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憨山大师的母子缘:感恩母亲,视母如佛! 内容: 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曾说:“出家人宁可上负佛祖,下负我憨山老人,不可自负,不可负君,不可负亲。 ”不管出家、在家,孝都是根本。 大师在其自叙年谱中这样记述他的母亲:予八岁读书,寄食于隔河之亲家,母诫不许回,但经月归一次。 一日回,恋母不肯去,母怒鞭之,赶于河边,不肯登舟。 母怒,提顶髻抛于河中,不顾而回。 于时祖母见之,急呼救起,送至家。 母曰:“此不才儿,不淹杀留之何为? ”又打逐,略无留念。 予是时,私谓母心狠,自是不思家。 母常隔河流泪,祖母骂之,母曰:“固当绝其爱,乃能读书耳。 ”后来,大师在五台山修行的时候,无法见母亲,刺血泥金,抄写《华严经》一部,上结般若的殊胜因缘,下酬父母及一切有情的深恩大德。 憨山大师最后一次见到母亲是他遭遇流放,在长江边上与母亲诀别,母亲与他欢喜交谈,声音清亮,胸中没有丝毫滞念。 因问老母:“闻儿死生之际,岂不忧乎? ”乃曰:“死生分定耳,我尚不忧,何忧于汝? 但人言参差,于事无决定见,为疑念耳。 ”相与侍坐,达旦即作永诀。 老母嘱曰:“汝善以道自爱,无为我忧,今亦与汝长别矣! ”欣然就道,了不相顾。 “天下之为母有如此者,岂不顿尽死生之情乎? ”憨山大师大受触动,写下一首《母子铭》,以表达对这位母亲的敬佩。 母子之情,磁石引针。 天然妙性,本自圆成。 我见我母,如木出火。 木已被焚,火原无我。 生而不恋,死若不知。 始见我身,是石女儿。 母亲的哺育之恩,教养之德,是任何人穷尽一生也不能酬报万一的大爱。 故经云:“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 ”亲在,则善巧劝谕,令其持斋念佛求生西方;亲殁,则以己读诵修持功德,常时至诚为亲回向。 令其永出五浊,长辞六趣,忍证无生,地登不退,尽来际以度脱众生,令自他以共成觉道。 如是乃为不与世共之大孝也。 ——印光大师 发布时间:2025-05-25 09:32:14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12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