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尉迟乙僧 内容: 中国唐代画家,于阗国(今新疆和田)人,亦有吐火罗国人之说。 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唐代初期。 其父尉迟跋质那,为于阗国著名画家,善画宗教故事、异族人物、飞禽走兽等;于隋代进入中原地区,因画艺超众而闻名于时,到了唐代仍享誉画坛,人称大尉迟。 尉迟乙僧在绘画艺术上受其父影响,20岁左右以其较高的画艺,被推荐到唐朝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颇受重视。 贞观初年被授为宿卫官,后又被袭封为郡公。 仪凤二年 (677)在长安宝光寺东菩提院画《降魔变》等壁画。 长安二年(702)前后,在长安慈恩寺塔下南门画《千钵文殊》、《功德人物》和《湿耳狮子》等壁画,被誉为精妙之状,不可名焉。 神龙元年(705)后,又在长安罔极寺(又名兴唐寺)绘制过壁画。 翌年,其在长安的住宅建为奉恩寺,尉迟乙僧将于阗王族的供养像画在寺内。 另外,他还于景云元年(710)前后在长安安国寺画过壁画。 尉迟乙僧善画宗教故事、人物肖像、神话风俗、花鸟走兽等,大都取材西域各民族人物及鸟兽形象。 他善于处理复杂多变的画面,构图布置宏伟奇异、匠意极险,颇有奇处。 尉迟乙僧所画人物生动传神,身若出壁。 画《降魔变》,人物姿态,千怪万状,被称为奇踪。 在表现手法上,他将西域和中亚艺术的表现形式,与中原地区传统的绘画技法相结合,使唐代的绘画艺术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其人物画小则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大则洒落有气概。 又长于色彩晕染,沉着浓重,而具有立体感,被称为凹凸画法。 窦蒙评他:澄思用笔,虽与中华道殊,然气正迹高,可与顾(恺之)陆(探微)为友,说明他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摘自《陕西历史人物》 发布时间:2024-03-20 08:29:54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1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