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禅宗与信仰 内容: ◎ 明 贤身心放下坐下来,一刹那之间禅就会现前。 禅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今天要谈的是:有人心就有禅宗,有生死就有信仰。 禅是心地法门。 我们之前就谈过,为什么三教能同源? 就是因为人同此心。 禅所谈的不仅是人心同,而且六道众生的心都相同、都有解脱的机会,而人尤其如此。 人生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能当生成就--造作恶业则当生成就恶果,而行持善业则当生成就善果,善果原本就在我们如来藏的自性当中。 人心都有一个本性。 性字在佛法里可以用体字来替代。 心的本性即是所谓心的本体。 但佛家为什么常常用性字而不用体字呢? 佛家没有承认过本体论,因为本体是无实体的,所以这个字不常用。 以性字来说,它就是一种空壳概念而已,这就是你的心体。 一切功德都在心的本体中、在心的本性当中,它不是求来的。 你一旦放下妄心,它就自然呈现,而且呈现得十分完美,没有什么需要修改的。 这颗心人人本具,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灵山会上拈花微笑--就是大家头顶上的这一幅《祖师源流图》,释迦牟尼佛拈着鲜花,迦叶尊者在后面微笑,迦叶尊者就得到衣钵了,由此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现在。 为什么他能微笑啊? 不是因为佛陀给了他三昧或者是其它成果,而是因为他会心了。 心里本来具足,不是向外求来的。 有心就具足,所以说有人心就有禅宗。 千万不要认为禅宗只是高尚的人修的,我们没资格修。 你有心吗? 有心就有资格。 当我们拥有了心和身以后,顾虑也随之产生了:生命有痛苦、有轮回。 有了生命就有生死,有了生死问题还会不去解决吗? 当然不会。 有些人以皈依宗教的方式解决,有些人以其它的方式。 无论如何,谁的生死能不解决呢? 哪个人死前不对死后之事做番交代? 有几人能像庄子那样,逍遥于天地之间,而把死当成一件快乐的事,以致于讴歌死胜过于讴歌生? 很少有人愿意这样。 庄子是因为他对于道有所了达,才能这么做。 可见,我们拥有了心、拥有了生命的同时,还拥有了一个可怕的规律,就是生死! 生死问题人人都在解决,但为什么有人说自己不信宗教? 宗教是干什么用的呢? 宗教其实就是专门研究和解决生死问题的。 明明重视生死,明明也愿意去解决,为什么却要声称没有信仰呢? 很多人就是在掩耳盗铃,口头说没有信仰,实际上是用一种不接受其他人的信仰而创造自己独立信仰的方式,来解决生死问题。 可以举起旗帜来说没有信仰,但生死问题会因此而不存在吗? 遇见生死能没有准备吗? 能没有思考吗? 生死里有痛苦,能没有感受吗? 所以说,对待自己的问题最好还是不要相欺。 我们前面提到过梵琦禅师写的自家生死亦相欺。 自家生死不要相欺了,要做点对得起自己的事。 明明有生死,明明也在谋求解决生死痛苦的道路,为什么却说没有信仰呢? 释迦牟尼佛的信仰可以不听,但自己生死的信仰能不信吗? 所以说,有生死就有信仰。 这个话先放在这里。 在未来,大家在生命旅程中将会一一去验证。 有两句话大家要记住。 第一句,有人心就有禅宗;第二句,有生死就有信仰。 这是绕不开的话题。 对待自己的生死还是要认真的,否则就像西方一些哲学家所说的一样,人的一辈子活过了,活得没有一点儿人味。 千万不要这样。 今天我们坐在一起就是有缘人。 大家共同盘起腿来返照自心,从我们的清净心田当中找到几分解脱生死之苦的依据。 这个力量人人本具、人人都有,那么就不要空过。 对于被动的人来说,生死是可怕的;而对于主动的、能够认真对待并且去解决的人来说,它并不难。 庞居士(庞蕴)有个女儿,经常和父母在一起谈笑。 有一天庞居士说难难难,十担麻油树上摊--求道就这么难;他的夫人说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他的女儿灵照说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眠。 这是一切现成的境界,也正是法眼的宗风。 我们已经发现了这样好的信仰的归宿,这样修行便如同乘着巨舰共同起航。 我们已经共同起航了,一定要珍惜如此殊胜的因缘! 摘自《禅要》 发布时间:2024-02-26 08:00:01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1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