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D 第309经、第310经 内容: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三)~D 第309经、第310经(鹿纽经)第309经、第310经(鹿纽经):309经和310经二经名称相同,均叫“鹿纽经”。 鹿纽是人名,为一位出家比丘,修行上很有成就。 有一次他向佛陀请教了几个问题,在309经里,他向佛陀请教了两个问题,即何谓第二住,何谓一一住? 什么叫第二住? 就是对于色等五阴生起贪乐,即使身居空头处,也算是第二住;如果不贪不乐,虽身处高楼重阁,也叫一一住。 我们先看看经典如何说。 鹿纽问佛:“世尊! 如世尊说,有第二住,有一一住。 彼云何第二住? 云何一一住? ”佛陀对此回答是:“若眼识色可爱、乐、念、可意——长养于欲;彼比丘见已,喜乐、赞叹、系著住,……心生欢喜……深乐……贪爱……轭碍,是名第二住。 ”“有如是像类比丘,正使空闲独处,犹名第二住。 所以者何? 爱喜不断不灭故。 ”那么什么叫一一住呢? 于是“于可爱、乐、念、可意——长养于欲色;彼比丘见已不喜乐、不赞叹、不系著住,不欢喜,不深乐,不贪爱,不轭碍者,是名为一一住。 ”“如是像类比丘,正使处于高楼重阁,犹是一一住者。 所以者何? 贪爱已尽、已知故。 ”看到这部经,使人想起了陶潜的“心远地自偏”这句话。 实际上,这部经已经涉及到后期大乘佛教中所谓的“万法唯心”的核心观点。 比如说,贪念不断,纵然身在空闲独处,也是枉然;如果已断贪念,纵然身处高楼重阁,又有何妨? 这不是典型的大乘思想么? 第310经是鹿纽很想请佛陀为他说法,这就是往上求法之欲,是勤奋好学的体现。 佛陀听了很高兴,连声说“善哉善哉”。 佛陀在本经中,主要是讲色根与色境,即二法之间的关系,进而提醒比丘对于此事要用心观察,悉心分别,不欣悦、不赞叹、不系著,从而身(心)不放逸,深观四谛。 (7月5日) 发布时间:2025-09-11 09:24:16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14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