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宗之特色 内容: 净土宗之特色──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 前 言 所谓「特色」,即事物特有的本质属性。 净土宗之特色,即是净土宗特有之教义判释,为不共圣道诸宗,超胜余佛净土,而能纯粹彻底彰显「弥陀救度」之法门者。 其理论根据即是弥陀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名为「念佛往生愿」;此愿为愿中之王,根本之愿,以总为别,独称「本愿」。 一切善恶凡夫,只要称名念佛,自然乘佛本愿;现生永被弥陀光明摄取不舍,命终直入弥陀报土速证佛果。 故得平生业成,现生不退;已非娑婆凡夫,已是极乐圣众。 不假万行回向,横超品位阶级;胜易圆顿,不可思议;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 具体言之,开为四句:「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 本宗之「传承」,完全依据净土宗之大成者──唐朝高僧善导大师。 「本愿称名」之义,善导大师《观经疏》结论言: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凡夫入报」之义,善导大师《观经疏》以问答释言: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谨恭录「经文」、「祖释」为证,并各附「补充说明」于后。 一、本愿称名(十五则)经文1. 《大经》「本愿文」(第十八愿)(《大经》第二五页):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祖释2. 善导大师《观经疏》「本愿释」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五一页):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3. 善导大师《观念法门》「本愿释」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三五四页):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4. 善导大师《往生礼赞》「本愿释」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五三九页):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经文5. 《大经》「本愿偈」(《大经》第六四页):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6. 《观经》「本愿称名」之文(《净土三经读本》第一六七页):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7. 《观经》「付嘱称名」之文(《净土三经读本》第一七○页):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8. 《小经》「本愿称名」之文(《净土三经读本》第一七八页):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祖 释9. 龙树菩萨《易行品》「本愿称名」之文(《易行品要义》第一三页):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10. 天亲菩萨《往生论》「本愿偈」(《往生论注要义》第七页):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11. 善导大师《观经疏》「本愿称名」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三一七页):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12. 善导大师《往生礼赞》「本愿称名」之偈(《善导大师全集》第五二九页):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六方如来舒舌证,专称名号至西方。 13. 善导大师《往生礼赞》「本愿称名」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五三八页):得闻弥陀本愿名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 14. 法照大师《五会赞》「本愿称名」之偈:弥陀本愿特超殊,慈悲方便引凡愚;一切众生皆度脱,称名即得罪消除。 15. 法然上人《选择集》「本愿称名」之文:弥陀如来为普摄于一切,不以诸行为往生本愿,唯以称名念佛一行为其本愿也。 (《法然上人全集》第三○页)本愿意唯在众生,专称弥陀名,而本愿中更无余行。 (《法然上人全集》第三六页)称名念佛是彼佛本愿行也,故修之者,乘彼佛愿,必得往生也。 (《法然上人全集》第一五页)称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 (《法然上人全集》第一一二页)二、凡夫入报(七一则)祖释1. 善导大师《观经疏》「凡夫入报」之文(《善导大师全集》第五五页):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经 文2. 《大经》「必至灭度」之文(《大经》第二四页):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3. 《无量寿如来会》「证大涅槃」之文(《大经》第一二四页):设我成佛,国中有情,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菩提。 4. 《大经》「住正定聚」之文(《大经》第五七页):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 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 5. 《无量寿如来会》「到涅槃处」之文(《大经》第一二四页):彼国众生,若当生者,皆悉究竟无上菩提,到涅槃处;何以故? 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6. 《大经》「受乐无染」之文(《大经》第二九页):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7. 《大经》「相好如佛」之文(《大经》第二五页):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8. 《大经》「一生补处」之文(《大经》第六六页):彼国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 除其本愿,为众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普欲度脱,一切众生。 9. 《大经》「次如弥勒」之文(《大经》第一○九页): 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次如弥勒者也。 10. 《大阿弥陀经》「次如弥勒」之文(《大经》第一二三页):前后供养,无央数诸佛,以次如弥勒,皆当作佛。 11. 《大阿弥陀经》「相好如佛」之文(《大经》第一二三页):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令如佛。 12. 《大阿弥陀经》「说法如佛」之文(《大经》第一二三页):说经行道皆如佛。 13. 《庄严经》「恶机成佛」之文(《大经》第一二一页):三恶道中,地狱饿鬼畜牲,皆生我剎,受我法化,不久悉成佛;一切皆得身真金色。 14. 《庄严经》「证同弥陀」之文(《大经》第一二二页):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剎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慈悲,利益诸群生。 15. 《大经》「升道无极」之文(《大经》第七五页):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截五恶道,恶道自然闭。 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 16. 《平等觉经》「往生报土」之文(《大经》第一二三页):速疾超便可到,安乐国之世界,至无量光明土,供养于无数佛。 17. 《无量寿经》「最尊第一」之文(《大经》第三九页):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18. 《大阿弥陀经》「诸佛不及」之文(《大经》第三九页):阿弥陀佛光明,最尊、第一、无比,诸佛光明,皆所不及也。 19. 《大阿弥陀经》「诸佛之王」之文(《大经》第一二六页):阿弥陀佛,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 20. 《大经》「国如涅槃」之文(《大经》第一九页):令我作佛,国土第一:其众奇妙,道场超绝,国如泥洹,而无等双。 我当愍哀,度脱一切,十方来生,心悦清净,已到我国,快乐安稳。 21. 《大经经》「超踰十方」之文(《大经》第三七页):其佛国土,清净庄严,超踰十方,一切世界。 22. 《大经》「依正涅槃」之文(《大经》第五二页):彼佛国土,清净安稳,微妙快乐,次于无为,泥洹之道。 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 颜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 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23. 《无量寿如来会》「无差别相」之文:极乐国土,所有众生,无差别相;顺余方俗,有人天名。 24. 《大阿弥陀经》「同证涅槃」之文:八方上下,无央数佛国,诸天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诸生阿弥陀佛国者,皆于七宝水池,莲华中化生,便自然长大。 亦无乳养之者,皆食自然之饮食。 其身体亦非世间人之身体,亦非天上人之身体;皆积众善之德,悉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甚姝好无比。 25. 《涅槃经》「虚无即是如来」之文:真解脱者即是虚无,虚无之身者即是如来。 26. 《不空了魃癖湔嫜跃贰盖寰槐ㄍ痢怪模 发布时间:2025-09-17 08:03:22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14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