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菩提甘露的秘密:大悲水的药力是谁给的 内容:     山河大地,尚且唯心所变,何况心念之间呢? 这个心,就是灵性的执著波动。 赞美净水,净水可成软水。 赞美鲜花,鲜花更加鲜艳。 发出恨水的心念,水会变形难看。 发出赞美水的心念,水会美丽温柔。 发出大悲咒的信息,水会怎样呢? 如果持咒者功夫得力,能够与大悲咒里83位观音化身的菩萨相应,这水就成为大悲水了。 人常有求药之心,而治病的大悲水不常有。 万法缘生,心诚则灵。 菩萨不度无缘之人,真诚者能请大悲水,有缘者能获大悲水。 至诚感通,则冥感冥应,显感显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无所不能。 (2013/8/4)滋润信仰的菩提甘露    努力把“随笔文字”写成一串串菩提甘露。 祈请观音菩萨加持:在喜和怒中,我选择写喜;在爱和恨中,我选择写爱;在清和浊中,我选择写清;在空和有中,我选择写有;纵有天堂和地狱,我愿写天堂;纵有温暖和寒凉,我愿写温暖;人有悲欢离合,我愿写合欢;月有阴晴圆缺,我愿写晴圆。 观音菩萨博大、开放、慈悲、平等,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 观音菩萨以无作妙力而为功德。 任何的形式,思维、造作、观想、善行、自尊、自爱、爱人、爱己,当然包括写作,对于观音菩萨来说,都是度人度己的菩提道场。 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做任何事,都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在行为。 感悟佛法的文字,应该成为滋润信仰的甘露。 (2013/6/6)人与法界是相通的    人与法界是相通的。 把《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与《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连着读诵,这个感受更加明显。 当读到“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时,一股似带电的血液从我头顶往全身上趟过,有一种被甘露灌顶的颤动,也许是听经的众生被佛言打动了,也许是众生被佛陀的教诲触动了。 读诵“耳根章”,如同把观音菩萨的甘露喝进去;接着读诵“普门品”,就是学习观音菩萨把甘露洒出来。 反复连读“耳根章”与“普门品”,定能把自己的“身心”变成学道的“法器”,犹如法界的“净水瓶”。 (2013/6/29)拥抱蓝色的温暖    佛经说“净如琉璃”,琉璃是湛蓝色。 蓝色的色调里透着温静和澄净。 每当早晨,仰望蓝天,情不自禁地默念起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念起《药师咒》。 为什么药师如来的净土是蓝色的? 当一个人身心健康的时候,热情开朗博大温柔的蓝天,是其身心的感召和呈现。 色彩是人的自性之光的投射。 道家把人的整体灵性分为阳神、阴神和元神三种。 元神即佛性。 人活着,需要阳神的能量维持。 读《屠格涅夫散文诗集》,大部分文章是屠格涅夫晚年旅居异国在病榻上写就的。 有的时候,阴神占其主导地位,他笔下流露出痛苦和悲鸣。 有时候,阳神占其主导地位,他渴望蓝天、太阳和女神。 屠格涅夫写作《女神》,他的心进入了这样的境界:“在群山上面,南方的天空清澈,湛蓝;太阳的光芒从高空照耀着;在下面,几条湍急的小河,被青草半掩着,潺潺流去。 ”    人有六根和各种的意识,因而,人有各种情绪,有正面的,有负面的。 为了健康地活着,我们要追求正的能量,拥有蓝色的温暖温柔。 所以《药师经》里提出了十二种正面稳定情绪的药方,佛将它们人格化为“十二药叉大将”。 十二药叉大将不是身外之神,恰恰是我们每个人自身的正能量源泉分类。 启动它们,拥抱它们,融合它们,让我们的阳神更健旺,让我们生活得更长寿健康。 (2013/7/7) 发布时间:2024-03-27 11:43:00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2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