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陆仁茜与鬼交友记 内容: 陆仁茜是赵郡邯郸人,对经学稍有研究。 他不相信世间有鬼神,常想试验到底有没有。 他向修冥想的人学过,学了十几年,都没能见到鬼神。 后来他搬家到向县。 有一次,他在路上见到一个人,看来像是做大官的样子,穿的衣服和戴的帽子都很大,骑著一匹骏马,有五十几个侍从骑马跟随著,那人眼晴看著陆仁茜而不与他交谈。 后来又见了数次,都只默默对望而已。 如此情形经过了十年,他们也相见相望了数十次。 后来有一天,这个人忽然停马招呼陆仁茜说:‘经常与您见面,颇为仰慕,希望和您交个朋友。 ’陆仁茜立即礼拜问讯说:‘请问您是什么人? ’他回答说:‘我是鬼,姓成名景,生前是弘农地方人,西晋时是别驾,现在是临胡国的长吏。 ’陆仁茜问:‘这个国家在那里,国王叫什么名字? ’成景回答说:‘黄河以北通通是临胡国,国都在楼烦西北边的沙漠。 现在的国王是已故的赵武灵王,被泰山管。 每个月都要派使者朝泰山,所以我经常路过此地,和您相遇。 我能对您有些帮助,让您可以事先知道灾祸,而得以事先逃避,以免遭到横死。 除了生死的命运,及大灾祸大福德的业报,不能改变之外,其他都是可以改变的。 ’既然交了朋友,成景就把侍从常掌事赠送陆仁茜,要常掌事随从陆仁茜,有任何事都要先告知陆仁茜。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要回去告诉成景。 两人辞别之后,掌事就如侍者般跟著陆仁茜。 新主人有任何问题,他都能事先知道。 大业年中,江陵的岑之象当邯郸令,他请陆仁茜到他家,教他未满二十岁的儿子文本书经,陆仁茜就把他和成景交往的情形告诉文本说:成长吏跟我说:‘我有一件事,不好意思讲,现在既然与您结交,就不得不说。 我们鬼神道也吃东西,但是都吃不饱,经常肚子饿,颇为苦恼。 如果能吃一餐人间饮食的话,肚子就可以饱一年,所以很多鬼都会去偷人类的食物。 而我当官身分贵重,不能去偷人类的食物,因此请您请我吃一餐。 ’既然陆老师这么说了,文本就设了山珍海味要请成长吏。 仁茜说:‘鬼不想进入人住的屋内,就在屋外搭帐幕设筵席,把酒食放在屋外桌上好了。 ’文本就照著所说的去做。 请客的那天,仁茜看到成景带两位客人来,侍骑有一百多人。 客人坐下之后,主人文本向客人席位拜谢说,饮食做得不精致,请多包涵。 仁茜也代成景传达感谢之意。 文本设宴招待成景之初,仁茜请文本赠送他们金帛。 文本问什么是金帛,仁茜说,鬼所用的东西,和人所用的都不同,只有黄金和绢帛可以通用。 不过假的金帛比真的金帛更适合鬼用。 最贵重的假金帛是,把锡贴在黄纸上当作金,以纸张当做绢帛。 文本就照他的话去做。 等到成景吃过之后,他就叫侍从骑士轮流吃。 文本把原先准备好的金钱绢帛赠送给他,成景十分欢喜,感谢的说:‘由于陆先生的缘故,麻烦您供给我这么多,您想不想知道自己的寿命呢? ’文本辞谢说不想知道。 后来成景他们就告辞离去。 几年之后,仁茜得了病,虽然不甚严重,但却无法起床,这样经过了一个多月,他就问常掌事到底怎么回事。 结果掌事也不知道,就去问长吏。 长吏说在国内打探不出来,后天去朝泰山之后,再回报消息。 到了下个月,长吏亲自来报告说:‘你的同乡赵武,在泰山当主簿,刚好现在有一个主簿的空缺,他就推荐你当这个官。 所以他写了签呈要征召你,要是案子成了的话,你就得死。 ’仁茜问有没有什么计谋可以脱免呢? 成景说:‘你原本应该可以活到六十多岁,而你今年才四十岁。 如果就此死了,都是由于赵主簿硬要征召你之故,我去替你请求看看。 ’成景当说客回来之后说:‘赵主簿问起你,说你们以前是同学,彼此情深义重。 他现在幸而得以当泰山主簿,刚好现在又有一个主簿缺,因此特别推举你。 他说你既然无法长生不死,既然早晚都要死,而死了之后未必当得成官,因此,何必贪恋这一二十年呢。 现在文书都发出去了,没有办法收回。 所以希望你下定决心来,不要再犹豫了。 ’仁茜听后,忧心恐惧,使得病情加重。 成景就跟仁茜说:‘既然赵主簿一定要你,我看你就亲自前往泰山,跟泰山府君陈情,或许可以得免。 ’仁茜问说:‘怎么才能见到府君呢? ’成景说:‘一般而言,做鬼才能见得到府君。 不过你可以前往泰山庙,度过泰山庙东边的一个小山岭,在山岭的平地处,就是府君的都城,在那儿你就能见到府君。 ’仁茜就把这件事告诉文本,文本就替他准备行装。 几天之后,成景又来告诉仁茜说:‘文书快成定案了,恐怕你去求情都不能免了。 现在赶快作一尊佛像,好让文书自然不发生作用。 ’仁茜又告诉文本,于是文本就以三千钱,替仁茜在佛寺的西面墙壁上,画了一尊佛像。 不久之后,成景来告诉他说,已经得到脱免了。 仁茜向来是不信佛的,因此还有些怀疑。 因此就问成景说:‘佛法说有三世因果,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成景回答说:‘是真的。 ’仁茜又问:‘既然如此,人死了就应当分生到六道去,怎么可能都变成鬼呢。 譬如赵武灵王及你,现在不是都还在当鬼吗? ’成景问他说:‘你们县内有几户人家? ’仁茜说:‘有一万多户。 ’‘那么狱囚有多少人呢? ’仁茜说:‘经常在二十人以下。 ’成景又问:‘一万多户人里,五品官的有多少人? ’仁茜说:‘一个也没有。 ’又问:‘九品以上的官有几位? ’仁茜说:‘只有几位而已。 ’成景说:‘六道里面也一样,能生到天道的,一万个人里头,一个也没有,就好比你们县里没有一个五品官。 得生人道的有几个,好比你县里的九品官。 下地狱的也是几十人,就像你们县里监狱的犯人。 而鬼跟畜生最多,就像你们县里完粮纳税服役的百姓一样。 而在鬼道里,又分等级。 ’他指著侍从说:‘他们大大不如我,而不如他们的,则又更多。 ’仁茜又问:‘鬼会不会死? ’他回答:‘会。 ’仁茜问:‘鬼死后进入那一道呢? ’成景回答说:‘不知道,就好比人知道自己会死,但却不知道死后的事情。 ’仁茜又问:‘道家的奏章作醮等,是不是真的有效果? ’成景说:‘道教供奉的玉皇大帝,是总管理六道的,也就是所谓的天曹。 阎罗王就好比是人间的天子,泰山府君就好比是尚书令。 记录五道诸事的就好比尚书。 像我的国家,就好比大的州郡。 人间如果有什么事,想与天曹沟通的话,道教就会上奏章请天帝赐福。 天曹接受此奏章之后,就会下命令给阎罗王说,某月某日某人申诉某某事,你要秉持公理去办,不可冤枉滥捕。 阎罗王就会很恭敬的奉行,就像人间奉圣旨一样。 如果自己没有道理的话,当然不会得到赦免,如果真是冤枉的话,一定会得到申张的。 这样,你还认为道教的奏章建醮是没有效果的吗? ’仁茜又问:‘那么佛家的修福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成景说:‘佛是大圣,不写文书指示官员办案。 只要修行佛法,天神都很恭敬那些人,而且大多会得到宽恕。 如果福厚的话,即使有那人要堕落恶道的文簿来,都不能去追摄那人到恶道去。 此中的道理,我没办法了解,我也不懂佛法。 ’讲完之后,他就走了。 一两天之后,仁茜能起身了,病也就痊愈了。 古文原文陆仁茜者。 赵郡邯郸人也。 少有经学。 不信鬼神。 常欲试有无。 就思人学之。 十余年不能得见。 后徙家向县。 于路见一人。 如大官。 衣冠甚伟。 乘好马。 从五十余骑。 视仁茜而不言。 后数见之亦如此。 经十年。 凡数十相见。 后忽驻马呼茜曰。 比频见君。 情相眷慕。 愿与君交游。 茜即拜之。 问公何人也。 答吾是鬼耳。 姓成名景。 本弘农人。 西晋时为别驾。 今任临胡国长吏。 仁茜问其国何在。 王何姓名。 答曰。 黄河以北总为临胡国。 国都在楼烦西北州碛是也。 其王是故赵武灵王。 今统此国。 总受太山摄。 每月各使上相朝于太山。 是以数来过此。 与君相遇也。 吾乃能有相益。 令君预知祸难。 而先避之。 可免横死。 唯死生之命。 与大祸福之报。 不能移动耳。 茜从之。 景因命其从骑常掌事。 以是赠之。 遣随茜行。 有事令先报之。 即尔所不知。 当来告我。 于是便别。 掌事恒随逐如从者。 顷有所问。 无不先知。 时大业初。 江陵岑之象为邯郸令。 子文本年未弱冠。 之象请仁茜于家。 教文本书。 茜以此事告文本。 乃谓曰。 成长吏谓曰。 我有一事。 羞君不得道。 既与君交。 亦不能不告君。 鬼神道中亦有食。 然不能饱。 苦饥。 若得人食。 便得一年饱。 众鬼多偷窃人食。 我既贵重。 不能偷之。 从君请一餐。 茜既告文本。 文本即为具馔。 备设珍羞。 茜曰。 鬼不欲入人屋。 可于外边张幕设席。 陈酒食于上。 文本如其言。 至时,仁茜见景两客来坐。 从百余骑。 既坐。 文本向席再拜。 谢以食之不精。 亦传景意辞谢。 初文本将设食。 仁茜请有金帛以赠之。 文本问是何等物。 茜云。 鬼所用物。 皆与人异。 唯黄金及绢。 为得通用。 然亦不如假者。 以黄色涂大锡作金。 以纸为绢帛。 最为贵上。 文本如言作之。 及景食毕。 令其从骑更代坐食。 文本以所作金钱绢赠之。 景深喜谢曰。 因陆生烦郎君供给。 郎君颇欲知寿命乎。 文本辞曰。 不愿知也。 景辞而去。 数年后。 仁茜遇病不甚困笃。 而又不能起。 月余日。 茜问常掌事。 掌事云不知。 便问长吏。 长吏报云。 国内不知。 后日因朝太山。 为消息相报。 至后月。 长吏自来报云。 是君乡人赵武。 为太山主簿。 主簿一员阙。 荐君为此官。 故为文案经纪召君耳。 案成者当死。 茜问计将安出。 景云。 君寿应年六十余。 今始四十。 但以赵主簿横征召耳。 当为君请之。 乃曰。 赵主簿相问。 陆兄昔与同学。 恩情深重。 今幸得为太山主簿。 适遇一主簿阙。 府今择人。 吾已启公。 公许相用。 兄既不得长生。 会当有死。 死遇际会。 未必得官。 何惜一二十年。 苟贪生也。 今文书已出。 不可复止。 愿决作来意。 无所疑也。 茜忧惧病愈笃。 景谓茜曰。 赵主簿必欲致君。 君可自往太山。 于府君陈诉。 则可以免。 茜问。 何由见府君。 景曰。 鬼者可得见耳。 往太山庙。 东度一小岭。 岭平地是其都所。 君自当见之。 茜以告文本。 文本为具行装束。 数日。 景又来告茜曰。 文书欲成。 君诉惧不可免。 急作一佛像。 彼文书自息。 茜告文本。 以三千钱为画一座像于寺西壁。 既而景来告曰免矣。 茜情不信佛。 意尚疑之。 因问景云。 佛法说有三世因果。 此为虚实。 答曰实。 茜曰。 即如是。 人死当分入六道。 那得尽为鬼。 而赵武灵王及君。 今尚为鬼耶。 景曰。 君县内几户。 茜曰万余户。 又狱囚几人。 茜曰常二十人已下。 又曰。 万户之内。 有五品官几人。 茜日无。 又曰。 九品已上官几人。 茜曰数人。 景曰。 六道之内亦如此耳。 其得天道万无一人。 如君县内无一五品官。 得人道者有数人。 如君九品。 入地狱者亦数十。 如君狱内囚。 唯鬼及畜生。 最为多也。 如君县内课役户。 就此道中又有等级。 因指其从者曰。 彼人大不如我。 其不及彼者尤多。 茜曰。 鬼有死乎。 曰然。 茜曰。 死入何道。 答曰不知。 如人知死。 而不知死后之事。 茜问曰。 道家章醮。 为有益不。 景曰。 道者天帝。 总统六道。 是谓天曹。 阎罗王者。 如人间天子。 太山府君如尚书令。 录五道神如诸尚书。 若我辈国。 如大州郡。 每人间事。 道上章请福。 天曹受之。 下阎罗王云。 某月日得某甲诉云云。 宜尽理勿令枉滥。 阎罗敬受而奉行之。 如人之奉诏也。 无理不可求免。 有枉必当得申。 可为无益也何。 又问。 佛家修福何如。 景曰。 佛是大圣。 无文书行人。 其修福天神敬奉。 多得宽宥。 若福厚者。 虽有恶道文簿。 不得追摄。 此非吾所识。 亦莫知其所以然。 言毕去。 茜一二日能起便愈。 发布时间:2025-06-14 08:26:19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12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