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七 内容: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七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七辛五、处非处善巧3 壬一、结前生后如是已说缘起善巧。 处非处善巧我今当说。 壬二、决择一切3 癸一、举颂标释2 子一、嗢柁南标总嗢柁南曰:体显现初 门差别后子二、长行别释3 丑一、出体性2 寅一、辨相2 卯一、处问:何等为处? 答:于彼彼事理无相违。 卯二、非处问:何等非处? 答:于彼彼事理有相违。 寅二、结名是名处非处体。 丑二、显所为问:何故世尊显示处非处善巧耶? 答:为欲显示染污、清净正方便智无失坏故。 丑三、门差别2 寅一、问问:应以几门观察处非处耶? 寅二、答3 卯一、略标列答:四。 由佛世尊但以四门宣说一切处非处故。 何等为四? 一、成办门,二、合会门,三、证得门,四、现行门。 卯二、显说意问:何缘以此四门说处非处? 答:为欲示现遍一切种差别门故。 卯三、广分别2 辰一、总征云何一切种差别? 辰二、别辨4 巳一、成办门3 午一、标说谓依初成办门,彼所不摄余差别相,我当显示。 依初成办门彼所不摄余差别相者:成办所作,应知成办门摄。 若越所作,是名彼所不摄余差别相。 如是二相,别配处非处应知。 午二、广释2 未一、标列当知此差别略说有三种。 一、诸根越所作故;二、大种越所作故;三、资生越所作故。 未二、随释3 申一、诸根越所作2 酉一、举初眼根诸根越所作者,谓无处无位眼能闻声、齅香、尝味、觉诸触等,必无是处;能见诸色,斯有是处。 酉二、例余色根如眼根,如是所余色根一一相望越用差别,如应当知。 申二、大种越所作2 酉一、举地大大种越所作者,谓无处无位地能造作水、火、风用,必无是处;能作地用,斯有是处。 酉二、例所余如是所余大种展转相望越用差别,如应当知。 申三、资生越所作5 酉一、约生芽辨资生越所作者,谓无处无位从余类种余类芽生,必无是处;唯自种类,斯有是处。 酉二、约出乳辨无处无位[谷-禾+牛]牛角等而出于乳,必无是处;[谷-禾+牛]彼乳房,斯有是处。 酉三、约出酥辨无处无位钻摇水瓶而出生酥,必无是处;钻摇于酪,斯有是处。 酉四、约出油辨无处无位压沙出油,必无是处;压苣蕂等,斯有是处。 酉五、约出火辨无处无位钻湿木等而出于火,必无是处;钻于干木,斯有是处。 午三、总结如是等类,应当观察初处非处门差别之相。 巳二、合会门3 午一、征云何第二处非处门差别? 午二、释6 未一、约光明黑暗辨谓无处无位光明、黑暗一时合会,无有是处;若有一处无第二生,斯有是处。 未二、约粗分水火辨无处无位粗分水火一时合会,无有是处;随有一种,斯有是处。 未三、约色聚极微辨无处无位二粗色聚同据一处,无有是处;无处无位者:遍一切处、遍一切时都不可得故。 若一极微,斯有是处。 若一极微斯有是处者:由一极微与余粗色和杂不相离故,同据一处,斯有是处。 意地中说:即此大种极微与余聚集,能造、所造色处俱故,是名和杂不相离。 (陵本三卷二页188)此应准知。 未四、约同类心等辨无处无位同一种类二心心法俱时合会,无有是处;同一种类者:此中种类,谓即眼识乃至意识。 自类生时,同所依、缘,是故说彼同一种类。 下皆准知。 一一而生,斯有是处。 一一而生斯有是处者:谓心心法从自种生,自类相续,不同剎那,是名一一而生。 不同色聚前后生时,有增有减,是故依此施设等无间缘。 未五、约同类善等辨无处无位同一种类若善不善、若善无记不善无记、若苦若乐俱时合会,无有是处;随有一种,斯有是处。 随有一种斯有是处者:或善、不善、无记,或苦或乐,于一剎那随一种生,斯有是处,相相违故。 未六、约爱非爱果辨无处无位爱非爱果俱时合会,无有是处;若随有一,斯有是处。 午三、结如是等类,应当观察第二处非处门差别之相。 巳三、证得门3 午一、征云何第三处非处门差别? 午二、释7 未一、约石女非石女辨谓无处无位石女生儿,无有是处;若非石女,斯有是处。 未二、约半择迦及丈夫辨无处无位生半择迦能生男女,无有是处;若诸丈夫,斯有是处。 未三、约根坏及根具辨无处无位盲眼见色、聋耳闻声、鼻舌坏者齅香尝味,无有是处;诸根不坏,斯有是处。 未四、约未具已具资粮辨无处无位未具资粮,于现法中证学无学究竟解脱,无有是处;已具资粮,斯有是处。 未五、约未得已得圣道辨无处无位未得圣道能证涅槃,及证声闻、独觉菩提,若证无上正等菩提,无有是处;已得圣道,斯有是处。 未六、约诸界趣饮食辨无处无位人趣有情以傍生趣草等饮食以充节会,若诸天众食人饮食,色无色界食诸段食,无有是处;与此相违,斯有是处。 未七、约诸身形舍得辨无处无位不舍那落迦所有身形而得人身,如是不舍所余身形而得余身,无有是处;舍已方得,斯有是处。 午三、结如是等类,应当观察第三处非处门差别之相。 巳四、现行门3 午一、征云何第四处非处门差别? 午二、释7 未一、约大种自相辨2 申一、举地大谓无处无位地舍自相成余界相,无有是处;不舍自相,斯有是处。 申二、例余大如地,如是余大种,如应当知。 未二、约诸根所行辨2 申一、举眼根无处无位生长欲界不得天眼见诸天色,无有是处;见人中色,斯有是处。 申二、例余根如是余根,如应当知。 未三、约有无三毒辨2 申一、举贪无处无位有贪爱者,贪爱覆蔽、贪爱未断,而于财利心离染着,无有是处;与此相违,斯有是处[1]。 申二、例余如是瞋、痴,随应当知。 未四、约烦恼缠不断断辨2 申一、举修念住无处无位不断贪等一切烦恼、随烦恼、缠修四念住,无有是处;与此相违,斯有是处。 申二、例修余法如修念住,如是所余菩提分法,当知亦尔。 未五、约诤见等不舍舍辨无处无位于如来所不舍诤见、诤欲、诤心,若不开许,而能正面覩于如来,无有是处;于如来所不舍诤见诤欲诤心等者:谓如诤论,或依诸见所起,是名诤见;或依诸欲所起,是名诤欲;怀染污心,发愤乖违,是名诤心。 义如闻所成地中说。 (陵本十五卷四页1289)于如来所不舍如是等事,或复不为如来之所开许,能覩如来,无有是处。 若舍若许,斯有是处。 若舍若许斯有是处者:思所成地中说:观见如来,略由二种。 一、由胜义,二、由世俗。 由胜义者,谓诸贤圣,除断、调伏、超越欲贪,得圣慧眼。 彼由如是圣慧眼故,于内证解如来法身。 由世俗者,谓诸异生,或以天眼、或以肉眼观见如来色身。 (陵本十九卷四页1625)[2]此说若舍、若许,能覩如来,如次应知。 未六、约一切智所知所作辨无处无位一切智者、一切见者有所知境而不了知,或复失念作非一切智者所作,无有是处;与此相违,斯有是处。 未七、约入地菩萨悲智辨无处无位已入大地诸菩萨等,于诸有情起故害心,或菩提心当有退转,无有是处;与此相违,斯有是处。 午三、结如是等类,应当观察第四处非处门差别之相。 癸二、略更宣说2 子一、辨处非处2 丑一、略标复次,略有四处四非处,依前所说观待道理、作用道理、证成道理、法尔道理,应正观察。 依前所说观待道理等者:声闻地中广辩四种道理应知。 (陵本二十五卷九页2105)丑二、别辨若于如是所说道理不相违背示现宣说,是名为处;若此相违示现宣说,是名非处。 子二、明总合说如是四处非处[3],并前所说,合成八种处非处善巧。 癸三、问答差别2 子一、问问:缘起善巧、处非处善巧何差别? 子二、答2 丑一、辨缘起善巧答:唯于因果生起道理正智显了,名缘起善巧。 丑二、辨处非处善巧若于一切无颠倒理正智显了,名处非处善巧。 壬三、略不说余所余处非处善巧决择,文不复现。 辛六、根善巧2 壬一、结前生后如是已说处非处善巧。 根善巧我今当说。 壬二、决择一切2 癸一、嗢柁南标总嗢柁南曰:初义意建立 广分别为后癸二、长行别释4 子一、释名义问:何等是根义? 答:增上义是根义。 子二、显所为问:为显何义? 答:为显于彼彼事彼彼法最胜义。 子三、明建立2 丑一、长行辨2 寅一、征云何建立二十二根? 寅二、释6 卯一、约作业差别辨6 辰一、眼等六根谓能取境增上义故,建立六根。 辰二、男女二根安立家族相续不断增上义故,建立二根。 辰三、命根为活性命事业方便增上义故,建立一根。 辰四、苦等五根受用业果增上义故,建立五根。 辰五、信等五根世间清净增上义故,建立五根。 辰六、未知欲知等三根出世清净增上义故,建立三根。 云何建立二十二根等者: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男根、女根、命根、苦根、乐根、喜根、忧根、舍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欲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是名二十二根。 此以六门[4]明建立义,随应配属,如文可知。 卯二、约受用安立辨2 辰一、第一义2 巳一、辨受用4 午一、眼等六根复次,受用显境增上义故,建立六根。 午二、男女二根受用隐境增上义故,建立二根。 午三、命根受用境界时分边际增上义故,建立一根。 午四、苦等五根受用境界发生杂染增上义故,建立五根。 巳二、明安立安立清净增上义故,建立八根。 受用隐境增上义故者:意地中说:由能感男女业故,一分有情男根生起,一分有情女根生起。 递相陵犯,起诸邪行,遂为他人之所诃訾,方造室宅以自隐蔽。 (陵本二卷十三页152)此说受用隐境,其义应知。 辰二、第二义2 巳一、辨受用4 午一、眼等六根复次,显于内门受用境界增上义故,建立六根。 午二、男女二根显于外门受用境界增上义故,建立二根。 午三、命根受用内身增上义故,建立一根。 午四、苦等五根受用外境及与内身发生杂染增上义故,建立五根。 巳二、明安立对治杂染、安立清净增上义故,建立八根。 显于内门受用境界等者:眼等六根内六处摄,故名内门。 思所成慧地决择中说:若由此法增上力故,外色声等处差别生,为所受用。 如是名为由增上故,说名内法。 (陵本六十六卷九页5277)其义应知。 卯三、约依止差别辨6 辰一、眼等五根复次,依止端严增上义故,建立五根。 辰二、意根能令依止随自在转增上义故,建立一根。 辰三、命根依止安住增上义故,建立一根。 辰四、男女二根依止出生增上义故,建立二根。 辰五、苦等五根依止损益增上义故,建立五根。 辰六、信等八根依止解脱增上义故,建立八根。 能令依止随自在转等者:谓由意根能发净不净业,爱非爱果诸所依身随彼转故。 卯四、约有情差别辨2 辰一、第一义6 巳一、眼等六根复次,显有情事增上义故,建立六根。 巳二、男女二根生有情事增上义故,建立二根。 巳三、命根令有情事若住、若没增上义故,建立一根。 巳四、苦等五根显诸有情受用境界增上义故,建立五根。 巳五、信等五根显诸有情胜生方便增上义故,建立五根。 胜生方便增上义故者:增上生道,是名胜生方便应知。 巳六、未知欲知等三根显诸有情定胜方便增上义故,建立三根。 定胜方便增上义故者:决定胜道,名定胜方便应知。 辰二、第二义5 巳一、眼等六根复次,显有情事增上义故,建立六根。 巳二、男女二根显了有情增长增上义故,建立二根。 巳三、命根显了有情寿渐损减增上义故,建立一根。 巳四、苦等五根显了有情兴盛、衰损增上义故,建立五根。 巳五、信等八根显了有情功德、过失增上义故,建立八根。 功德过失增上义故者:世出世间能对治道,是名功德。 所治烦恼,是名过失。 卯五、约施设差别辨2 辰一、在家品2 巳一、配建立4 午一、眼等六根复次,依如是名,建立六根。 午二、男女二根依如是种、如是姓,建立二根。 午三、苦等五根依如是食、如是受苦乐,建立五根。 午四、命根依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寿量边际,建立一根。 巳二、结明依当知此诸根,依在家品施设建立。 依如是名建立六根者:由六处满,名有情身生究竟故。 辰二、出家品2 巳一、配建立依如是信、如是精进,乃至如是慧、如是向、如是果,建立八根。 巳二、结明依当知此诸根,依出家品施设建立。 如是向如是果者:依此建立后三根应知。 卯六、约修行次第辨6 辰一、眼等六根复次,依修行者防护根门增上义故,建立六根。 辰二、男女二根堪得出家证沙门果增上义故,建立二根。 辰三、命根积集善品增上义故,建立一根。 辰四、苦等五根正知而行增上义故,建立五根。 辰五、信等五根证沙门果诸方便道增上义故,建立五根。 辰六、未知欲知等三根证沙门果增上义故,建立三根。 丑二、嗢柁南结中嗢柁南曰:随境界转等 由显及内门 庄严二有情 假设防护等子四、广分别2 丑一、初嗢柁南摄2 寅一、长行辨8 卯一、作业差别6 辰一、眼等六根2 巳一、举眼根问:眼根作何等业? 答:于诸色境已见、今见、当见为业。 巳二、例余根如是耳根乃至意根所有作业,如应当知。 于诸色境已见今见等者:谓过去法虽已谢灭,然彼无间为缘,熏习相续,能令当来余法得生,由是义故,说彼眼根已见为业。 又现在法能为现在眼识所依,由是说彼今见为业。 又未来法因性未受,待缘当生,由是说彼当见为业。 辰二、男女二根问:男根、女根作何等业? 答:父母、妻子、亲戚、眷属互相摄受显现为业。 辰三、命根问:命根作何等业? 答:令诸有情堕在存活住持数中为业。 辰四、苦等五根问:受所摄根作何等业? 答:令诸有情领纳一切兴盛、衰损为业。 辰五、信等五根问:信等诸根作何等业? 答:能生善趣及能圆满涅槃资粮为业。 辰六、未知欲知等三根问:最后三根作何等业? 答:能于现法趣证涅槃为业。 卯二、假实差别问:如是诸根几是实有? 几非实有? 答:十六实有;余非实有。 十六实有等者:眼乃至意,苦乃至舍,信乃至慧,如是十六体是实有。 男女二根,及与命根、三无漏根,皆唯假立,故非实有。 义如下说。 卯三、所摄差别2 辰一、总明摄5 巳一、色所摄问:几色所摄? 答:七。 巳二、心所摄问:几心所摄? 答:一,三少分。 巳三、心法所摄问:几心法所摄? 答:十,三少分。 巳四、心不相应行所摄问:几心不相应行所摄? 答:一。 几色所摄等者:眼等五根及男女根,如是七种,皆色所摄。 一意根全,三无漏根少分,皆心所摄。 苦乃至舍,信乃至慧,如是十种及三无漏少分,心法所摄。 命根一种,心不相应行所摄。 巳五、有为所摄问:几有为所摄? 答:一切是有为,无有根是无为。 辰二、别料简3 巳一、男女二根问:男女二根何等根分? 答:是身根分。 巳二、未知欲知等三根问:最后三根何等根分? 答:是九根分。 所谓意根,信等五根,乐、喜、舍根。 巳三、命根问:命根何等根分? 答:此无所属。 依先业所引时量决定而建立故,唯说假有。 卯四、善等差别3 辰一、善问:几善? 答:或八;或五,及六少分。 辰二、不善问:几不善? 答:六少分。 辰三、无记问:几无记? 答:八,五少分。 几善等者:信等五根,三无漏根,八唯是善,当知此通假实为论。 若唯取实,即信等五全,及意、五受六少分是善。 又意、五受六少分是不善。 眼等五根,男女二根,及与命根八全;五受除忧,所余四受及意五少分是无记。 卯五、异熟等差别7 辰一、有异熟问:几有异熟? 答:一,十少分。 辰二、无异熟问:几无异熟? 答:十一,十少分。 辰三、有异熟助伴问:几有异熟助伴? 答:最后三,能助有可爱异熟法,令转明盛,能感决定人天异熟。 几有异熟等者:一忧根全,不通无记,故有异熟。 余四受、意,及信等五十少分亦有异熟。 于四受、意除其无记,于信等五除其无漏,故言一分。 辰四、是异熟问:几是异熟? 答:一,九少分。 辰五、有种子异熟问:几有种子异熟? 答:一切皆有。 几是异熟等者:一命根全,唯是异熟。 眼等五根、男女二根,及与意、舍九种少分亦是异熟。 除长养等流流故。 辰六、非异熟问:几非异熟? 答:十二,九少分。 几非异熟等者:苦、乐、喜、忧,及信等五、三无漏根,十二全非异熟。 眼等五根、男女二根,及意、舍根,九少分非异熟。 简取长养等流流故。 辰七、异熟生问:几是异熟生? 答:亦一切,种子所摄异熟所生故。 卯六、界系差别4 辰一、欲界系问:几欲界系? 答:四,十五少分。 辰二、色界系问:几色界系? 答:十五少分。 辰三、无色界系问:几无色界系? 答:八少分。 辰四、不系问:几不系? 答:三,九少分。 几欲界系等者:男女二根,及苦、忧根,四全唯欲界系。 眼等五根,喜、乐、舍根,意根、命根、信等五根,十五少分随欲界生,亦欲界系。 又此十五少分随色界生,即色界系。 无色界生,于十五中,除五色根及喜乐根,所余舍根、意根、命根,及信等五,八少分无色界系。 三无漏全,唯是不系。 意、乐、喜、舍,及信等五,九少分亦是不系。 卯七、诸地差别2 辰一、明可得6 巳一、未至地2 午一、略标数问:未至地几可得? 答:十一。 午二、问答辨2 未一、释差别问:若未至地有喜根者,何故不如初静虑地建立喜耶? 答:由于彼地喜可动故。 未至地几可得等者:意、喜、舍,信等五,及三无漏,十一根未至地可得,由于彼地通漏无漏故。 未二、引教证2 申一、问问:喜于彼有何教为证? 申二、答2 酉一、举教答:如世尊言:如是苾刍! 离生喜乐滋润其身,周遍滋润、遍流、遍悦,无有少分不充不满,如是名为离生喜乐。 酉二、释说此中初门说未至位,后门说根本位。 巳二、初二静虑地2 午一、举初静虑问:初静虑地几根可得? 答:十八。 午二、例第二静虑第二静虑地亦尔。 巳三、第三静虑地问:第三静虑地几根可得? 答:十七。 巳四、第四静虑地问:第四静虑地几根可得? 答:十六。 巳五、空无边处等地2 午一、举空无边处地问:空无边处地几根可得? 答:十一。 午二、例识无边处等如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应知亦尔。 巳六、非想非非想处地问:非想非非想处地几根可得? 答:八。 初静虑地几根可得等者:于二十二根中,初静虑地,除男、女、苦、忧根,十八可得。 第三静虑地中,更除喜根,十七可得。 第四静虑地中,更除乐根,十六可得。 空无边处地中,更除眼等五根,十一可得。 非想非非想处地中,更除后三,八根可得,以于彼地无无漏故。 此约种类为论,非约相续,义如下说。 辰二、简差别2 巳一、举有漏无漏2 午一、初静虑等地所摄2 未一、举初静虑问:初静虑地所摄诸根,当言有漏? 当言无漏? 答:当言二种。 未二、例余随应如初静虑所摄诸根,乃至无所有处地所摄诸根,当知亦尔。 午二、非想非非想处地2 未一、约种类辨非想非非想处地所摄诸根,当言有漏。 此约种类。 未二、约相续辨若约相续,当言二种。 又由烦恼解脱故,令彼诸根成无漏性。 巳二、例应断不应断等如有漏无漏,如是应断不应断、世间出世间,当知亦尔。 此约种类等者:依地差别,名约种类。 依补特伽罗差别,名约相续。 谓若异生生彼地中,当言有漏。 诸阿罗汉烦恼解脱,虽生彼地,当言无漏。 由是义说,当言二种。 卯八、得舍差别2 辰一、明成就3 巳一、生欲界2 午一、总说问:若生欲界,当言成就几根? 答:容有一切。 发布时间:2025-08-03 08:52:04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13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