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三) 内容: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 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 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 两利是自己得了好处,还使大家都得好处。 自己利益自己是声闻,一半利益自己,一半利益别人是缘觉,菩萨是把自己得的好处,全部给别人。 别人得到好处,当然就是利他,你想利益他,自己必先要明白,利他自然就是利己,这叫两利,这是大乘菩萨法门。 明两利下面分四条,先看第一条:丙一、制舍自他诸恶制是制住心,心原来四处乱跑,没次序,控制住它不让他到处跑,叫制。 舍是舍开不要了。 制舍就是控制住心,然后舍弃。 舍弃什么,表上说诸恶。 不论大恶小恶,一切恶的事情,一律控制住它,不叫心起恶。 一感觉有恶,立刻就不要它。 丁(一)真实心中制舍诸恶这制舍一切恶不是说说就完了,必须要真实心。 心不真,谈不上控制,凡一切恶事控制住不使它动,并且一下舍开它。 如果不照这样办,你说我学佛了,你学的是什么佛? 学佛须诚心,诚心净意的制舍诸恶。 丁(二)行住坐卧想同菩萨行住坐卧是四威仪,佛家讲究威仪,儒家孔子也注重威仪,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行要如风一直往前走,除了极少见的旋风之外,一般风不乱刮,所以走路时,不能东张西望,若四下张望,那是看女人? 还是看商店没有人,好偷东西? 坐要如钟,坐得像庙里那口钟。 卧如弓,射箭的弓,弯弩的,佛的卧相都是右手托腮,左手放在胯上,有如狮子卧,这是一种礼貌。 住如绳,像工匠用的墨绳一样笔直。 想同菩萨想是心里起一种思想。 净土宗观无量寿经的十六观,观就是本来空空洞洞的,在心里想。 如十六观经的首观日观观西落的太阳,为何要观西落的太阳? 因为太阳光亮,印象深刻,看着太阳,然后闭起眼睛,心中还有太阳影子,日久天长地想,睁眼闭眼都是太阳,再把太阳变成水,进入第二观水观. .. .。 这里说四威仪要想成自己就是菩萨,要教化人,自己要先作好样子,想同菩萨,也把在场的人观想成菩萨,不论他是那一国人,不论是胎生、卵生、湿生、化生,都看做是菩萨,主敬存诚恭敬他,这样日久天长就变心了,这才叫至诚心。 丙二、勤修自他凡圣等善众生皆有佛性,既然有佛性,还要修什么? 修的不是本性,性没法修,修的是盖在本性上的迷惑颠倒,去掉那些烦恼就是修。 勤是不停止,不休息。 大家或许会疑问,成天的勤修不会疲劳吗? 我们功夫不到,就会疲劳,勤就劳;功夫加一成,疲劳就减一成。 修是整理过错,诗经说的切磋琢磨就是修。 如有病的人要吃药;病好了便不需药,没病吃药会吃出病来。 成佛以后业尽什么业也不造了,情空情识也没有了,这是真正的不生不灭。 什么病也没有了,还要吃药吗? 最近有一位华侨主张消业往生,业都消尽了才往生,佛才消尽业,成佛再往生,这话怎么讲得通? 没有错误了,你还修什么? 表上说勤修凡圣等善,善,凡圣都有,表下列有三条:丁(一)饶益有情不恼众生饶是多的意思。 饶益有情,多多助益一切众生,胎卵湿化,一切众生都叫有情。 不恼众生,一概不惹他烦恼。 众生有其生命,你的动作有不利于他的身体,对他有坏处,一概不做,做得到的皆做,乃至于极小的动作,一举一动先看有没有动物,有动物受苦就想法子救,救了它还是死,它死它的,我们不害它,处处加厚众生,无论如何就是别害众生,这叫饶益有情不恼众生。 丁(二)德为福聚自得清净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 善根与福德不同,善根是一棵树扎了根,就能生长。 福德是树上开的花,结的果。 诸位想想,这福德是从那里来? 福德由善根来,善根是根本,真正的因。 福德是花报,开花好看,做了功德就有福。 两者不同,故云,德为福聚。 若没作功德,那来的福,有了德就能将福聚起来,这是根据增一阿含经而讲的。 做功德有六波罗密,头一条是布施,有财、法、无畏三种布施,财布施例如有人要买一斗谷,恰好少一块钱,这时就布施给他一块钱,这种布施是帮助人解决财物上的困难,可得世间福,出世间福。 修行人不只得世间福,这不究竟,要出世间福才出三界,这两种福要视布施的力量大小而定,小者是世间福,大者得出世间福。 第二布施的心平等与否,我们办事的时候,别忘了人家,不要只想自己够了本就行,得有自己有他,有自己也有他,这叫平等。 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拿着这个再加到别人身上。 这个平等心也有深浅,浅的得世间福报,深的得出世间福报。 第三以智慧布施,以懂得的佛法、懂得的觉悟,拿这个布施众生,解脱他人轮回之苦,这是法布施,得的完全是出世的功德。 例如你学净土法门,知当生成就的方法,这多么好,你自己修,还能教一个人修。 度化一个人修,就等于自己精进,度了二三人,你就是声闻缘觉,度了百余人,就如阿弥陀佛了,你曾经劝过那一个人跟着你学呢? 要是能帮助他往生,那更不得了,他往生是因为你而往生,这就是你的功德,这种功德你自己不知道。 德为福聚,自得清净,自得清净是完全能解脱别人的生死,他清净享福了,你也得清净了。 丁(三)恶缘不生取净果报万法因缘生,没因固然不能结果,有因可能也不结果,这当中必得有缘,缘方四种:亲因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增上缘。 凡是发生的因缘于众生有害的,都堵住它,没缘就不会结果。 比如有一位祖师在荒野遇着强盗,强盗用草捆绑他,强盗用草捆他,是要试验他。 盗贼走后,祖师还是在那儿不动。 后来有人来替他松绑,这人说:您怎么这么呆板,绑你的强盗走了,他只用一根草捆住你,你动一动就可以自由啦。 祖师答说:一根草不足畏,但是我一走,就会把草拔起来,这草上许多的众生,都不能活了,不是我害了它吗? 凡事量力而为,做得到就尽量做,做不到的也没法,譬如佛家喝水,必得滤过,在野外没东西滤,也得喝,能否回避不作恶缘,全在个人的诚心,双方不害,自然得清净的果报。 丙三、见三善业必赞可离污染报 可感清净果在这世界上,都是身口意在造业。 他做了好事,你加以赞叹,他的功德你就得了一半。 你赞叹他好,别人都来学,这就是随喜,好比拿着火炬来引火,你也来引火,他也来引火,一百人来引火,这个火一点都不减少,别人来随喜功德,本人并没损失。 这样,那不好的事情,就沾染不到身上,你的功德就愈感愈多。 丙四、欲恶不随喜敬而远之 亦不随喜欲是五欲六尘。 恶是身口意十恶业。 别人造了五欲十恶的业,你劝他不要干了,劝不了也不用帮他的忙。 譬如作贼的,他爬不上墙,向你借梯子,你把梯子借给他;或钓鱼的人,鱼钓不上来,你帮他拉,这都叫随喜恶。 五欲十恶一概不随喜,而且敬而远之,对这种人,表面要恭敬他,离他远远的。 以上就是至诚心,这心不夹杂。 下一次讲深心,深心中有很重要的话。 发布时间:2024-04-02 08:47:43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2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