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智清法师:解读寒山之寒山与寒山寺 内容: 智清法师:解读寒山之寒山与寒山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一首由唐代诗人张继描写孤寂与忧愁的诗句,也正是由于这首诗,使得千年之后的寒山寺成了蜚声中外的游览胜地。 一般来说,从寺院的命名中可以反映出该寺的修持法门,或者是为了纪念与该院有着重要关系的古圣先贤。 从寒山寺这个寺名来看,可以知道其是为纪念寒山的。 在唐代以前,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院,而根据史料记载,寒山也未曾修建、修复乃至住持过妙利普明塔院,那么妙利普明塔院为何要改为寒山寺呢? 寒山与寒山寺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没错,寒山与寒山寺可以说是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却又脱离不了关系。 这一切都与当年的台州刺史闾丘胤有关:前面讲过,闾丘胤受封干禅师指点到天台山“记谒文殊”,而在寒山面前却是屡次碰壁。 虽然是屡遭碰壁,其并没有灰心,反而是更加相信寒山乃文殊之化身。 一直以来,其都在寻找寒山的踪迹。 几年之后,闾丘胤因有公务经过苏州,在城外封镇看到路边有个卖草鞋的老人,衣衫褴褛,头发蓬松,但面相好熟。 再细看,发现是寒山,不觉五体投地,叫一声:“师父在上,弟子闾丘胤顶礼了! ”那老人说一声:“使君看错了,谁是你的师父? ”话未说完,拔腿就跑,草鞋也不要了,消失在通往狮子山的道中。 闾丘胤一抬头,不见了老人,便慌忙起身追寻。 可是才走了三五步,就见那老人已经过了江桥,一眨眼的功夫,便消失在通往狮子山的途中。 再一次与寒山失之交臂,闾丘胤神情沮丧来到了到滨河的一座寺院——妙利普明塔院。 于是就向寺僧打听有关情况,但大家回答却是不甚了了。 寺僧说:那位卖草鞋的老人住东庙里廓下,至于他的来历,无人知道,我们也从来不过问他。 闾丘胤告诉寺僧,此是文殊菩萨化身,不可轻慢;并道出了自己的心事,同时提出要求,希望能借此寺来纪念那位老人。 不知是出于对官员的尊重还是出于对文殊菩萨的崇拜,抑或是兼而有之,没有费什么口舌,闾丘胤的提议就被接受了。 很快一座原来已经破落的塔院修整一新,光彩夺目,并改名为寒山寺出现在世人面前。 寒山,一位没有住持过但却深深的影响了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的人,直至今日,在寒山寺仍然供奉着他的石刻圣像,这不仅仅是对这位圣人的纪念,更是一种尊敬。 发布时间:2025-06-18 08:03:17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12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