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七 内容: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七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四癸六、宿作因论4 子一、标计2 丑一、所计2 寅一、指广说宿作因论者,谓[1]如有一,若沙门、若婆罗门,起如是见,立如是论,广说如经。 寅二、释略义凡诸世间所有士夫补特伽罗所受者,谓现所受苦。 皆由宿作为因者,谓由宿恶为因。 由勤精进吐旧业故者,谓由现法极自苦行。 现在新业由不作因之所害故者,谓诸不善业。 如是于后不复有漏者,谓一向是善性故,说后无漏。 由无漏故业尽者,谓诸恶业。 由业尽故苦尽者,谓宿因所作及现法方便所招苦恼。 由苦尽故得证苦边者,谓证余生相续苦尽。 丑二、能计谓无系外道作如是计。 凡诸世间所有士夫补特伽罗所受等者:此中牒释经文所叙彼计。 彼云:凡诸世间所有士夫补特伽罗所受,皆由宿作为因。 由勤精进吐旧业故,现在新业由不作因之所害故,如是于后不复有漏;由无漏故,业尽;由业尽故,苦尽;由苦尽故,得证苦边。 此是经中所叙彼计。 今别牒释,如文易知。 子二、叙因2 丑一、问问:何因缘故,彼诸外道起如是见,立如是论? 丑二、答2 寅一、总标答:由教及理故。 寅二、别释2 卯一、由教教如前说。 卯二、由理4 辰一、出彼人理者,犹如有一,为性寻思,为性观察,广说如前。 辰二、举彼见3 巳一、标由见现法士夫作用不决定故。 巳二、征所以者何? 巳三、释彼见世间虽具正方便,而招于苦;虽具邪方便,而致于乐。 辰三、显彼思彼如是思:若由现法士夫作用为彼因者,彼应颠倒。 由彼所见非颠倒故,是故彼皆以宿作为因。 辰四、结彼立由此理故,彼起如是见,立如是论。 由见现法士夫作用不决定故等者:彼见世间诸有情类于现法中种种作业,或正方便而反招苦,或邪方便而反致乐,果不决定。 故作是思:彼诸所受不由现法功用因得,唯以宿作为因,应正道理。 子三、理破3 丑一、总征今应问彼:汝何所欲? 现法方便所招之苦,为用宿作为因? 为用现法方便为因? 丑二、别诘2 寅一、宿作为因难若用宿作为因者,汝先所说,由勤精进吐旧业故,现在新业由不作因之所害故,如是于后[2]不复有漏,乃至广说,不应道理。 寅二、现法方便为因难若用现法方便为因者,汝先所说,凡诸世间所有士[3]夫补特伽罗所受,皆由宿作为因,不应道理。 丑三、结斥如是现法方便苦宿作为因故,现法士夫用为因故,皆不应道理,是故此论非如理说。 现法方便所招之苦等者:此约彼计现法极自苦行为难。 此自苦行若用宿作为因,应不说言能吐旧业,乃至得证苦边。 若用现法方便为因,便不应言现所受苦皆宿因作。 子四、显正2 丑一、标说我今当说如实因相。 丑二、列别3 寅一、唯用宿作为因2 卯一、标类或有诸苦唯用宿作为因。 卯二、举例犹如有一,自业增上力故,生诸恶趣或贫穷家。 寅二、杂用宿作现业为因2 卯一、标类或复有苦杂因所生。 卯二、举例2 辰一、举事王谓如有一,因邪事王,不获乐果而反致苦。 或复有苦杂因所生等者:谓若事王,因邪方便而招于苦;当知此苦亦宿因作,亦现缘生。 何以故? 若有福者,虽邪事王,亦获富乐;若无福者,便反致苦。 由无福故,知宿因作;具邪方便,知现缘生。 总此二种,名杂因生。 辰二、例余业如事于王如是,由诸言说商贾等业、由事农业、由劫盗业、或于他有情作损害事,若有福者,获得富乐,若无福者,虽设功用而无果遂。 如是由诸言说商贾等业等者:此显求财诸邪方便。 若言说业、若商贾业、若工巧业、若事农业、若劫盗业、若屠羊等于他有情作损害事。 如是等类,彼所招苦亦杂因生,如事王说。 然彼亦有或致富乐,或无果遂,当知此由宿所作业,有福无福,故有差别。 寅三、纯由现法功用为因2 卯一、标类或复有法,纯由现在功用因得。 卯二、举例如新所造引余有业;或听闻正法,于法觉察;或复发起威仪业路;或复修学工巧业处;如是等类,唯因现在士夫功用。 或复有法纯由现在功用因得等者:于现法中,无明为缘,造作诸业,能引后有,名新所造引余有业。 闻说正法,正能生起闻思修慧,是名听闻正法,于法觉察。 行住坐卧,名四威仪。 由心变异,彼有变异,是名发起威仪业路。 于此生中,由长大已,习学世间诸工巧业,是名修学工巧业处。 如是等法纯由现在功用因得,非宿因作。 癸七、自在等作者论3 子一、标计2 丑一、所计自在等作者论者,谓[4]如有一,或沙门、或婆罗门,起如是见,立如是论:凡诸世间所有士夫补特伽罗所受,彼一切或以自在变化为因,或余丈夫变化为因,诸如是等。 丑二、能计谓说自在等不平等因论者作如是计。 或以自在变化为因等者:彼执有一大自在天,体实遍常,能生诸法,故说自在变化为因。 或执有一大梵,常住实有,具诸功能,生一切法;说余丈夫变化为因。 等言,等取时、方、本际、自然、虚空、我等。 (成唯识论一卷九页31,3b)如是皆名不平等因论者,执自或他有所作故。 子二、叙因2 丑一、问问:何因缘故,起如是见,立如是论? 丑二、答2 寅一、总标答:由教及理。 寅二、别释2 卯一、由教教如前说。 卯二、由理3 辰一、出彼人理者,犹如有一,为性寻思,为性观察,广说如前。 辰二、举彼见3 巳一、标彼由现见于因果中,世间有情不随欲转,故作此计。 巳二、征所以者何? 巳三、释2 午一、因不随欲现见世间有情,于彼因时欲修净业,不遂本欲,反更为恶。 午二、果不随欲2 未一、标相于彼果时,愿生善趣乐世界中,不遂本欲,堕恶趣等。 未二、释义意谓受乐,不遂所欲[5],反受诸苦。 辰三、显彼思由见此故,彼作是思:世间诸物必应别有作者、生者,及变化者为彼物父,谓自在天,或复其余。 子三、理破2 丑一、嗢柁南标今当问彼。 嗢柁南曰:功能无体性 摄不摄相违 有用及无用 为因成过失功能无体性等者:难彼功能有因无因皆不成就,名无体性。 难世间摄或复不摄,道理相违,是名相违。 难彼自在变生世间有用无用,及世间生自在为因或余为因皆不得成,名有过失。 丑二、长行释3 寅一、别征诘4 卯一、由功用难2 辰一、总征汝何所欲? [6]自在天等变化功能,为用业方便为因? 为无因耶? 辰二、别诘2 巳一、用业为因难若用业方便为因者,唯此[7]功能用业方便为因,非余世间,不应道理。 若用业方便为因等者:显扬论云:若此功能业为因者,何不信受一切世间以业为因;若此功能以求方便为因生者,何不信受一切世间以自功力为因得生。 (显扬论十四卷十九页31,549c)此中总难业及方便,应如彼释。 巳二、无因难若无因者,唯此功能无因而有,非世间物,不应道理。 若无因等者:显扬亦云:若此自在生世功能无有因缘自然有者,汝何不计一切世间无因自有。 (显扬论十四卷十九页31,549c)今此义同。 卯二、摄不摄难2 辰一、总征又汝何所欲? 此大自在为堕世间摄? 为不摄耶? 辰二、别诘2 巳一、世间摄难若言摄者,此大自在则同世法,而能遍生世间,不应道理。 巳二、世间不摄难若不摄者,则是解脱,而言能生世间,不应道理。 此大自在为堕世间摄等者:显扬论云:又若自在世间所摄,堕在世间,而言能生一切世间,是则道理相违。 若此自在非世间摄,是则解脱,解脱之法能生世间,不应道理。 (显扬论十四卷十九页31,549c)此中文义,勘彼应知。 卯三、有用无用难2 辰一、总征又汝何所欲? 为有用故变生世间? 为无用耶? 辰二、别诘2 巳一、有用难若有用者,则于彼用无有自在,而于世间有自在者,不应道理。 若有用等者:此中义显诸世间生苦乐等别,如是一切,于大自在何遍须尔? 若言有用,变生世间,于无所须应不得生;而言有自在用,遍生一切世间,不应道理。 巳二、无用难若无用者,无有所须,而生世间,不应道理。 若无用等者:谓若自在虽生世间,无所须者,不应化生一切世间;或此自在有如颠狂[8]愚夫之过。 (如显扬论十四卷十九页说31,549c)卯四、为因性难2 辰一、总征又汝何所欲? 此所出生,为唯大自在为因? 为亦取余为因耶? 辰二、别诘2 巳一、唯大自在为因难若唯大自在为因者,是则若时有大自在,是时则有出生;若时有出生,是时则有大自在;而言出生用大自在为因者,不应道理。 若唯大自在为因等者:此中义显大自在体本来常有,世间出生亦复应尔。 唯此为因,更无余故。 不应说言自在为因,世间更生。 下说乐欲自在为因,义同此故。 巳二、亦取余为因难2 午一、更征若言亦取余为因者,此唯取乐欲为因? 为除乐欲更取余为因? 午二、别诘2 未一、唯取乐欲为因难2 申一、更征若唯取乐欲为因者,此乐欲为唯取大自在为因? 为亦取余为因耶? 申二、别诘2 酉一、唯取大自在为因难若唯取大自在为因者,若时有大自在,是时则有乐欲;若时有乐欲,是时则有大自在;便应无始常有出生,此亦不应道理。 酉二、亦取余为因难若言亦取余为因者,此因不可得故,不应道理。 未二、彼欲无有自在难又于彼欲无有自在,而言于世间物有自在者,不应道理。 寅二、结略义如是由功用故,摄不摄故,有用无用故,为因性故,皆不应理。 寅三、总斥非是故此论非如理说。 又于彼欲无有自在等者:如前已破为有用故变生世间,其义正同。 癸八、害为正法论4 子一、标计害为正法论者,谓如有一,若沙门、若婆罗门,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若于彼祠中,呪术为先,害诸生命,若能祀者、若所害者、若诸助伴,如是[9]一切皆得生天。 子二、叙因2 丑一、问问:何因缘故,彼诸外道起如是见,立如是论? 丑二、答2 寅一、明所由答:此违理论,谄诳所起,不由[10]观察道理建立。 寅二、出所为然于诤竞恶劫起时,诸婆罗门违越古昔婆罗门法,为欲食肉,妄起此计。 此违理论谄诳所起者:心不正直、不明、不显,解行邪曲,故名为谄。 为欺罔彼,内怀异谋,外现别相,故名为诳。 如下摄事分说。 (陵本八十九卷七页6739)义显唯染污心,故立是论。 子三、理破3 丑一、别征诘5 寅一、由因难2 卯一、总征又应问彼:汝何所欲? 此呪术方为是法自体? 为是非法自体? 卯二、别诘2 辰一、是法自体难若是法自体者,离彼杀生,不能感得自所爱果,而能转彼非法以为正法,不应道理。 若是法自体等者:善行所摄,名法自体。 若呪术方是善行摄,应离杀生而能感得自所爱果。 然汝不尔,要待杀生转彼非法以为正法,不应道理。 辰二、是非法自体难若是非法自体者,自是不爱果法,而能转舍余不爱果法者,不应道理。 若是非法自体等者:不善行摄,是名非法自体。 若呪术方体是不善,即是能感不爱果法;而能转舍所余若能祠者、若所害者、若诸助伴不爱果法,令得生天,不应道理。 寅二、由譬喻难2 卯一、举救如是记已,复有救言:如世间毒,呪术所摄,不能为害。 当知此呪术方亦复如是。 卯二、申难2 辰一、总征今应问彼:汝何所欲? 如呪术方能息外毒,亦能息内贪瞋痴毒? 为不尔耶? 辰二、别诘2 巳一、能息内毒难若能息者,无处无时,无有一人贪瞋痴等静息可得,故不中理。 巳二、不能息内毒难若不能息者,汝先所说,如呪术方能息外毒,亦能息除非法业者,不应道理。 无处无时无有一人贪瞋痴等静息可得者:遍诸世界一切处所,遍去来今一切时分,遍世出世一切有情,皆依教法正修梵行而得静息贪瞋痴毒,不由呪术。 现见一切不可得故。 寅三、由不决定难2 卯一、总征又汝何所欲? 此呪术方为遍行耶? 不遍行耶? 卯二、别诘2 辰一、遍行难若遍行者,自所爱亲不先用祠,不应道理。 辰二、不遍行难若不遍者,此呪功能便非决定,不应道理。 若不遍等者:谓呪术方唯行非爱,不行所爱,是名不遍。 若唯非爱用以祠祀,而言令得生天,彼呪功能应非决定。 何以故? 若定生天,自所亲爱何不用祠? 若令非爱当得生天,不令所爱,不应道理。 寅四、由于果无能难2 卯一、总征又汝何所欲? 此呪功能,为唯能转因? 亦转果耶? 卯二、别诘2 辰一、唯转因难若唯转因者,于果无能,不应道理。 若唯转因等者:谓令转变得生天因,是名转因。 呪术功能若能转因,何不转令得天身果? 无异因故。 许唯转因,于果无能,不应道理。 辰二、亦转果难若亦转果者,应如转变,即令羊等成可爱妙色,然舍羊等身已,方取天身,不应道理。 若亦转果等者:天可爱身,是名可爱妙色。 呪术功能若亦转果,应即转变羊等不可爱身,令成天身可爱妙色。 然害彼命,舍彼身已,方取天身,不应道理。 寅五、由呪术者难2 卯一、总征又汝何所欲? 造呪术者,为有力能及悲愍不? 卯二、别诘2 辰一、有力能等难若言有者,离杀彼命,不能将彼往生天上,不应道理。 辰二、无力能等难若言无者,彼所造呪能有所办,不应道理。 造呪术者为有力能及悲愍不等者:若有力能及悲愍者,是则离杀彼命,应能将彼往生天上。 然彼不尔,故不应理。 若无力能及悲愍者,而言彼所造呪能令所害转得生天,不应道理。 丑二、结略义如是由因故,譬喻故,不决定故,于果无能故,呪术者故,不应道理。 丑三、总斥非是故此论非如理说。 子四、显正3 丑一、标说我今当说非法之相。 丑二、显义若业,损他而不治现过,是名非法。 丑三、明体又若业,诸修道者共知此业感不爱果。 又若业,一切智者决定说为不善。 又若业,自所不欲。 又若业,染心所起。 又若业,待邪呪术方备功验。 又若业,自性无记。 诸如是等皆是非法。 我今当说非法之相等者:由非善义,说名非法。 若不善业,若无记业,一切皆是非法相摄,以不能感可爱果故。 若所造业能损害他,而非方便对治彼现法过,令出不善,安立善处,如是造业是非法相。 又若造业能引忧苦,是名自所不欲。 烦恼等流,是名染心所起。 又所作业,自无胜能,待余方验;如呪术方能息外毒,是名待邪呪术方备功验。 又业自性非善所摄,亦非不善,是名自性无记。 余相易知,皆是非法。 癸九、边无边论3 子一、标计2 丑一、所计2 寅一、举差别边无边论者,谓如有一,若沙门、若婆罗门,依止世间诸静虑故,于彼世间住有边想、无边想、俱想、不俱想,广说如经。 寅二、明所立由此起如是见,立如是论: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亦有边亦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 丑二、能计当知此中,已说因缘及能计者。 此中已说因缘及能计者者:依止静虑,是谓因缘。 住边无边想,是谓能计者。 子二、叙因4 丑一、起有边想是中若依断边际求世边时,若忆念坏劫,于世间起有边想。 丑二、起无边想若忆念成劫,则于世间起无边想。 依断边际求世边时者:忆念世间若成若坏,非常住故,名断边际。 丑三、起二俱想若依方域周广求世边时,若下过无间更无所得,上过第四静虑亦无所得,傍一切处不得边际;尔时则于上下起有边想,于傍处所起无边想。 若依方域周广求世边时等者:此约世间成劫分位,忆念上下傍一切处二种俱行,故于世间起亦有边亦无边想。 若有一向忆念上下,下至无间那落迦下,上至第四静虑之上,忆念如是分量边际,便于世间住有边想。 若有一向傍忆无际,便于世间住无边想。 如下摄事分说。 (陵本八十七卷三页6560)今此唯约住二俱想,故不具说。 丑四、起不俱想若为治此执,但依异文,义无差别,则于世间起非有边非无边想。 若为治此执等者:此中唯约异文起不俱想。 然忆世间坏劫分位,尔时便住非有边想非无边想,诸器世间无所得故。 如下摄事分说。 (陵本八十七卷三页6560)今此亦略而不说之。 子三、理破3 丑一、总征今应问彼:汝何所欲? 从前坏劫以来,为更有世间生起? 为无起耶? 丑二、别诘2 寅一、世间有难若言有者,世间有边,不应道理。 寅二、世间无难若言无者,非世间住,念世间边,不应道理。 丑三、结斥如是彼来有故,彼来无故,皆不应理,是故此论非如理说。 从前坏劫以来等者:坏劫以来,世间更起,应不念言世间有边;若不更起,世间尚无,应不念言有边无边。 癸十、不死矫乱论4 子一、出能计等不死矫乱论者,谓四种不死矫乱外道,如经广说应知。 不死矫乱论等者:四种差别如下自说。 由彼外道自称不死,若有诘问,矫设乱言而不分明作决定答,是故说名不死矫乱论者。 子二、叙彼问论2 丑一、略辨相彼诸外道,若有人来,依最胜生道问善不善,依决定胜道问苦集灭道,便自称言:我是[11]不死乱者。 随于处所,依不死净天不乱诘问,即于彼所问,以言矫乱,或托余事方便避之,或但随问者言辞而转。 依最胜生道至言辞而转者:若世间道能往善趣,是名最胜生道。 若出世道能证涅槃,是名决定胜道。 若有人来,依此二道而兴请问,谓于最胜生道,云何为善? 云何不善? 于决定胜道中,云何是苦? 乃至云何是道? 彼便自称我是不死乱者。 意说我于不死无乱而转,然自所证及清净道皆应隐密,不许记别,故但称言我是不死乱者。 若有不死净天不乱诘问,彼怀恐怖,便设诡言而相矫乱,或托余事方便而避,或随所问印顺而转。 摄事分中广释其相。 (陵本八十七卷四页6561)此中不死净天,谓有善清净天,于诸谛中已了达故,其心已得善解脱故,于自不死无乱而转,是故说名不死净天。 与彼外道不死矫乱有别。 以彼唯能入世俗定,于诸谛中不了达故,其心未得善解脱故,自假宣称不死无乱,是故有别。 丑二、释差别2 寅一、第一差别是中第一不死乱者,觉未开悟;第二,于所证法起增上慢;第三,觉已开悟而未决定;第四,羸劣愚钝。 是中第一至羸劣愚钝者:此中第一,谓于最胜生道善与不善,及于决定胜道苦集灭道都无所知,是名觉未开悟。 第二,谓于所证世俗定法,非善解脱计善解脱,是名于所证法起增上慢。 第三,谓于最胜生道、决定胜道虽有所知,而不了达,是名觉已开悟而未决定。 第四,谓于最胜生道及决定胜道皆不了达,于世文字亦不善知,是名羸劣愚钝。 寅二、第二差别2 卯一、假托余事2 辰一、别释3 巳一、觉未开悟又复第一,怖畏妄语及怖畏他人知其无智,故不分明答言我无所知。 又复第一怖畏妄语等者:谓作是思:我等既称不死无乱,复有所余不死无乱,于诸圣谛无相心定已得善巧,彼所成德望我为胜。 彼若于中诘问于我,我若记别,或为异记、或拨实有、或许非有,彼于记别见如是等诸过失已,作是思惟:我于一切所诘问中皆不应记。 又于是中见有余过,谓他由此鉴我无知,因则轻笑不死无乱。 如下摄事分说。 (陵本八十七卷四页6562)今应准释。 若怖异记、或拨实有、或许非有,是即怖畏妄语;怖有余过,是即怖他知其无智。 巳二、于证起慢第二,于自所证未得无畏,惧他诘问,怖畏妄语,怖畏邪见,故不分明说我有所证。 第二于自所证未得无畏等者:自所证定,唯依世俗,于诸圣谛无相心定未善巧故;若他诘问,不能无畏。 怖畏记别多诸过失,是名怖畏妄语。 怖畏隐密而不记别,或怖劣昧为他所知,由是因缘不能解脱,是名怖畏邪见。 下第三中说二怖畏,亦同此释。 巳三、觉未决定第三,怖畏邪见,怖畏妄语,惧他诘问,故不分明说我不决定。 辰二、总结如是三种,假托余事以言矫乱。 卯二、随言辞转第四,唯惧他诘,于最胜生道及决定胜道皆不了达,于世文字亦不善知,而不分明说言我是愚钝,都无所了。 但反问彼,随彼言辞而转,以矫乱彼。 子三、广指经说此四论发起因缘,及能计者,并破彼执,皆如经说。 子四、总结斥非由彼外道多怖畏故,依此见住。 由彼外道多怖畏故依此见住者:如前已说怖畏妄语,怖畏他知,怖畏邪见,名多怖畏。 依此怖畏,住自见取,是名依此见住。 若有人来有所诘问,即以谄曲而行矫乱。 当知此见是恶见摄,是故此论非如理说。 癸十一、无因见论4 子一、出二种无因见论者,谓依止静虑及依止寻思。 应知二种如经广说。 依止静虑及依止寻思者:依止静虑起宿住念,计我、世间无因而生;或依寻思,亦计无因;是名二种无因论者。 子二、叙因缘2 丑一、问问:何因缘故,彼诸外道依止寻思,起如是见,立如是论:我及世间皆无因生? 丑二、答2 寅一、明彼见2 卯一、标义答:略而言之,见不相续以为先故,诸内外事无量差别种种生起。 或复有时,见诸因缘空无果报。 卯二、举事谓见世间,无有因缘,或时欻尔大风卒起,于一时间寂然止息;或时忽尔瀑[12]河弥漫,于一时间顿则空竭;或时郁尔果木敷荣,于一时间飒然衰顇。 寅二、结彼立由如是故,起无因见,立无因论。 子三、理破2 丑一、别征诘2 寅一、破依止静虑2 卯一、总征今应问彼:汝宿住念,为念无体? 为念自我? 卯二、别诘2 辰一、念无体难若念无体,无体之法未曾串习,未曾经识,而能随念,不应道理。 辰二、念自我难若念自我,计我先无,后欻然生,不应道理。 汝宿住念为念无体等者:此难依止静虑计无因者。 若念无体,若念自我,俱不应理。 如文可知。 寅二、破依止寻思2 卯一、总征又汝何所欲? 一切世间内外诸物种种生起,或欻[13]然生起,为无因耶? 为有因耶? 卯二、别诘2 辰一、无因难若无因者,种种生起欻然而起,有时不生,不应道理。 辰二、有因难若有因者,我及世间无因而生,不应道理。 一切世间内外诸物种种生起等者:此难依止寻思计无因者。 若计无因,是则世间内外诸物应不见有种种差别而生,或欻然生,或时不生,以无种种因缘异故。 若许有因,便不应计我及世间无因而生,以有种种因缘异故。 丑二、结略义如是念无体故,念自我故,内外诸物不由因缘种种异故,由彼因缘种种异故,不应道理。 子四、结斥是故此论非如理说。 癸十二、断见论4 子一、标计2 丑一、所计2 寅一、举欲粗色断见论者,谓如有一,若沙门、若婆罗门,起如是见,立如是论:乃至我有麤色四大所造之身,任[14]持未坏,尔时有病、有痈、有箭。 若我死后,断坏无有,尔时我善断灭。 寅二、例欲天等如是欲界诸天,色界诸天,若无色界空无边处所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所摄,广说如经。 尔时有病有痈有箭者:因界错乱所生病苦,是名有病。 因于先业所生痈苦,是名有痈。 因他怨箭所中之苦,是名有箭。 如下摄事分释。 (陵本八十六卷四页6497)如是诸苦皆由身有,我若无身,苦皆断灭。 丑二、能计谓说七种断见论者作如是计。 七种断见论者:谓欲界人天为二,色界诸天为一,无色界天为四,故有七种。 子二、叙因2 丑一、问问:何因缘故,彼诸外道起如是见,立如是论? 丑二、答2 寅一、总标答:由教及理故。 寅二、别释2 卯一、由教教如前说。 卯二、由理3 辰一、出彼人理者,谓如有一,为性寻思,乃至广说。 辰二、显彼思彼如是思:若我死后复有身者,应不作业而得果异熟。 若我死后复有身者应不作业而得果异熟者:意谓我死,业随身灭;若复有身,是则我不作业而更得异熟果。 此不应尔。 由是计我死已,未来我无。 若我体性一切永无,是则应无受业果异熟。 辰三、结彼立观此二[15]种,理俱不可。 是故起如是见,立如是论:我身死已,断坏无有,犹如瓦石,若一破已,不可还合;彼亦如是,道理应知。 若我体性一切永无等者:意谓依现在身,我若是无,是则应无受业果者。 此亦不尔。 由是计我有身,现在我有。 子三、理破2 丑一、别征诘2 寅一、总标今应问彼:汝何所欲? 为蕴断灭? 为我断灭耶? 寅二、别诘2 卯一、蕴断灭难若言蕴断灭者,蕴体无常,因果展转生起不绝,而言断灭,不应道理。 若言蕴断等者:此难彼计断灭若蕴为体,便不应言断不更生。 蕴体无常,生灭灭生相续不绝故。 卯二、我断灭难若言我断,汝先所说粗色四大所造之身有病、有痈、有箭,欲界诸天,色界诸天,若无色界空无边处所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所摄,不应道理。 若言我断等者:汝先所说粗色四大所造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所摄,皆蕴为体,而非是我。 言我断灭,相不可得,故不应理。 丑二、结略义如是若蕴断灭故,若我断灭故,皆不应理。 子四、结斥是故此论非如理说。 癸十三、空见论4 子一、标计2 丑一、外道空见论者,谓如有一,若沙门、若婆罗门,起如是见,立如是论:无有施与,无有爱养,无有祠祀,广说乃至世间无有真阿罗汉。 丑二、大乘恶取空者复起如是见,立如是论:无有一切诸[16]法体相。 广说乃至世间无有真阿罗汉者:此中广说,谓无妙行、恶行及彼二果异熟,无彼世间,无此世间,无父,无母,无化生有情。 如下叙破应知。 子二、叙因2 丑一、外道2 寅一、问问:何因缘故,彼诸外道起如是见,立如是论? 寅二、答2 卯一、总标答:由教及理故。 卯二、别释2 辰一、由教教如前说。 辰二、由理2 巳一、出彼人理者,谓如有一,为性寻思,乃至广说。 巳二、释类别6 午一、无施与等2 未一、由彼见又依世间诸静虑故,见世施主一期寿[17]命恒行布施无有断绝,从此命终,生下贱家,贫穷匮乏。 未二、显彼思彼作是思:定无施与、爱养、祠祀。 又依世间至爱养祠祀者:施主所施,略有四种。 一、有苦者,二、有恩者,三、亲爱者,四、尊胜者。 如下声闻地释。 (陵本二十五卷十四页2128)今此施与,谓于有苦;爱养,谓于有恩及亲爱者;祠祀,谓于尊胜。 彼诸外道依世静虑所得天眼,见世施主一期生中,或于有苦、或于有恩、或于亲爱、或于尊胜恒行布施,而命终已,生下贱家,贫穷匮乏。 故作是思:定无施与、爱养、祠祀。 午二、无妙行等2 未一、由彼见 发布时间:2025-09-13 08:23:00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14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