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黄念祖:寿众无量 第十三卷 内容: 寿众无量 第十三卷黄念祖老居士【佛语阿难。 无量寿佛。 寿命长久。 不可称计。 又有无数声闻之众。 神智洞达。 威力自在。 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佛对阿难说:无量寿佛命有多久,没有方法能说,不可以称量,不可以计算,数目太大,电子计算机也算不出。 还有声闻之众也无数,这些声闻都神智洞达。 神,神通,智,智慧,洞者,贯通;达者,通达。 并且都威力自在,能够在手掌里头持放一切世界。 以上这一小段经文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佛的寿命无量。 头两句就是寿命长久。 不可称计。 因为佛是法身,就三际一如了。 没有什么叫过去、现在与未来,过、现、未是一样,那既然过、现、未一样,未来即是现在、即是过去,过去即是未来、即是现在,这个时间就打破了。 所以爱因斯坦就明白了时间是众生的错觉。 实际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 佛证无生,既然无生,当然也就没有与生对立的灭。 佛的法身是这样,从法身所现的一切圣众也都无灭,也就是寿命无量。 又佛的无数声闻弟子都神智洞达,他们具有神通智慧,透彻通达事理,并且威力自在。 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 这样无比的自在威力,能在一个手掌之中握持一切世界,极显这个极乐世界不可思议。 《维摩诘经》中菩萨以一佛土众生置之右掌,飞到十方,遍示一切,而不动本处。 这就是说,菩萨能把一佛土即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全放在自己右掌之中,飞到十方佛国,显示给其中一切众生。 菩萨虽在十方奔驰说法,可是并没有离开本处。 这又打破了众生的空间概念。 《维摩经》同显一掌中持一切的不可思议境界。 【我弟子中大目犍连。 神通第一。 三千大千世界。 所有一切星宿众生。 于一昼夜。 悉知其数。】佛又说,我弟子中大目犍连,在弟子中是神通第一。 三千大千世界。 所有一切星宿众生,有多少星星,有多少众生,目犍连在一个昼夜之内全部都数清楚,都知道它们的数目。 【假使十方众生。 悉成缘觉。 一一缘觉。 寿万亿岁。 神通皆如大目犍连。 尽其寿命。 竭其智力。 悉共推算。 彼佛会中声闻之数。 千万分中不及一分。】假设十方的众生,都成缘觉,每一个缘觉都有万亿岁的寿命,神通都同大目犍连一样。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头,都竭尽他们的智力来推算极乐世界有多少声闻,仍是算不清,所计算出的数,达不到实际数目的千万分之一。 【譬如大海。 深广无边。 设取一毛。 析为百分。 碎如微尘。 以一毛尘。 沾海一滴。 此毛尘水。 比海孰多。 阿难。 彼目犍连等所知数者。 如毛尘水。 所未知者。 如大海水。】譬如大海,它的深和广都是没有边的。 再假设把一根毛分成一百份,把它碎为微尘,拿一个小毛尘,去大海中沾一点水。 这一滴水,跟大海水比,哪个多? 哪个少呢? 佛就告诉阿难,彼目犍连等所知数者,因为十方众生都假设成为目犍连,所以佛称为彼目犍连等。 这样多的目犍连,这样竭尽寿命与智力来计算,所知道的数,就是毛尘上那一点点水,所不知道的是大海水。 【彼佛寿量。 及诸菩萨。 声闻。 天人。 寿量亦尔。 非以算计譬喻之所能知。】以上显示了极乐国中佛寿无量、声闻之数无量。 本段表明,国中菩萨声闻天人都是寿命无量。 凡夫往生到极乐的凡圣同居,没有断惑还是凡夫,这就称为天人。 声闻也是如此,极乐国中都是大乘菩萨,哪里来的声闻,这是根据他断惑的程度,倘若先断了见思惑,这时的水平等于声闻,也就叫做声闻。 国中从菩萨到天人也都是寿命无量,非以算计譬喻之所能知。 凡夫若能带惑往生,一到彼土,就不退转,再也不退了。 在这个世界,都是进进退退,甚至进一退九,进了一步,退下九步。 到了极乐世界既不退转,又是寿命无量,他不成佛,成什么! 老不退转,老活着,那不就决定是即生成佛嘛! 发布时间:2024-04-07 08:21:34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2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