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荷泽神会禅师 内容: 荷 泽 神 会 禅 师◎ 明 尧西京荷泽神会禅师,六祖惠能大师之法嗣,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俗姓高。 自幼学习五经,后读老庄,深受启发。 自从读《后汉书》得知有佛教一事,开始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对仕途却日渐淡然。 年稍长,他便辞别双亲,投襄阳国昌寺颢元法师出家,学习佛教经典。 他的记忆力极好,讽诵群经,易同反掌。 后来,他又投当阳玉泉寺神秀禅师座下,学法三年。 武后久视元年(700),神秀禅师应诏入洛阳宫中弘法,神会禅师于是离开了玉泉寺,效善财参问,裂裳裹足,南下曹溪,从六祖学习南宗顿悟法门。 当时神会禅师年仅三十,为六祖座下十大弟子之一,因为年龄较小,被称为神会小僧。 关于他的悟道因缘,《六祖坛经》、《景德传灯录》、《宋高僧传》等,均有记载。 但细节有所不同。 《宋高僧传》卷八是这样记载的:神会禅师一路风尘仆仆,来到曹溪,礼拜六祖。 六祖问:从何所来? 神会禅师道:无所从来。 六祖道:汝不归去(你难道不回去)? 神会禅师道:一无所归。 六祖道:汝太茫茫(这样你不是太茫茫无据了吗)? 神会禅师道:身缘在路。 六祖道:犹自未到(既然身还在路上,那你尚未到曹溪)。 神会禅师道:今已得到,且无滞留(我现在已经到了曹溪,而且心无滞留)。 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神会禅师认为他已经证得了空性,路途与家舍已泯然无别。 在途中不离家舍,既不在途中,又不在家舍。 六祖当时对他可否,僧传中未曾提及,只是说他居曹溪数载,后遍寻名迹。 相对而言,《坛经》和《传灯录》中的记载要详细得多:当时,神会禅师才十三岁,还是个沙弥,从玉泉寺前来礼谒六祖。 六祖道:知识远来大艰辛,还将得本来否? 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知识远来,很辛苦。 你把根本带来了吗? 如果带来了,应当知道你的主人公。 请你说说看)。 神会禅师回答道: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 六祖诃斥他说:这沙弥争合(岂可、怎敢)取次(随便、草草)语(说话)! 说完便打。 神会禅师挨棒后,私下想:大善知识,历劫难逢。 今既得遇,岂惜身命! 于是他决定留在曹溪,侍奉六祖。 神会禅师继续问六祖:和尚坐禅,是见还是不见? 六祖用拄杖打了神会禅师三下,问道:吾打汝,是痛还是不痛? 神会禅师道:亦痛亦不痛。 六祖道:吾亦见亦不见。 神会禅师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 六祖道: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 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 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 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 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敢这样糊弄人)? 神会禅师听了,连忙礼拜,忏悔谢罪。 六祖继续开示道: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 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 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 吾见自知,岂代汝迷! 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 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 神会禅师再次谢罪,顶礼百余拜。 从此殷勤执侍六祖,不离左右。 有一天,六祖上堂,告诉大众说: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 神会禅师从大众中走出来,回答道:是诸法之本源,乃神会之佛性。 六祖诃斥道: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 神会禅师于是礼拜而退。 六祖道:此子向后,设有把茆盖头,也只成得个知解宗徒(这小子今后,即便住庵苦修,也只是个玩弄语言文字的知解宗徒)。 在曹溪学法期间,神会禅师曾一度北上西京(长安)受戒。 唐景龙年中,又回到曹溪,阅读大藏经。 在阅藏的过程中,他曾就六处疑问,请问六祖,六祖一一为他作了解答:第一问,关于戒定慧:所用戒何物? 定从何处修? 慧因何处起? 所见不通流。 六祖答道:定即定其心,将戒戒其行,性中常慧照,自见自知深。 第二问:本无今有有何物? 本有今无无何物? 诵经不见有无义,真似骑驴更觅驴。 六祖答道:前念恶业本无,后念善生今有。 念念常行善行,后代人天不久。 汝今正听吾言,吾即本无今有。 第三问:将生灭却灭,将灭灭却生? 不了生灭义,所见似聋盲。 六祖答道:将生灭却灭,令人不执性。 将灭灭却生,令人心离境。 未即离二边,自除生灭病。 第四问:先顿而后渐,先渐而后顿? 不悟顿渐人,心里常迷闷。 六祖答道: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 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顿渐是常因,悟中不迷闷。 第五问:先定后慧,先慧后定? 定慧后初,何生为正? 六祖答道:常生清净心,定中而有慧。 于境上无心,慧中而有定。 定慧等无先,双修自心正。 第六问:先佛而后法,先法而后佛? 佛法本根源,起从何处出? 六祖答道:说即先佛而后法,听即先法而后佛。 若论佛法本根源,一切众生心里出。 这六个问题是当时乃至后世经常引起人们争论的话题,同时也涉及到禅宗的一些根本性的东西。 六祖对这六个问题的回答,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料,值得仔细地品味。 据《宋高僧传》记载,六祖入寂后,神会禅师离开了曹溪,前往京洛弘扬南宗顿教法门。 后在河南滑台(今滑县)与北宗宗徒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使惠能大师的顿悟法门在北方大兴,而神秀渐修法门由是走向衰落。 禅宗顿悟法门能够在北方广泛弘扬,神会禅师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神会禅师后因助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勅住荷泽寺。 乾元元年(758),神会禅师寂于荆州开元寺,春秋七十五岁(亦说九十三岁),著有《显宗记》传世,人称荷泽禅师。 发布时间:2024-02-22 08:32:23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1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