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黄念祖:德风华雨 第二十卷 内容: 德风华雨 第二十卷黄念祖老居士【其佛国土。 每于食时。 自然德风徐起。 吹诸罗网。 及众宝树。 出微妙音。 演说苦空。 无常。 无我。 诸波罗蜜。 流布万种温雅德香。 其有闻者。 尘劳垢习。 自然不起。 风触其身。 安和调适。 犹如比丘得灭尽定。】佛法主张日中一食,过午时一发,就不能食。 食时指正午。 极乐国土到了中午,自然徐慢地吹起了德风。 《吴译》说此非世间之风,是八方上下众风之精自然合会而化生的风,不寒不热,常和调中,甚清凉好无比也。 这个《吴译》本所说风中之精正指德风,所以很和适,很愉快。 自然徐起,徐徐吹动宝网上的宝铃,演出微妙的法音,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 根据《俱舍论》,诸法等待因缘而生,所以不是常。 种种逼迫恼害,所以叫做苦。 见有男女生死种种差别的相,可是实际没有,与自己所见相违(反),称之为空。 所见既与自己相违,怎么自己能做主宰。 没有主宰,不能当家做主,就是没有我嘛。 《往生论》说: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 所以风声所说的法,不仅仅是二乘的苦空无常,而是可以让人悟入、能证涅槃的波罗蜜。 昙鸾大师说:出有而有曰微。 出有指出三界的有:无欲,所以离开了欲界;他地居,所以不是色界;它有色就不是无色界。 不是三有,所以净土非三界所摄。 出于三有,所以说出有。 出有而有,而有者是什么? 净土之有,由于弥陀一乘愿海而有。 离二边,超四句,出有而有,所以微。 二边是有无、是非、邪正、凡圣等等对立的两边。 四句:说有是一句;说没有是一句;说也是有也是没有是一句;不是有也不是没有又是一句。 这是四句。 你不管怎么说,你总不能离开四句。 这是咱们众生的语言,就在四句里头。 你脑子里所能理解的也就在这四句里头。 极乐世界出有而有,不落两边,离开四句,所以说是微。 能使闻法的人开悟,所以叫做妙。 法音微妙,能使人悟入深远。 再者,风送德香。 流布万种温雅德香。 温是温和。 雅是雅正。 香气温和适人叫做温。 香气远离爱染为雅。 例如世间许多化妆品,你闻了之后,产生爱染的心,就是鄙俗不雅;甚至引起欲念,那就是邪香。 温雅德香。 能使闻者尘劳垢习。 自然不起,所以叫做德香。 尘劳就是烦恼。 垢习,是烦恼的习气。 由于极乐万物都是圆明具德,所以风具万德,能令闻者烦恼同习气自然不起。 这是风香做佛事。 第三,就是风的妙触。 这个德风碰到人的身体,让人感觉得非常安和,调心适意,这个快乐像比丘得了灭尽定。 这个定又叫做灭尽三昧,是灭尽六识的心和心所的这样的一个禅定,是不还果以上的圣人才得。 往生到凡圣同居土的人,他的快乐就跟得灭尽定的比丘一样。 【复吹七宝林树。 飘华成聚。 种种色光。 遍满佛土。 随色次第。 而不杂乱。 柔软光洁。 如兜罗绵。 足履其上。 没深四指。 随足举已。 还复如初。 过食时后。 其华自没。 大地清净。 更雨新华。 随其时节。 还复周遍。 与前无异。 如是六反。】第四,随风送华。 风吹这七宝林树,吹下来的华,就很有秩序,随本身种种不同的色、不同的光,自然飘聚在一起,遍满在国土中,覆盖了整个的大地。 随着花色分类,黄的、红的,这样的花、那样的花,各各自然成聚,没有杂乱。 这花在地上很柔软,也很光明干净,像兜罗绵,就是花絮。 好像杨柳花等等很柔软的东西。 踩到花上,脚就沉下去四指深。 你一起脚,花又平了。 清晨所雨的花,一过中午,这些花自然都不见了。 在花化尽之后,整个大地恢复了清净,于是虚空又雨新花。 从日出到正午叫做晨朝,这是第一时,然后,(2)日中、(3)日没、(4)初夜、(5)中夜、(6)后夜,这就是一天的六时。 《阿弥陀经》: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 随着这六个时节,循环雨花化花(就是经文的还复),每次的花都遍大地(经中的周遍),同时化去,大地清净。 这样雨花化花这叫反,每天六次说六反。 每次完了,大地清净如初,所以说还复如初。 极乐世界仍说昼夜,这也是随顺世间习俗。 《疏钞》说彼土没有日月,但常是光明的。 所以花开了,鸟在叫,就是白天;花合了,鸟也栖息了,就叫做夜,窥基大师的《弥陀通赞》说花开金沼,在金色池沼上的花开了,极乐的人就认为天亮了。 鸟宿琼林,鸟息宿在宝树林中,极乐菩萨就认为是昏夜了。 这《圆中钞》更进一步说:以华开鸟鸣为晓,莲合鸟栖为夜,窃恐犹是凡圣同居净土气氛。 因为众生多是带业往生的,还没有彻底忘记秽土的情况,有昼有夜。 若是上头三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就没有这些花开、鸟宿、有昼、有夜的分别相。 发布时间:2024-03-08 08:18:29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1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