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李炳南:当生成就之佛法 内容: 甲、要觉悟现在的环境及将来的去路一、人生逆境多那一个人能免了患病、衰老、亲眷生别死离、财物失散、怨加害? 还有:贫人希望得财、无儿的希望得儿、无职业的希望得职业,但是求得到的究竟有几人? 这些不如意的事,请问有甚么办法解决? 二、此世灾难多台风吹来了,地震发生了,墙倒屋塌,这就得死伤许多人口。 久不落两,太旱了;雨落的太久,涝了;五谷不收成,又要饿死人;大水发了,淹没了村庄;大火起了,烧毁了街市,又要损伤人口。 差不多这些事是年年有的,这等于年年有一个死来降临。 还有这年头的不太平,世界不讲人道的国家,时常制造战祸。 又发明了一些新的杀人武器,甚么原子弹、氢弹,惟恐杀人不绝种。 说甚么进化世界,简直是个大屠场! 请问这些灾难,谁有方法避免? 三、身后轮回苦可怜的很! 人死却完不了。 因著身死,神识不灭。 有六个所在,就是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神识总攒不出这六个范围去。 这六道中,天与人比较好一点,但是皆有生死,来来往往转圈子,你想忽然变天人,忽然又变畜生、地狱,千死万生,这样的轮转,堆的尸骨如山,流的别泪似海,真苦极了! 请问谁有方法跳出这个轮回圈去,得到安安静静的长生? 乙、逆境、灾难、轮回的解救法一、逆境得转变,灾难能消除人的苦乐,原是一种果报,这却得合三世来观,若不懂这个道理,是很难讲通的。 现在我们遭受逆境,遭遇灾难,当然是因果关系;要最快的把他转变消除,就是念佛。 经上说过:至心念佛一句,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若能消了罪,还遭甚么逆境灾难呢? 经上又说:能念阿弥陀佛的人,就有四方上下无量无边的佛来护念他。 佛是万德万能、法力无边的,只要佛来加被,还怕甚么灾难? 二、跳出轮回永远长生六道以外,还有甚么所在? 真是奇闻,哈哈! 六道是凡境,那知还有圣境,圣境就是佛国。 在这个世界西方,有一个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国土,全是七宝聚成的,庄严清净,比甚么样的天宫(天不止一层,天帝也是无量无边。)都好几千万万倍,第一的好处就是寿命无量,不像天、人六道那样的生死不停。 经上说过:若是生到那里去,皆是金身,光明照耀,神通具足,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寿命无量,一直成佛。 究竟怎么去法? 经上说过:念阿弥陀佛念到一心不乱,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一定就来接你。 三、再举一个古训作证明前两条说的好处,皆是经上有的,本来千真万真,用不到再举证明。 但是证明多了,相信的心更坚固。 那就不妨多说几句,这叫作念佛十大利益。 就是说明念佛的人,定能得到这十种利益:(一) 昼夜常得一切诸天大力神将,隐身守护。 (二) 常得观音等二十五大菩萨,而为保佑。 (三) 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四) 一切恶鬼、夜叉、罗刹,皆不能害;毒蛇、毒药,悉不能中。 (五) 水火冤贼、刀兵枪炮、杻械牢狱横死,悉不能受。 (六) 先作罪业,悉皆消灭。 (七) 夜梦吉祥,或见阿弥陀佛胜妙金身。 (八) 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九) 常为世间一切人民恭敬礼拜,犹如敬佛。 (十) 临命终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西方三圣,金台接引,往生净土,莲花化生,受胜妙乐。 请大家注意,这十种利益,前九种皆是说的现在转逆境消灾难的利益,末一种便是说后来免轮回的利益。 丙、念佛怎么个念法一、最简单的早晚两个课程(一)那摩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称一拜或只合掌)(二)那摩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前拜称)(三)那摩阿弥陀佛(不必礼拜,但恭敬念去。 跪念、坐念、立念、皆可。 至少百声。 千声、万声,以个人功夫忙闲而定。 只宜由少增多,不宜由多退少。)(四)那摩观世音菩萨(一称一拜)(五)那摩大势至菩萨(一称一拜。 观音、势至,为弥陀左右协士,统称西方三圣。 念完了佛,理当要拜的。)(六)那摩清净大海众菩萨(一称一拜。 极乐世界有很多的菩萨,将来皆是我的师友,也应当要拜的。)(七)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是回向文,也就是说明我念佛的愿力。 愿是必要发的)(八)礼拜而退(附注)以上功课,每天早晚两次行之。 洗手漱口,在佛像前焚香顶礼,照法念诵。 如无佛像,或所住之处,不甚方便,不焚香顶礼亦可。 但面向西方,心存恭敬,功德也是一样。 再者,凡括弧以内之小字不念。 二、念十口气的方法尽一口气,念那摩阿弥陀佛三五声,或六七声,共念十口气,仍念回向文一遍,一拜而退。 (附注)这是为了很忙的人,想的一个法子,费时不过五分钟。 最要紧就是天天一早一晚去作,万不可间断。 有佛像对著佛像去作,没佛像就面向西方去作。 以上两个念佛式子,皆是为忙人订的。 若有闲工夫,可在第一个式子第二项以后,念阿弥陀经一卷,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课诵本内全有记载)那是更好。 这是最简单、最合实际、决定成功的佛法。 丁、念佛成功的助缘一、善恶简单的标准念佛的是因,作善是助缘,这好比鸟有两翅,才能高飞。 但是善恶的界线,普通人还不清楚,往往善事不知是善,分明恶事不知是恶。 现在根据著十善业道经,举出一个标准来。 能戒住不犯就是善,若是犯了就是恶。 为著一目了然,个表在下面。 ┌杀生身三业┼偷盗└邪淫┌妄语口四业┼绮语├恶口└两舌┌贪意三业┼嗔└痴凡是有生命的动物,不论大小,只要伤害他,就是杀生。 凡是财物,或是名誉,不论多少大小,不是本分应得的,不经对方许可,明夺、暗窃、强占、骗取,皆是偷盗。 正式夫妇以外,凡与一切众生行淫,不论什么理由,总是邪淫。 意存欺骗,说虚假的话,叫作妄语。 不论言语、文字,写出来、说出来,自是提倡著纵欲,或是影响到伤风败俗,叫作绮语。 粗暴的话、骂人的话,叫作恶口。 挑拨两方事非,离间他人感情,叫作两舌。 种种的物欲,恋念不舍,得了还想得,就叫贪。 有不如意的事,生恨心、发怒气,就叫嗔。 没有理智,遇事迷惑,佛说的道理,圣贤的经书,皆不听从,更不相信因果,就叫痴。 二、往生极乐三大要诀-信、愿、行念佛往生极乐,是佛八万四千法门以外的一个特别方法,叫作门余大道。 事虽简单,理实深奥,不是三言五句,就能讲明白的。 要知佛的道德,比任何的人都高,说的话绝不会骗人。 只要相信极乐实有,念佛就可以去,便是成功的第一要诀。 再肯看破这个五浊恶世,发出真心来,愿意生到极乐世界去,便是成功的第二要诀。 也信了,也愿意去了,那就是依著方法,每天按时去实行做功课,便是成功的第三要诀。 戊、模范前辈及参考经典一、古今中外的几位师表念佛法门,原是释迦世尊度众的彻底悲心;这个法门最简便、最稳当、最高超;若是这个法门再不能修,别的方法,那就更谈不到了。 这个法门的好处,大学问的越去研究越觉高深;一个字不认识的也能办得到。 可惜不明白的人,只把他看作老太婆的事,未免太错误了。 请看华严会上文殊、普贤二位大圣,都在经中劝修;印度马鸣、龙树二位大菩萨,皆著论弘扬;中土古德,自慧远大师一直到光大师,这历代祖师,多是先修他宗后归的净土;鸾昙大师有肉身菩萨的名称,智者大师是佛传灯的人,全弘净土;近代天台宗谛闲大师,唯识宗太虚大师,律宗弘一大师,禅宗虚云、圆瑛二大师,各有著作,也是弘扬净土。 居士们如晋朝庐山的刘雷诸贤,唐朝的白乐天,宋朝的苏东波、文彦博,明朝的袁宏道,清朝的彭尺木、杨仁山等皆是大学问家,他们都是息心净土,这是人人智慧德能比以上这些圣贤,谁高谁低? 他们都去修净弘净,我辈反轻看了;这样知见,岂能说是正确? 二、参考的经典说到净土法门,三藏经典,处处指归,但是谁有这些时间去研究? 只可先检专门的去看。 经有阿隬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这三部在最低限度阿弥陀经是要多看几遍。 精力若还来得及,净土十要可细看三两遍,看了就能了解净土法门的大概。 如办不到的话,歧路指归、初机净业指南、佛法导论等,这都是接引初机的白话小册子;净土三要述义、龙舒净土文等,这都是文言小册子;随便检两种看看,也能得到几分要略。 印光法师文钞等于净土语录,安土全书有些小故事,颇有兴趣;这两种书很能帮助人开智慧、正知见。 果能看完了这些书,再看别的经,也就容易了。 己、普通的两种错误心理一、纠正心好强似念佛的流行语人人心存贪嗔痴,时时身做杀盗淫,强调的偏说自己心好,这不是迷惑到极处了? 就让你的心真的是好,也无非是按著本书丁项第一条,作到十种善业罢了。 这样只叫做修福,后来可得人天小果,还是出不了轮回;极乐佛国却不能去,因著路子走的不对。 要想往生极乐,必须修慧,修慧就是念佛。 如是因、如是果,福是福、慧是慧;要弄清楚,不可混作一堆,误了大事。 二、纠正太忙了没时间念佛的流行语念佛能以转逆境、消灾难、生极乐,这是何等的大事,偏看的很轻。 多用太忙了、没时间,几句话,把万劫难逢的大便宜拒绝了,真是可惜! 其实真忙吗? 那并不见得。 这件事行住坐卧都可办,士农工商的业务都误不了。 如不相信,下面有一首短歌,把人日常生活的时间,分析的很清楚;我想大家看了以后,一定会自己失笑的。 附:不忙歌知君本不忙偏说不得闲二十四小时八时床上眠三餐费三时又用茶和烟梳洗大小便总费一时间出门去吃酒回家对妻谈至少两个时还怕有纠缠身因思午睡二时睡不完共去十六时空过大半天所剩八时内未必事真繁念佛半小时反说多耽延且看古来人几个七十年莫把生死苦撇在脑后边真正自己事要紧万万千劝君发猛省速种九品莲附录一:念佛法要念佛的时候,要把心中一切的事,都要放下,不可胡思乱想。 单把六字洪名,从心里生起来,从口里出来,再从耳里听进去,印入心中。 必须想清楚、念清楚、听清楚,这样才能得到感应。 附录二:解答几个误会问题一、有人说:我们公教人员,住的公共宿舍,供佛拜佛,固然不方便,念佛也是搅乱他人不安,我是办不到的。 答:公共地方,诸多不便,确实不错。 但凡事皆有通融之法,若知念佛是大事,只要诚心默念,便有大效,因著心念比口念更要紧,可不必供佛、拜佛、出声。 二、有人说:念佛虽好,但是跑寺庙、跑莲社、跑菜堂,我没有这些时间。 答:这些地方,并不一定要你去,没有出外的时间,难道没有在家的时间吗? 你就在家里念佛,还有甚么妨碍呢? 三、有人说:念佛是有钱人做的事,我那有这些闲钱。 答:这又误会了! 念佛实在用不著化钱。 三支香能值几何? 就是一支香不烧,也没关系,只要心存恭敬就好。 四、有人说:念佛得要吃素,这事我不能办,所以我不能念佛。 答:暂时也不必吃素,但能不杀生,就有大功德。 可以学吃三净肉,就是不为我杀、不见杀、不闻杀。 市场里杀死的肉鱼很多,足够你吃的了。 当生成就之佛法终附:究竟安乐只有这一条路宗教固然离不开劝人为善,希望后来得一种归宿,这便是宗教的特质。 归宿二字,是说的一种最究竟的办法,这样说来,必须得无限度的好处,才是究竟。 甲:有人说,就像尧、舜、禹、汤,都是一百多岁,富有四海,贵为天子,这却值得羡慕了。 乙:哼,时间太短了,我不愿做。 甲:老彭活了八百年,可以吗? 乙:短短,我不希罕。 甲:听说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二十八层天,寿命都长,你升到天堂去好了。 乙:你既然夸天的寿命长,须说清楚,不可模糊。 甲:好,你细听,经上说过,欲界六层天,最顶一层的寿命,是一万六千岁,却是这样计算,人间一千六百年,是这层天的一昼夜,你满意吗? 乙:不不,嫌短。 甲:色界十八层天,最顶一层的寿,是一万六千大劫,(劫是数目的名称。 人寿从十岁起算,过百年增一岁,一直增到八万四千岁,再递减,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到十岁止,名一小劫,二十小劫名一中劫,四中劫名一大劫,)这可以吗? 乙:不不,也是短。 甲:无色界四层天,最顶一层的寿,有八万大劫之久,这不能说短了吧? 乙:唉,终是有限度,这正是说夭寿不二,不过是时间问题,那能算得上究竟? 甲:唉呀,你真不知足,升天都不满意,试问你还有什么好的所在? 乙:哈哈! 实对你讲吧,西方有个极乐世界,一到那里,寿命及一切一切安乐,皆是永久的,无量数的,请你看看无量寿经才能明白,要得究竟安乐,只有这一条路。 珍重诸位的人身 赶快学佛念佛三大利益一、一句佛号能消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是过去的。)二、一句佛号能息除人生烦恼,消灾延寿得福慧(这是现在的。)三、一句佛号能跳出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永远长生不灭(这是将来的。)未证真如应慎因缘学重行解相应。 解而不行,说食数宝;行而不解,多入歧途;两俱有过。 今修净者;但曰念佛,求生西方,只知向果上攀缘,至于所念,如法与否,慢不加察。 是于因力缘力,反而忽之,宁非不知务本耶? 经曰: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又曰:缘谓一切功德善根,资助了因,开发正因。 乌可不深长思之。 所谓净土者,无逆恶烦恼之清净果也。 念佛者,无逆恶烦恼之清净因心也。 复次,更说众善万德之行,是又尚乎助缘也。 因与缘如鸟左右双翼。 双翼必齐举,始得飞高图远,达其所向。 因缘必同修,方能感应道交,成办其果也。 古德知其如此,诲人无不从因上提撕。 曰自净其意,曰心净土净,已显示之,欲证净果,须植净因也。 虽回带业往生,乃指潜伏旧种;不曰造孳往生,可见不许新殃。 明乎此,方万修万去,昧之则因力不充,希果云乎哉。 净土三经,并重助缘,极赞福德。 小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大本:令舍五恶,去五痛,令离五烧。 观经: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 经训煌煌,苟有其因,而无其缘,犹以为不可也。 或曰:至心念佛一句,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业既消矣,何劳讲究因缘? 予曰: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 障门开矣,业不复生乎? 大都今之学人,一面念佛,一面造孳,却似右手扫地,左手扬尘,试思何勤何怠,如不自欺,会当哑然失笑。 所以老实念佛者,无不警惕因缘。 因缘不净,已非老实,于行解乎何有? 如此求生,只是意图徼幸而已。 不明教相难言空有佛学说空说有,如掌与拳,本为一事,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 抉窈摘微,端在般若,此门乃佛延至第四教时,方为畅演,固非为初机所说也,明矣。 不善学者,往往偏执一面,致使圆通康衢,依方生迷,群言淆乱,多启斗诤,利生云乎哉? 有言妙有,是诠其相;空言真空,是诠其体。 因体空故有不变义,因相有故有随缘义,且也相实依体而起,体亦依相得显,非权非实,是二是一,斯契圆解圆修之旨,决非自相矛盾,语有两歧也。 今之信净土者,依三经而说种种庄严,是言其相,并非庄生寓言。 疑净土者,仅说唯心自性,是言其体,宁忽如来三身。 若互诽谤,几近说火否认其热,说水否认其湿也。 于空色即是之义何有,于不变随缘之义何有。 凡少研净宗者,咸知土有四分,实报虽是说相,寂光宁非说体,必取体而拨相,理固不圆,事亦非真实也。 倘于西只许唯心自性之体,不许极乐弥陀,三处庄严之相;于东亦应只许唯心自性之体,不许娑婆释迦,八苦三途之相。 如于娑婆诸相,竟认其有,自应于极乐诸相,亦认不无,事理方各不违,否则等说西方人手只有拳,东方人手只有掌矣。 或曰我只许心内,不许心外,试思何法在心外,心外是何处? 发布时间:2024-03-31 08:42:15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2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