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人和人之间不要走得太近 内容: 认识很多人后,发现一点,所有的恩怨,都是因为人和人太好引起的,靠的太近了,就起了麻烦。 然后就有恩恩怨怨了,一个家庭中,一个单位中,乃至朋友之中也是一样的。 好起来时可以两人同穿一条裤子,分开后,可以死都不见面。 因为彼此太好的缘故了。 弘一大师在晚年时,写了一首诗: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人和人的感情,淡淡的就好,这样的关系,能够维持的久。 如果一直浓浓的,两人浓如蜜,就是要分开的时候。 老子说的,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如果一直感情升温,一定会退温的,这是宇宙的规律。 人和人适当的,就要保持距离,对人且说三分话,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个距离体现在说话上,真的要少说话,话多了,都是废话,没有任何用处的。 不管是夫妻之间也好,还是家庭中也好,适当的要保持距离,有了距离,才有感情。 以前我认识一个师兄,因为彼此太好了。 她跟我说啊, 你不要给我讲佛法,你可以度化的了别人,但是度化不了我。 我想想也是,太近了嘛。 后来她离开了厦门,离开后我也懒得联系,所以慢慢的她就能想起我的功德,想起我的话,慢慢的觉得我的话很有道理。 然后喜欢看我的空间了,也慢慢觉悟了很多。 所以发现,还是保持一些距离。 我见过一句话,为什么佛陀旁边曾经出现了像善星比丘、提婆达多一样的叛徒呢。 因为太近了,靠的太近了,看不到对方的功德,观察不到对方的法身,所以他们看不到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却看到佛陀的十四种丑态。 靠的太近了,缺少了一种恭敬心,看不到对方的功德了。 感情好了,往往产生贪着心,而这种贪着心,就是将来我们恨对方的根源。 没有爱,也就是没有了恨。 靠的太近了,师父真的没有办法度化他们,却常常看到了师父的缺点。 我现在常常想起师父的一句话,他说,你们要远离我,看看我的开示,想想我就好了,不要去亲近我。 很多人一亲近,往往看不到对方的功德,却看到过失,这不是一种造业吗? 人和人关系,真的很有趣的,没有一种恭敬心,真的很难维持下去,夫妻之间也是如此的。 我们讲要恩威并施,又要恩,又要有威德。 这样才能维持好。 就像我恩师,他一发起脾气来,观音寺谁都怕他的,但是好起来也不得了。 他身上就有一种磁场,所以我们一想到他,都有一种加持力。 有一种恭敬心。 我们能对师父产生恭敬心,这也是师父的功德啊。 记得有位法师讲过一句话,当你真的见到佛陀时,你连成佛的心都没有了。 因为佛陀是那么的平实,那么的普通。 所以你见到了,我们觉得佛也不过如此。 又如何能想着成佛呢。 但是真正有功德的人,也是很平实的,我们没有福报时,往往就看不到对方的功德。 人和人的相处,真的是一种艺术,或者是一生中很重要的学问的。 要学好一点,真的不容易。 我觉得有点很重要,首先要抱着一种无所求的心理,不要去求对方,无欲则刚嘛,不求于对方,然后多多的为对方做事情,这样子关系就慢慢的好了。 很多人关系越搞越糟糕,是因为向对方所求的太多了。 这就是造成翻脸的原因。 君子之交,淡如水啊。 让我们平平淡淡的生活吧,不需要太多的好来好去的。 同时别人给我们任何东西,我们都要感恩,唯有感恩,关系才能持久,夫妻之间没有感恩,两人就是讨债鬼,互相讨债,两讨债鬼在一起生活,能开心吗? 人和人之间没有感恩,对方好,对他来说,就是一种还债,还完了,就完了。 再想要对方对自己好,再也不可能了。 这也是因果的定律。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带着一个或者几个巨大的任务来的。 任务完了,他就走了。 人和人的缘分也是一个任务。 仅此而已。 发布时间:2024-02-20 08:30:12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1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