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于凌波:八识规矩颂-第五讲 种子、薰习、识体四分 内容: 第五讲 种子、薰习、识体四分一 种子本文第二讲第二节,讲过万法唯识,其中说到,识是一种功能,功能未起现行时,不称识而称为种子; 种子起现行时,不占种子而称识。 所以种子是潜在的功能,识是潜在功能发生作用。 由上所述,可知种子只是一种功能,此功能非物质而有物质的力用。 世间万法,皆自此能、此力生起。 于此,种子有下述定义:一、种子非色非心,只是一种功能。 二、此种功能遍宇宙,故种子亦遍宇宙。 功能一旦起用 (起现行) ,宇宙万象森罗。 故种子无尽,宇宙亦无尽。 三、种子无大小轻重之分,种子起现行时,相分由见分而显示。 故心识分别一生,即摄尽全宇宙,无一法不在心识之中。 于此可知,所谓宇宙万法,皆是第八阿赖耶识中、含藏的万法种子变现而来。 因此,成唯识论 卷二曰:此中何法名为种子? 谓本识 (阿赖耶识) 中,亲自生果,功能差别。 此与本识,及所生果,不一不异。 体用因果,理应尔故。 ]以上这段论文,如果加以语译的话,就是说: 什么叫叙种子呢? 就是阿赖耶识中,能够亲自生出不同果法的功能,这种功能,与阿赖耶识,及所生果法,既不是一,也不是异。 第八阿赖耶识中,含藏有万法种子,此种子从何而来呢? 这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唯本有说: 这是印度护月论师等的主张,他认为,阿赖耶识中的一切有漏无漏种子,是无始以来,法尔本具,后来再从薰习新生。 二、唯新薰说: 这是印度难陀论师等的主张,他认为,一切种子,皆是无始以来,从现行薰习新生的。 三、本有新薰并有说: 这是印度护法论师的折衷主张,他认为,无始以来,阿赖耶识中,有法尔本具的种子,同时也有从现行薰习的新薰种子。 以上三说,后世以护法的说法较为圆满。 在 成唯识论 中,为种子的体性立有六条定义。 这六条定义是:一、刹那灭: 种子只是一种功能,不可以色、声、香、味、触去测量,但在发生作用却有力用。 这种力用,才生即灭,即所谓无间即灭,中间没有住的阶段,这叫做刹那灭。 二、果俱有: 种子起现行,虽然刹那即灭,但不是灭后始有果,而是刹那生灭之际,正位转变,能取与果,也就是即因生现果,这果就是新薰的种子。 三、恒随转: 种子起现行,刹那灭,果俱有。 但不是灭了即断,而是前灭后生,相似随转,恒常不断。 四、性决定: 种子随其能薰因力的善恶,而决定其性别,成为善业种子或为恶业种子,而在起现行的时候,善业种子起善的现行,恶业种子起恶业现行。 此一原则,决定不变。 五、待众缘: 种子起现行,要众缘具足,心法生起要具备四缘,色法生起具备二缘,关于各种缘,将在下一节课讲述。 六、引自果: 种子并不是一类种子生各类的果,而是色法种子生色法的果,心法种子生心法的果,此一法则不能错乱。 二 薰习种子是为第八识所摄持 (即储藏于第八识中) 、能生自果的一种功能。 这种能生起万法的种子,在第八识中,是前念种子生后念种子,前灭后生,自类相续,有如瀑流,这叫做种子生种子 。 另一方面,某一类种子,在众缘和合 (四缘具备) 的时候,能生起各自的果法,这叫做种子生现行。 当其生起现行之刹那,有强盛的势用,刹那之间,再薰习各自的种子,这叫做现行薰种子。 被薰的种子成为新种子,则仍储藏于第八中。 不过认真的说,所谓现行薰种子,是具有见闻觉知作用的前七识。 前七识的见闻觉知作用,就是现行现在的行为,身、语、意三方面的行为。 种子生起现行的时候,种子是因,现行是果; 而现行薰习种子的时候,现行是因,受薰的新种子是果。 这三者 (种子、现行、薰习) 之间的关系,是刹那生灭,与果俱有]。 所以古德曾说:种子生现行、现行薰种子,三法 (种子、现行、薰习) 辗转,因果同时。 ]种子生现行,现行薰种子,刹那灭,果俱有 (种子六义的第一二义) 。 而受薰的种子成为新种子,新种子又起现行,这种前灭后生,有如瀑流,亘古不息者,就是恒随转]。 在这前生后减的随转中,具有三法和二重因果。 所谓三法,是能生的种子,生起的现行,和受薰的新种子。 所谓二重因果,即种子生现行,种子是因,现行是果,是一重因果; 现行薰种子,现行薰种子,现行是因,种子是果,这是又一重因果。 这三法辗转,刹那之间,成为二重因果。 种子与第八识的关系,以因果来说,种子是因,第八识是果,因为第八识是现行,种子是生现行之因 (第八识是种子所生之果,后面另有解释。 ) 另以体用来说,第八识是体,种子是用,故摄用归体,摄果归因,这二者的关系,是非一非异 。 种子与前七识的关系,是在因能变中,种子生出第八识。 在果能变中,第八识生出前七识,同时八个识体上各各生出相分、见分。 前七识以其见闻觉知的认识作用,又薰习了起现行的种子。 因此,就薰习面来说,前七识是因,受薰的新种子又成为果了。 什么叫薰习呢? 我人身、口、意三者所表现的善恶行为,其气分留于第八识中,就叫做薰习。 也可以说,第八识把我人行为经验的痕迹保留下来,这经验痕迹就就是种子,亦名气分,也叫习气。 大乘起信论 曰:薰习义者,如世间衣服实无于香,若人以香而薰习故,则有香气。 ]在薰过程中,前七识是能薰,第八识是所薰。 在能薰与所薰之间,各要具四种条件,所以在 成唯识论 中立有能薰四义,在 摄大乘论 中立有所薰四义。 能薰者是前七识,它所具备的四种条件是:一、有生灭: 能薰者要有生灭,有生灭变化方有作用,方能薰习种子。 无为法是不生灭的常法,不能薰习,前七识是因缘生起的生灭法,可以薰习。 二、有胜用: 胜用有,一者能缘的势用,二者强胜的势用。 心法中的前七识,具此二条件,所以为能薰。 譬如用香料薰衣,香料要有强烈的气味才能薰,气味微弱不能薰,第八识性唯无记不能薰,物质无缘虑作用不能薰,唯前七识为能薰。 三、有曾减: 有了胜用,且高下不定,有增有减,方是能薰。 佛果是圆满的净法,不能薰; 前七识是杂染的有漏法,所以能薰。 譬如以樟脑球放在衣箱中,衣服薰香了,樟脑球也散发了。 金球玉球本身无增减,不散发,也不能薰衣。 四、与所薰和合而转: 能薰与所薰同时同处,不即不离,和合而转。 本身之前七识,唯能薰本身的第八识,不能薰他人的第八识。 在 摄大乘论 中立有所薰四义,所薰者是第八识,它所具备的条件是:一、坚住性: 受薰者要一类相续,能持习气,始可受薰。 前六识有变易,第七识是染污识,不能受薰,第八识一类相续而不间断,可以受薰。 二、无记性: 第八识性唯无记,法体平等,无所违拒,能容习气,故可受善恶现行的薰习。 所以清净的佛果,和有漏的前识不能受薰。 这好比沉麝不能薰成臭的,蒜薤不能薰成香的,因为它本身气味已固定了。 三、可薰性: 这是指受薰体性非坚密,有隙可乘,始可受薰。 真如坚密,不能受薰;第八识体性虚疏,能含容种子,可以受薰。 这好比衣服体性虚疏,可以受薰,而金器玉器体质坚密,不能受薰。 四、与能薰和合而转: 此与能薰的第四条相同,即第八识唯受本身的前七识所薰,不受他人的前七识所薰。 三 识体四分宇宙万法,都是阿赖耶识含藏的万法种子变现而来的。 它是如何变的呢? 识变、是唯识学中、是非常深奥难解的一部分,若要细说,几个小时讲不完。 简单的说,阿赖耶识中的种子,生起现行,这时以种子为因,生出现行的果。 此现行的果,就是第八阿赖耶识。 此处有个疑问,种子含藏于第八识中,种子又如何生出第八识呢? 原来无始以来,第八阿赖耶识,与它所藏的种子,是同时而有的。 种子是生识之因,是能生; 第八识是所生之果,是所生。 这能生与所生之间,是因果同 时 , 同时是念念相续,恒转如瀑流似的,不停的转变、变现,因此,种子生出第八识,第八识同时也含藏、摄持种子。 这种子生出第八识,以种子为因,第八识是果,这叫 做因能变。 在种子生出第八识的同时,第八识种子生出前七识,并且包括第八识及前七识在内的八个识,自识体上各各生出相分、见分二分。 这第八识生出前七识,同时八识体各各生出相分、见分的变,是第八识识体的变。 第八识识是种子生出的果,因此这种变叫做果能变。 八个识的识体,在果能变时,识体上各各生出相分、见分。 什么叫做相分、见分呢? 原来相分的相,就是世间万法世间各种事物的形相。 相分的分,是一部分的意思。 因此,所谓相分,就是识体上事物形相的一部分。 见分的见,是能了别了解分别的作用,也就是我们认识作用的一部分。 原来唯识学的基本理论,就是万法唯识,识外无境。 我们六种识所触对的六种境色、声、香、味、触、法方六境,都不是实境,全是我们心识上变现出来的。 我们心识变出相分 (世间各种事物的形相) ,再由心识的见分去认识。 这叫做识所缘,唯识所变。 ]成唯识论 卷二上说:以所缘相说名相分,以能缘相说名见分。 又解释说:相分名行相,见分名事,是心、心所自体相故。 ]现在再换一个方式来说,在果能变中,识体上变现出相、见二分,这时识体本身就叫做自证分。 如以眼识为例,了别 (认识) 色境的作用,是见分; 所了别的色境,是相分。 换句话说,见分是主观做能认识的主体,相分是客观的所认识的对像。 而所谓客观,并不在心识之外,仍是在心识之内。 原来我们眼识所见之境,是我们第八识的色法种子 (相分色) ,变成我们眼识的相分,因此,我们所看到之相,是八识种子变出出来的相,不是心识外的境相。 当心识上变现出相分、见分的时候,八个识的识体就叫做自证分。 譬如以眼识为例,眼识了别外境的作用,即是见分; 眼识所了别的外境,即是相分。 那么,见分了别外外境,会不会发生错误呢 (此即所谓非量) ? 这时识体要来验证一下,因此识体就叫做自证分了。 可是,识体的验证是不是正确呢? 这时识体还有一种再度证知的作用,这再度证知的作用叫做证自证分 。 这样一来,每个识体就有了四分,那就是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 所谓四分,就是识体的四种作用。 相分是外境的影相 (这影相是第八识色法种子变现的) ,见分是心识的认识作用; 自证分是心识的验证作用,证自证分是心识再度证知的作用。 如果以镜子为喻,相分好比镜子中的影像,见分、好比镜子能见照的作用,自证分好比是镜体,证自证分好比是活动镜架,镜子在活动镜架上,就可上下左右随意活动见照了。 再以尺子量布为比喻,眼前有一块布,它由第八识的色子种子,在眼识的相分上映出影像,此就像是相分。 而见分相当于尺子,去量布的宽度与长度; 自证分的作用,是根据尺子所量的结果,知道这块布的宽度与长度,证自证分就是再检查所量的结果是否正确。 此处特别加以说明的一点,所谓识体四分之说,正确的说,并不仅限于八识识体,而是包括各各相应的心所在内。 附录: 相关名相表解一、种子的分类: 种子,是阿赖耶识中、能亲自生出不同果法的功能,它有种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下表所示:┌本性住种,是无始以来法尔本具的,是先天本有的。 依生起分类│└习所成种,是种子生起现行,受现行薰习而成的新种子。 ┌有漏种子,是三界六道众生轮回生死的种子。 依有无漏分类│└无漏种子,是大乘菩萨转染成净、修行证果的种子。 ┌善、不善、无记种子,是三界众生的有漏种子。 依三性分类│└纯善种子,是出世圣者转染成净的无漏种子。 ┌名言种子表义名言│即等流种子│名言习气有漏种子分类│ 显境名言│ │我见习气└业种子即有支习气亦名异熟种子二、识体四分: 是八识识体在果能变时生起的四种功能。 ┌见分: 八识识体主能观的认识的功能。 识体四分┼相分: 为见分所认识的影像。 ├自证分: 识体证知见分所见有无谬误的功能。 └证自证分: 识体再度验证的功能。 │ 圆成实性真空妙有│ 发布时间:2025-05-27 08:20:41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12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