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他舍弃名利,半路出家后隐居山林,把一座荒山变成了仙境,太美了! 内容: 一座原本寂寂无名的古村落,近年来,却因为一位年近半百的僧人声名远扬,这个僧人就是半路出家的一音禅师,7年前,他是一个颇有名气的艺术家,7年后,他不但变成了名传天下的书画禅僧,还让一座荒山古村闻名于世,7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当荒山古村遇到世外高僧查济古村,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的泾县,7年前,一个僧人来到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白手起家、披荆斩棘,终于,一片白墙黛瓦的禅房拔地而起,从此以后,古老的村落里多了一袅佛音. .. .. .一个人的修行是很苦的,没人陪伴、容易懈怠,但一音禅师却乐在其中,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早上4点必须起床,至少花5个小时敲钟诵经、行禅礼佛、上早晚课,日日如此,从未间断。 一音禅师面容清瘦,他深邃的目光仿佛一眼就能把人看穿,这些年来,很多人都会慕名前来拜访禅师,每当这时,禅师总会邀你共饮一杯清茶。 放下名利,毅然出家拜访禅师时,很多人都会问:师父,你为什么出家呢? 师父微微一笑,向你细细讲来:其实,出家不是巧合,而是必然! 1969年10月,一音禅师出生在山东枣庄的一个书香之家,父亲虽然是一个公务员,却文武双全,不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热衷武术,有很多徒弟。 母亲是个赤脚医生,菩萨心肠。 禅师从五岁就开始习武,七、八岁就能为乡亲写对联,十岁左右开始接触篆刻、学习吹箫。 他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十六、七岁时,就已经萌生了出家的念头,二十一岁时,开始读一些佛经。 出家前,他在北京待了十五年,做职业艺术家,后来在中国道教学院任客座教授,当时,他已经颇有名气。 九年前,他来到安徽写生,在九华山住了两个月,他每天面对佛像叩头108个,并暗自发愿,将来如果出家,一定要在九华山剃度。 一次很偶然的机缘,他走到了查济,沿着溪水往山上走,看到一片荒山、几间破房子,清幽的环境,让他刹那间爱上了这个地方,心想,以后在这里做个道场,用来修行是再好不过的。 或许是佛祖感应到了他的愿望,2011年,他在九华山出家了。 打造一座禅院是他的梦想,于是,2012年,他来到查济的荒山上,倾尽半生积蓄,买下了一块地和几间破房子,一顶斗笠,一支洞箫,布衣草鞋,铁锄镰刀,曾是我的全部家当。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这里已是绿竹猗猗、水声潺潺。 也许是因为半路出家,禅师早就经历了普通人追求的财富、名声、地位,所以,当他决定放下一切的时候,觉得格外轻松。 我当时接触佛法是内心有强烈的愿望,很自然的感觉,想亲近佛法。 其实烦恼就是菩提。 我们都是生病的人,而佛法是药。 禅师感叹道。 指尖作画 禅意盎然修禅之余,他很喜欢抄经作画、吹箫唱偈,很多人来拜访禅师,是为了求得禅师的佳作,指尖作画,是他的拿手绝活,也是他在出家后第二年才开始尝试的。 在这之前,他画了20多年的毛笔画。 他说:用手指作画,让皮肤直接与宣纸接触,其中感受,妙不可言。 墨水在他的指尖上,仿佛像是被施了魔法,不一会,一副禅意十足的山水画,就跃然纸上! 他说:我每天所做的一切,无论是修建禅院,还是扫地煮饭,无论是抄经作画,还是泡茶待客,其实就是两个字:修行! 大多数人的一生,就是为了追求名和利,但是,除了这些,我们还应该有点别的追求,就像一音禅师,出家前早已名利双收,但是却毅然放弃了优渥的环境,选择了充实自己的内心。 正是因为有很多像他一样的师父,他们无私的选择,使得佛法的智慧绵延下去,使得更多的人们聆听佛音、脱离苦海。 发布时间:2025-04-10 08:59:03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11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