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韩清净:世间三大势力 内容: 世间万事万物万类差别、尽人所能见、尽人所能闻、乃至尽人所能觉知者、而于其中静审观察,实有尽人所不见闻、乃至尽人所不觉知、潜隐随逐不可屈伏之势力。 由此势力,世间万事万物万类、皆为毒染,令渐败坏。 任何世间若智若愚、贤善不肖、皆此势力所转,不能转此势力。 然由是故,宗教家或认此势力、为有唯一之主宰。 或道学家认此势力、为无上道法之自然。 此二种人、一则由信主宰故,而迷不净道理之邪执。 一则由信自然故,而执不切事情之空想。 转使世间迷苦为乐,执空为有。 颠倒是非、无过于此。 无怪为诸世间所不信乐,所不赞许。 以诸世间万事万物、或由现见现闻而知为有,或由能觉能知而比为有。 决非不由现知、或不比知、而说唯一便实唯一,而说无上便为无上。 徒托空言,无实道理。 彼亦为此势力所转,不能转此势力。 由此故说此种势力、在世间一切事物中、极为潜隐,常时随逐,不可屈伏。 世间道理、从未有能发见研求,故说尽人所不见闻、乃至尽人所不觉知。 其实此种势力、潜隐随逐、虽不见闻,而其道理、静审观察、非不觉知。 鄙人今于大会期中、提此问题,愿共诸君研究。 然此问题,道理繁细,非短时间所能解了。 今且述其大略,请诸君注意。 势力为何? 尤其三中。 一者、名言势力。 二者、业势力。 三者、我见势力。 世间一切万事万物万类差别、皆随此三势力而转。 名言势力者、谓诸世间种种事物、皆为名言之所诠表。 既为诠表,便为名言之所随缚。 虽欲求善而不可能。 例如往昔所称道德学行、其事未尝不善,而今则五尺童子、皆鄙为非矣。 与夫近代所诩平等自由、其事未尝不善,而今则举世骚然,皆蒙其害矣。 何以故? 名言势力随缚之所致故。 道德学行、其事虽善,而为名言之所诠者、终非道德学行之真。 平等自由、其事虽善,而为名言之所诠者、终非平等自由之实。 如是名言、非真实故,能掩事相。 初诠表矣、毒染随生。 由此毒染,故能为缚。 由能为缚,终至败坏。 千古一辙、可为观察。 是故名言穗有少分诠表之用,而其势力多分能掩真实事相、令不得显。 诠表愈多,事相愈远。 诠表愈相似,事相愈微隐。 此中道理、极难思议。 征之事实、无爽毫厘。 除此而外,非有天演、能为淘汰。 非有时变、能为乖角。 若作是说,皆迷执类。 今试更举一事以明之。 例如有人于瓶瓯等、若初未闻瓶瓯等名,而时但随瓶瓯等物,如有相以慧观察。 或察其色,或察其声,乃至或察所触,为粗为细,为滑为涩,为坚为软。 如是觉慧,不离事相。 及闻名已,便舍此觉。 随彼说者所取何义安立之名,差别而转。 如所取义依其形状、由有大小长短等别,或名为瓶、或名为瓯。 彼便随其形状差别而转。 若所取义依其受用、由有受盛饮食等别。 或名为瓶,或名为瓯。 彼便随其形状差别而转。 如是转时,于瓶瓯等何色何声,乃至所触为粗为细,为滑为涩,为坚为软,皆不观见。 是即名言随缚势力所致。 此事虽小,可以喻大。 又瓶瓯等,现见粗显,尚为名言势力所掩。 何况所余若事若理、微细难见,而谓名言能诠彼相、宁有是事。 由是当知名言作用、有其分限。 若善为说及善听闻,乃不为掩、及为彼缚。 然此甚难。 非今所论,兹不并述。 业势力者,谓诸有情,由种种思,与有为事有造作性,是名为业。 经尔所时,随所造作种种事业,由造作思令得成就,名业势力。 此有二种。 一,猛利势力。 二 ,相续势力。 如是势力皆思所有。 若诸有情由猛利思及相续思,造作种种善不善业,业成就已、可得现受。 若造作善现受安乐。 造作不善,现受忧苦。 若非猛利唯相续思,其所造业,当非现受,后时方受。 如是所受,虽非现造,而由宿业,令成此别。 又或现造于善,有受忧苦,现造不善,转受安乐。 当知亦由宿业所致。 非由现造。 如是差别,有其多种。 当顺会通,不可执一。 现见世间有如是事,或现所作、今时既受。 或先所作,今时方受。 或善所作,而有恶受。 或恶所作,而有善受。 一期生中、既有如是种种差别,前后多生,理备亦尔。 复次由业势力相绩造作,能于后后自心所现,有诸相生。 如所现见世间诸相、若色若声乃至若触,能为眼见及为耳闻、乃至身触,有其种种无量差别。 业执持故,相续无断。 又诸有情,业有同异,世间诸相,所见亦别。 人类有情造业同故,所见色等其相亦同。 余类有情造业异故所见色等,其相亦异。 如人于色,明时方见,暗则不见。 有其余类暗时方见,明则不见。 又有余类,明暗俱见。 或复有物为人所见,余类不见。 或余类见,人所不见。 如是种种能见之眼,既不相同,所见之色,当知亦别。 此所见色 ,为有实体,为无实体。 若有实体,不应由见而生差别。 若无实体,不应于此现有所见。 此中道理甚为难知。 然在世间种种推求,为有所见,迷有实体。 迷实体故,或有迷执为有主宰,能成世间,能生万物。 或有迷执自然为因,忽尔而有山河大地出现,由是积渐而生万物差别。 如是所执,皆不应理,无劳更破。 由是应信一切有情,各各有其业力差别。 业力别故,令于所见诸相有异。 离所见相,无实有物。 如诸幻师,以种种物幻作牛羊象马等类。 如是等类,皆非实物,但有彼彼差别相现。 不应谓有此相,便是实物。 又或于彼以种种物,令能运转,似有作用。 不应谓有作用,便是实物。 一切有情所见色等,道理亦尔。 但有诸相,似外显现,非实在外,有彼诸物。 由业力故,有所见相。 无实物故,见相有别。 如是道理,善释前难。 不应唯依人类所见,妄计色等为有为无,为假为实。 余类所见,不如是故。 我执势力者,谓诸有情于自色身,计之为我,或复于余妄计为我,是名我执。 当知色身,聚集为相。 非是一物。 若执为我,我应非一。 不应道理。 或复更计于色身中,别有实物,名之为我。 如是实物,为无觉性,为有觉性。 若无觉性,而计为我,我应无觉。 不应道理。 若有觉性,应即是心,若计为我,我应如心而有转变。 不应道理。 若谓离心别有实物,是一无变,能有觉性,唯此是我。 然不可得。 诸有情类,无始时来,都不了知实无有我。 于非我法妄计为我。 故名我执。 如是我执有其二种。 一、俱生我执。 二、分别我执。 俱生我执者,谓此我执与身俱生不由听闻分别而起观。 最极微细,极难了知。 观夫禽兽极愚顿类,皆知爱我。 是即此执。 是故人类凡所作业,若善不善,皆有此执常恒随逐。 如是势力极难除灭。 分别我执者,谓由俱生我执为先能令生起种种分别。 由此分别,计实有我,妄计一切有自他别。 如今世间,谓我种族,谓我国家,谓我乡党邻里,谓我田宅财谷等事。 於我名自。 非我名他。 若为自身及属自者,爱之亲之。 思为利益,及防护之。 若为他身及属他者,憎之背之。 思为损害,及攫取之。 乃至国与国战,族与族抗,党与党争,人与人斗,相率而入危险恐怖不安忧苦境域。 当知唯此我执之所驱役。 如是我执,其势猛利,其相粗显,为祸最烈,能害自他。 诸有智者,应深觉察。 三种势力,既如上述。 今审观察,世间万事万物万类差别,有能越此三种势力者乎。 名言势力,能覆蔽故,似有相现。 我执势力,能扰浊故,令诸万事万物万类,不得自在。 世间於此,都不研求。 从无始来,迷闷受苦,展转无已。 诚可悲也。 今略显示如是道理。 由此研求,信入佛教,方知佛法真实道理,能令世间一切获得利益安乐。 今之所谓名言势力,即佛法中名言习气。 今之所谓业势力者,即佛法中有支习气。 今之所谓我执势力,即佛法中我执习气。 若详究者,应於佛法如理闻思。 发布时间:2025-09-10 08:57:22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14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