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黄龙惟清禅师悟道因缘 内容: 黄龙惟清禅师悟道因缘黄龙惟清禅师悟道因缘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黄龙灵源惟清禅师,黄龙祖心禅师之法嗣,俗姓陈,本州武宁(今江西武宁)人。 惟清禅师少极聪颖,日诵千言。 一日,有异比丘行化至门前,见到惟清禅师,便拉着他的手,仔细打量,然后惊讶地说道:菰(gu)蒲(二者均为草名,借指江南水泽之地,没有名气的小地方)中有此儿耶? 于是便找到惟清禅师的父母,希望他们听许惟清禅师出家。 惟清禅师的父母终于同意了。 惟清禅师十七岁受具足戒,此后便游方参学。 惟清禅师初礼延安耆宿法安禅师,法安禅师一见他,很惊诧,遂指点道:汝苦海法航也,我寻常沟渎耳! 黄龙心禅师是汝之师,亟行无后。 于是惟清禅师便是趋洪州,投黄龙晦堂祖心禅师座下。 在那里,惟清禅师每日迷迷糊糊地随众作务,凡有问答,皆茫然不知端倪。 因此他很难过,于是便每天晚上跪在佛像前,礼拜忏悔,并发愿云:倘有省发,愿尽形寿,以法为檀(檀那的简称,布施),世世力弘大法。 一日,惟清禅师读玄沙语录,困倦不已,遂靠着墙壁休息,过了一会儿又起身经行,因为脚步太快,把鞋子弄掉了,于是他便弯腰拾取。 就在这个时候,他豁然大悟。 于是他便把自己之所悟告诉了祖心禅师。 祖心禅师道:从缘入者,永无退失。 然新得法空者,多喜悦,或致乱。 于是便安排惟清禅师到侍者寮,放下一切,好好地熟睡几天。 [修禅者当于此处留心,前人之警训,不可不慎,否则即落欢喜魔矣。 ]惟清禅师后住黄龙接众。 他与慧洪觉范禅师是同门师兄弟。 他曾经对慧洪觉范禅师讲:今之学者未脱生死,病在甚么处? 病在偷心未死耳。 然非其罪,为师者之罪也。 如汉高帝绐(dai,欺骗)韩信而杀之,信虽曰死,其心果死乎? 古之学者,言下脱生死,效在甚么处? 在偷心已死。 然非学者自能尔,实为师者钳锤妙密也。 如梁武帝御大殿见侯景,不动声气而景之心已枯竭无余矣。 诸方所说非不美丽,要之如赵昌画花,花虽逼真而非真花也。 这一段文字真可谓点到了学佛人的要害。 再看他的另外一则法语--上堂: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憎受,洞然明白。 祖师恁么说话,瞎却天下人眼。 识是非、别缁素底衲僧,到这里如何辨明? 未能行到水穷处,难解坐看云起时。 政和七年(1117)九月十八日,惟清禅师示寂。 此前十日,曾自作无生常住真归告铭云:贤劫第四尊,释迦文佛,直下第四十八世孙惟清,虽从本觉应缘而生,而了缘即空,初无自性,氏族亲里莫得而详,但以正因一念为所宗承,是厕释迦之远孙,其号灵源叟。 据自了因所了妙性,无名字中示称谓耳,亦临济无位真人,傅大士之心王类矣。 亦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唯证乃知,余莫能测者欤! 所以六祖问让和尚:什么处来? 曰:嵩山来。 祖曰:什么物,恁么来? 曰:说似一物即不中。 祖曰:还假修证否? 曰:修证即不无,汙染即不得。 祖曰:即此不汙染,是诸佛之护念。 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兹盖独标清净法身,以遵教外别传之宗,而拣云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然非无报化大功大用,谓若解通报化,而不顿见法身,则滞汙染缘,乖护念旨,理必警省耳! 夫少室道行,光腾后裔,则有云门偃奋雄音绝唱于国中,临济玄振大机大用于天下,皆得正传,世咸宗奉。 惟清望临济九世祖也。 今宗教衰丧,其未尽绝灭者,唯二家微派,斑斑有焉,然名多媿(同愧)实,顾适当危寄,而朝露身缘,势迫晞坠,因力病释俗从真,叙如上事,以授二三子。 吾委息后,当用依禀观究,即不违先圣法门,而自见深益。 慎勿随末法所向,乞空文于有位,求为志铭,张饰说以浼(mei,污染,玷污)吾。 至嘱! 至嘱! 因目所叙曰无生常住真归告。 且系之以铭,铭曰:无涯湛海,瞥起一沤。 亘乎百年,曷浮曷休。 广漠清汉,欻(xu,忽然)生片云。 有无起灭,隐显何分。 了兹二者,即见实相。 十世古今,始终现量。 吾铭此旨,照示汝曹。 泥多佛大,水长船高。 惟清禅师示寂后,弟子遵其遗旨,藏灵骨于海会,以示生死不与众隔也。 发布时间:2025-10-28 08:02:05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15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