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 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二者,贪习交计,发于相吸。 吸揽不止,如是故有积寒坚冰,于中冻冽。 如人以口吸缩风气,有冷触生。 二习相陵,故有吒吒、波波、罗罗、青赤白莲、寒冰、等事。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多求,同名贪水。 菩萨见贪,如避瘴海。 白话解“什么是十种恶习? 阿难,一、淫。 耳鬓斯磨,肌肤相接,心荡神摇,全身发热,犹如猛火烧身。 好像人们两手摩擦会发热一样,淫心与热火两种恶习相燃,会见到睡热烫的铁床、抱火红的铜柱等景象。 十方如来视行淫为欲火,菩萨避淫欲,有如避火坑。 二、贪。 吸揽财物,心若寒冰,便致冻冽。 好像人们以口吸风会感到冷一样,贪心与寒气两种恶习相凌,便会听闻吒吒波波罗罗等裂冰之声,还会见到青、赤、白等颜色的莲花及寒冰等景象。 所以十方如来视多求为贪水,菩萨避贪心,有如避瘴海。 原文三者,慢习交陵,发于相恃。 驰流不息,如是故有腾逸奔波,积波为水。 如人口舌自相绵味,因而水发。 二习相鼓,故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吞诸事。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我慢,名饮痴水。 菩萨见慢,如避巨溺。 四者,嗔习交冲,发于相忤。 忤结不息,心热发火,铸气为金。 如是故有刀山、铁捆、剑树、剑轮、斧钺、枪锯。 如人衔冤,杀气飞动。 二习相击,故有宫割、斩斫,剉剌、槌击诸事。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嗔恚,名利刀剑。 菩萨见嗔,如避诛戮。 白话解三、慢。 自恃功德,傲慢骄横,便有腾逸奔波,积波为水。 好像人们在口腔里搅动舌头会出水一样,慢心与骄气两种恶习相鼓,便会见到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吞等等景象。 所以十方如来视我慢为饮痴水,菩萨避傲慢,有如避巨溺。 四、嗔。 事与情忤,冤气积心,心热发火,铸气为金,便成刀山、剑树、剑轮、斧钺、枪锯等利器。 好像人们蒙冤受害,便会杀气飞腾一样。 嗔心与杀气两种恶习相击,便会发生宫割、斩砍、锉刺、槌击等事件。 所以十方如来视嗔恚为利刀剑,菩萨避嗔恚,有如避诛戮。 原文五者,诈习交诱,发于相调。 引起不住,如是故有绳木、绞校。 如水浸田。 草木生长。 二习相延,故有杻械、枷锁、鞭杖、檛棒诸事。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奸伪,同名谗贼。 菩萨见诈,如畏豺狼。 六者,诳习交欺,发于相罔。 诬罔不止,飞心造奸。 如是故有尘土屎尿,秽污不净。 如尘随风,各无所见。 二习相加,故有没溺、腾掷,飞坠、漂沦诸事。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欺诳,同名劫杀。 菩萨见诳,如践蛇虺。 白话解五、诈。 奸智引诱,骗人上钩。 恶智漫延,会感应生出绳木、绞车之相。 像水浸田,毒草滋生。 诈心与恶智两种恶习相延,便会发生杻械、枷锁、鞭笞、棒打等事件。 所以十方如来视奸伪为谗贼,菩萨避奸诈,有如避豺狼。 六、诳。 说大妄语,无而谓有,自欺欺人,诬妄成奸。 便会感应生出尘土、屎尿等污秽之物。 像尘土随风飞扬,障人眼目一样。 诳心妄语两种恶习相加,便会遭遇没溺、腾掷、飞坠、漂沦等事。 所以十方如来视欺诳为劫杀,菩萨避欺诳,有如避蛇虺。 原文七者,冤习交嫌,发于衔恨。 如是故有飞石、投沥,柙贮、车槛,瓮盛、囊扑。 如阴毒人,怀抱畜恶。 二习相吞,故有投掷擒捉,击射抛撮诸事。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冤家,名违害鬼。 菩萨见冤,如饮鸩酒。 八者,见习交明,如萨迦耶,见戒禁取,邪悟诸业,发于违拒,出生相反。 如是故有王使主吏,证执文籍。 如行路人,来往相见。 二习相交,故有勘问、权诈、考讯、推鞫、察访、披究、照明、善恶童子,手执文簿辞辩诸事。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恶见,同名见坑。 菩萨见诸虚妄遍执,如临毒壑。 白话解七、冤。 嫌恨积恶,心生阴毒,便会感应生出飞石、投砾、贮木匣、装囚车、盛瓦瓮、囊裹扑杀等景象。 冤心恶气两种恶习相吞,便会遭受投掷、擒捉、击射、抛撮等事。 所以十方如来视冤家为违害鬼,菩萨避冤恨,有如避鸠酒。 八、恶见。 计着神我、断常、邪见、戒禁取,违拒佛之教导,生反逆之见。 会感应生出君王派出官吏前来查证问罪之景象。 像路上行人,来往相见一样,妄心恶见两种恶习相交,便会发生审问、权诈、考讯、推理、察访、披究明鉴,会见人来查究善恶,有童子手执文簿记录供词等事。 所以十方如来视恶见如见坑。 菩萨见诸虚妄偏执,有如临毒壑。 原文九者,枉习交加,发于诬谤。 如是故有合山合石,碾硙耕磨。 如谗贼人,逼枉良善。 二习相排,故有押捺、捶按,蹙漉、衡度诸事。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谤,同名谗虎。 菩萨见枉,如遭霹雳。 十者,讼习交諠,发于藏覆。 如是故有鉴见、照烛。 如于日中,不能藏影。 二习相陈,故有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对验诸事。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覆藏,同名阴贼。 菩萨观覆,如戴高山,履于巨海。 (温陵曰:十习发于十惑,通根本烦恼而兼随烦恼。 随烦恼二十,初曰忿、恨、恼、覆、诳、谄、憍、害,今诈习即谄也,冤即恨也,枉即害也,讼即覆也,略例而已。)白话解九、枉。 怨恨诬谤,流布谗言,便会感应生出大山、大石合围及碾盘、碌碡碾磨的景象。 像谗贼人逼害善良,枉心怨气两种恶习相排,便会发生押捺、槌按,倒悬等事。 所以十方如来视怨谤为谗虎,菩萨对枉害,有如遭雷辟。 十、覆。 隐覆不明,发生讼端,争讼好胜,欲罢不能。 便会感应生出鉴察、烛照等等情景。 讼心与隐情两种恶习相陈,便会发生互相揭短、恶友对质等等事件。 所以十方如来视隐覆为阴贼,菩萨对隐覆,犹如顶着高山去蹈大海。 发布时间:2025-03-01 08:18:23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10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