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刘素云:无量寿经_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12集) 内容: 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12集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 阿弥陀佛! 请看下面一段经文:【于是世尊。 告阿难言。 善哉善哉。 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 能问如是微妙之义。 汝今斯问。 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 辟支佛。 布施累劫。 诸天人民。 蜎飞蠕动之类。 功德百千万倍。 何以故。 当来诸天人民。 一切含灵。 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下面,先来解释一下有关词语:〖哀愍〗是慈悲怜愍。 〖利乐〗是利益众生,给予快乐。 〖微妙之义〗:指念佛往生不退平等成佛的这个法门,也就是指这一部《无量寿经》。 〖一天下〗是指四天下之一。 佛经上说须弥山周围有四大洲,为一日月所共照,所以称为四天下。 一天下就是四大洲的一个洲。 〖累劫〗:累积的时间很长。 〖蜎飞蠕动〗,蜎是小飞虫;蠕是小爬虫。 〖含灵〗:含有灵性的众生。 〖度脱〗:究竟圆满的解脱叫度脱。 这一段经文,是释迦牟尼佛答复阿难尊者的启请。 经文的开端,世尊先赞叹阿难请经的功德不可思议。 这里有很深的义趣,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我们看经的原文。 第一句:〖善哉善哉〗。 用现代话来说,就是问得太好了,问得太好了。 佛连说两个善哉,这里面有两个意思。 一个意思是称机。 就是说时节因缘到了,这一问问得非常好,这个因缘非常难得。 所以不同于四十九年其他的法会,是众生成佛的机缘到了,佛要教给我们当生成佛的法门。 这个比《华严》和《法华》还要殊胜,是真正的无比殊胜。 这是第一个善哉。 第二个善哉是畅佛本怀。 佛度众生目的就是希望众生赶快成佛。 佛绝对不愿意看到你成阿罗汉,也不愿意看到你成菩萨,那不是佛真正的意思。 佛真正的意思是希望你快快成佛。 成佛的法门只有这一门。 《华严经》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能成佛。 由此可知,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决定不能一生成佛。 特别是在华严会上,在大乘佛法里,我们看到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这两位普遍被大家尊敬的等觉菩萨,他们尚且发愿求生净土,为什么? 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要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理由,他们就没有必要求生西方。 这就显示念佛法门的殊胜。 后面这几句话很重要:一生成佛,这还不是最殊胜的,最最殊胜的,是一生平等成佛! 这就超过《华严》。 《华严》一生成佛不平等,不是法身大士就没有资格。 这部经说的是平等成佛的法门,所以远在《华严》《法华》之上。 它不仅是净宗的第一经,真正是如来四十九年所说的第一经,所以佛赞叹善哉善哉。 接着说说请经的功德。 如果不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出来,这种功德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想到。 请佛讲经的功德,如果世尊不直接在这里给我们说出来,任何人都想不到有这么大的功德。 看这一句经文:〖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 众生在六道里轮回太苦太苦了! 六道轮回之苦,只有真正觉悟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人生苦,三恶道更苦。 人生短暂,就像石火、电光,像闪电一样,一刹那就过去了。 有几个人在一生中就能够觉悟? 真正的觉悟,看清楚人生在世一无所得,什么都得不到。 你以为你所得到的,那真的是迷惑颠倒。 实在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得到,没有一样是真实的。 《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人生确确实实是梦幻泡影,有几个人觉悟? 这一点还不是真正可怕,可怕的是三途地狱、饿鬼、畜生,其苦无比,时劫很长。 堕落到三途很容易,出来不容易,太难太难了。 佛在大小乘经典里说得很详细,只有这部经,教我们发愿求生净土,这才是真实的利益。 其他一切经不是不好,是我们一生做不到,一生修学不能成就。 换句话说,即使你非常认真、用功、精进地修学,也不过是能够得人天两道而已,没有办法超越轮回。 必须超越轮回,才是真正的利益,真实的功德。 所以,今天阿难问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法门,那真是利乐诸众生故。 这个利乐跟其他经上讲利乐,意思有浅深的差别。 这是真实的利益,是永恒的快乐,是究竟的离苦得乐。 〖能问如是微妙之义〗。 这真是慈悲之极,智慧之极。 不是真正的慈悲、真实的智慧,是问不出来的。 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这个问题,问的水平太高了。 这是赞叹阿难能问,这是佛对阿难的第一个赞叹,赞叹阿难能够提出这个问题。 阿难尊者是以大智慧、大慈悲怜愍一切众生,来向佛请示这个法门的。 〖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 辟支佛〗。 这一句是佛赞叹阿难所问的功德。 前面是赞叹阿难能问,这一句是赞叹阿难提出这个问题的功德。 对上是供养。 阿罗汉、辟支佛都是证果的圣人。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如果真正遇到辟支佛,你能供养他一钵饭,能得多生多劫不贫穷的果报。 经上说,迦叶尊者在无量劫之前,曾经供养过一位辟支佛,因此他得到了九十亿劫不受贫穷的果报。 听一听这个例子,多么殊胜! 供养一位辟支佛,得到了九十亿劫不受贫穷的果报。 阿难问佛这个法门,他的功德有多大? 比较一下,在佛经里说,胜过供养多少阿罗汉、辟支佛呢? 答案是一天下。 你看供养一位辟支佛,得九十亿劫不受贫穷的果报,而阿难提出这个问题,问到了这个法门,他的功德有多大呢? 胜于供养多少阿罗汉、辟支佛呢? 答案是一天下。 那就不是一位辟支佛了,是一天下的阿罗汉、辟支佛。 一天下究竟是多少。 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个单位世界是以须弥山为中心,须弥山的四方就叫四天下,一天下就是一方。 一方太大太大。 太阳系在须弥山的南方,所以叫南洲,这一方不只一个太阳系。 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里告诉我们:从前他以为佛经上讲的大千世界,大概是银河系。 单位世界大概是我们的太阳系。 现在想想不对,单位世界比太阳系还要大,可能就是一个银河系。 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有一百亿个银河系,宇宙之大真是无量无边。 假使一天下的众生,都证得阿罗汉、辟支佛的果位而你同时供养这么多圣人,所得的福报真的是没有办法可以计算。 你说阿难提出这一个问题,他该有多大的果报! 〖布施累劫〗。 这个布施累劫告诉我们,不只是布施一天,而是布施累劫,这个累劫是表示时间之长。 布施的对象是〖诸天人民。 蜎飞蠕动之类〗。 前面是布施的时间,后面是布施的对象。 那累劫布施六道众生,这个福德该有多大呢? 阿难今天发问的功德,超过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超过累劫布施六道众生,超过百千万倍。 这是请法这一问,就问出了这么大的功德。 如果不是释迦牟尼佛亲自为我们说明,我们怎么想都想不出有这么大的功德。 请诸位同修要特别注意这一段经文,它的含义很深。 我们今天读诵这部经典,把这部经典介绍给别人,这个功德也和阿难请法的功德一样大,你能想得到吗? 这是真实真相。 我们想修功德到哪里去修? 有什么能力去修功德? 看看这段经文我们就会了。 这是世出世间的第一福田。 〖何以故〗,这是一句问话,为什么呢,就是为什么这样一问,就会有这么大的功德呢? 下一句经文回答这个问题。 〖当来诸天人民。 一切含灵。 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 这就是答案。 为什么这么一问,问出了这么大的功德,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功德呢? 上面几句经文就是答案。 当来就是将来。 释迦牟尼佛讲这部经的时候,所有听众都在内,也包括我们在内,都是当来诸天人民。 你不要把自己圈在圈外,我们都在这个圈内。 释迦牟尼佛讲这部经的时候,所有听众都在内,包括我们在内,都是当来诸天人民,所以有我们的份儿。 一切含灵,包括六道众生。 一切众生都因信、愿、持名念佛,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退成佛,这才是真正的度脱。 上面这段经文很重要,我们回过头来把这一段经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给大家归纳一下。 于是世尊赞叹阿难说,你问得太好了! 问得太好了! 你为了悲愍利乐一切众生,而能问出这部一生平等成佛的微妙法。 你今天这一问的功德,超过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也超过累劫布施六道众生百千万倍的功德。 为什么呢? 将来十方世界所有的众生,都因为你阿难这一问,而得到究竟圆满的解脱。 以上是答的第一个善哉。 为什么善哉,这一段经文回答了。 这一段经文就是说阿难问的称机。 请看下面一段经文:【阿难。 如来以无尽大悲。 矜哀三界。 所以出兴于世。 光阐道教。 欲拯群萌。 惠以真实之利。 难值难见。 如优昙花。 希有出现。 汝今所问。 多所饶益。】〖无尽大悲〗是无穷无尽的大慈悲心。 〖矜哀三界〗就是怜愍三界的一切众生。 〖出兴〗就是出现。 〖光阐〗是光大阐扬。 〖道教〗:这里这个道是指成佛之道。 〖欲拯群萌〗:拯是拯济;群萌是一切众生。 就是救度一切众生的意思。 〖惠以真实之利〗:惠是恩赐;真实之利,真实的利益。 就是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是真实的利益。 〖优昙花〗是一种花,此花一开就有佛出世。 〖饶益〗:丰饶的利益。 这一段经文是回答第二个善哉。 第二个善哉的意思是畅佛本怀。 佛为什么先要说出,他是慈悲之极,目的是教我们起信。 真正能信佛,信佛的智慧,信佛的慈悲,信佛的德能。 只有信佛,佛讲的这些理论方法,我们才会接受。 假如你不相信,佛虽然开出了平等成佛的法门,你也当面错过,不得受用,那就太可惜了! 和我们现实情况对一下号。 这几年社会上,佛门里刮风不断。 有一些多年修学《无量寿经》的老同修被风刮跑了,改修别的法门去了。 这就好比什么呢? 好比他们手里本来拿的是一块金砖,别人拿一块砖头给他,他就把金砖扔掉了,就要这块砖头了。 你说多么可惜! 他扔掉的不是金砖,是扔掉了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成佛的机缘,可惜在这里。 如果这些同修们,能够听到我今天讲的内容,听明白了能够回头,那还为时不晚。 佛在这里首先表明自己出世的本怀。 佛的恩德超过父母,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是一生的,佛对我们的恩德是生生世世永无止境的,一直到我们成佛。 佛出现在世间的目的,就是给我们真实之利。 这个真实之利是什么? 就是平等成佛的方法。 他要把这个方法传授给我们,故在此表明无尽大悲,矜哀三界。 佛慈悲到了极处,才出现在世间弘法利生。 〖光阐道教〗。 这是佛的教学。 佛把成佛之道教给我们,目的是教我们永远脱离六道轮回,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这才是真正的〖惠以真实之利〗。 这是给一切众生最最真实的利益。 最真实的利益,就是这部《无量寿经》,教我们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往生不退成佛的大道。 佛在教我们大道,什么样的大道? 成佛的大道,而且是往生不退成佛的大道。 〖难值难见〗。 这是说很难遇到,很难看见,这就是经上常常讲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佛说的是真的吗? 我们大家冷静地想一想,我们每天都在打妄念,这些妄念是善念多还是恶念多? 善念多你去三善道,恶念多你去三恶道。 五戒十善守好了,你生善道;贪瞋痴慢多,那你就生三恶道。 贪作饿鬼,瞋堕地狱,痴作畜生,这个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 现在的人什么样人多? 愚痴的人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邪和正分不清楚。 你说那不是愚痴是什么? 把邪法当作正法,把正法当作邪法,这是堕畜生道的业因。 所以我们起心动念,到底是哪一道的业因多,我们就知道佛说的一点都不错。 我们掂量掂量自己,你造的业因哪一道多,那你将来就一定去哪一道。 就说得人身吧,我们地球上现在有七十亿人口。 七十亿人口,信仰佛教的有七亿人左右。 几个人能闻到佛法? 闻到佛法的人中,有几个人能闻到大乘佛法? 在闻到大乘佛法的人当中,有几个人能闻到净土法门? 在闻到净土法门的人中,又有几个人真正相信净土法门? 在相信净土法门的人中,又有几个人认真修行这个法门? 就这样一层一层地淘汰,淘汰到最后,剩下的没几个。 你这才能体会到佛所说的佛法难闻,难值难见,你才能体会到佛说的是真话。 听到这里,有的同修可能产生了疑惑,说七亿人信仰佛教的人中,这样一层一层地淘汰,剩下的没几个了,那我肯定没有什么希望了,没希望那我还修什么? 错了,你这个认识错了。 为什么? 你不要忘了这个法门是难信易行之法。 这个知道吧? 难信易行之法,是佛为末法众生开启的一个平等成佛的法门。 我再说一遍这句话,是佛为末法众生开启的一个一生平等成佛的法门,不但是一生成佛,而且是平等成佛。 只要你具足了信、愿、行三资粮,你这一生决定成佛,这个法门是万修万人去的法门。 关键是在修字上,你是不是修这个法门? 你是不是真修这个法门? 如果你是真修这个法门,你就真的这一生决定去作佛。 〖如优昙花。 希有出现〗。 优昙花,这种花开的时间很短,我们常说昙花一现,这种花世间也很少见。 佛在这部经里告诉我们,法藏比丘就是现在的阿弥陀佛,他就是用六字洪名,使一切众生平等成佛。 这六字洪名就是真实之利,这实在是太希有了! 这一段话很重要! 阿弥陀佛凭什么能够使众生一生平等成佛? 就靠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 这太希有太希有了! 所以才难信。 〖汝今所问。 多所饶益〗。 阿难这次这么一问,就问出了这一部《无量寿经》。 这部经对九法界众生惠以真实之利。 九法界众生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只要具足信、愿、行,就是你信愿持名,就能平等往生,平等成佛。 这个法门多么希有! 这个法门的利益之大,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上午我讲了,大家有的还可能不完全相信。 一个是等觉菩萨,一个是地狱众生,他们两个怎么能在一生中平等成佛呢? 恰恰这个法门殊胜就殊胜在这里,九法界众生都能一生平等成佛。 佛唯恐我们对这个法门还有疑惑,唯恐我们遇到这部经、这个法门,信心还生不起来,那就太可惜了。 在小本《阿弥陀经》里,有这样一句话,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那我们今天见到了、遇到了,因缘具足了,但是善根、福德是不是具足呢? 我们每个人都衡量一下自己。 什么是善根? 善根是真正相信、真正理解,这叫善根。 你对这部经、这个法门,是不是真正相信? 是不是真正理解? 再说说什么是福德? 福德就是对于娑婆世界真的放下了,对于西方极乐世界一心希求。 这才是真正的善根、福德。 我们今天遇到了,能生欢喜心,能依教奉行,应该感到庆幸。 我们过去生中的善根不可思议。 就是说,你遇到了这部经,遇到了这个法门,你能欢喜,能够依教奉行,说明你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不可思议。 经上讲得很清楚,阿阇王子与五百位大长者,他们过去生中是住菩萨道的,无数劫以来供养四百亿佛,善根还不够。 大家想想,阿阇王子和五百位大长者,他们过去无数劫来是住菩萨道,供养了四百亿佛,这个数字可是不小。 就是这样,他们的善根还不够。 表现在哪呢? 听释迦牟尼佛讲这部经,介绍这个法门,他们还没有发心求生净土。 只是发个什么心呢? 说我将来成佛,也要像阿弥陀佛一样。 他们发的是这个心,不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 由此可知,住菩萨道,供养四百亿佛的善根都不够。 我们今天接触到这部经,能信、发愿、受持,可见我们过去生中的善根,超过阿阇王子。 如果我们没超过,我们不可能相信。 所以能相信这个法门,真的是《阿弥陀经》所讲的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 过去生中的善根现行,现在十方诸佛如来冥冥中的加持,你才能信、能愿、能行,这绝不是偶然的。 这一段经文很重要。 这一段经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上面经文佛告诉阿难说,如来以无尽的大慈悲心,怜愍三界一切众生,所以出现在世间,为了推广至善圆满的佛陀教育,目的是为了拯救六道众生,给予众生幸福、美满、健康、长寿、自在、快乐、真实的利益。 佛教我们受持一句佛号,一生成佛的大事因缘,实在是难值难见,像优昙花一样希有出现。 你今天所问,是给众生带来最丰饶的利益。 这就是上一段经文的概括总结。 请看下面一段经文:【阿难当知。 如来正觉。 其智难量。 无有障碍。 能于念顷。 住无量亿劫。 身及诸根。 无有增减。 所以者何。 如来定慧。 究畅无极。 于一切法。 而得最胜自在故。】〖正觉〗是真正的觉悟,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理真相。 〖难量〗:难以测量。 〖无量亿劫〗:形容极长的时间。 〖无有增减〗是不生不灭。 〖定慧〗是禅定、智慧。 〖究畅无极〗:究竟通畅,无有障碍,叫究畅无极。 下面看这几句经文:〖阿难当知。 如来正觉。 其智难量。 无有障碍〗。 这四句经文里的后面三句,是指佛的大智,就是指佛的大智慧。 这三句是谁说的? 是佛自己说的。 佛自己赞叹自己,为什么? 这个我们感到很惊讶。 再说一遍,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这三句是指佛的大智慧,是佛自己说出来的,是佛自己赞叹自己。 我们可能想,那佛怎么能赞叹自己呢? 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佛不赞叹自己,众生不知道怎样赞叹,就是谁也赞叹不出来。 这话只有佛自己来说,如果他不说,谁都不知道,就不能起到教化众生的作用。 所以佛只好自己赞叹自己。 他赞叹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呢? 是希望我们觉悟。 佛有真实的智慧,佛有无量的智慧,我们要相信他。 〖能于念顷。 住无量亿劫。 身及诸根。 无有增减〗。 这四句是赞叹佛的德能。 佛有这么大的能力,他的能力是太大太多。 举个例子来说,这是别人做不到的。 比如说,念顷是什么意思呢? 是形容时间极其短暂。 住无量亿劫是说时间很长很长。 这一句是念劫圆融。 为什么说念劫圆融? 换一句话说,佛在时间上得大自在了,不受时间长短的限制。 他要时间长,时间就长;他要时间短,时间就短。 能随自己的意,我们做不到。 我们没有办法把一小时化作一分钟,也没有办法把一分钟化作二十四小时。 记得我曾经跟同修们说过,我说为什么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呢? 为什么不是四十八小时呢? 他们问,老师你为什么这么说? 我说我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看了这段经文,我恍然大悟,这样的事情对佛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要把二十四小时变成四十八小时,那太容易太容易了。 佛能把无量劫浓缩成一念,也能把一念扩展为无量劫,已经突破了时间的障碍。 真是在时间上,佛得大自在了。 这是我们凡夫所不能比的,想都想不到。 〖身及诸根。 无有增减〗。 这两句经文的意思是,身是总相,指身体;根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无有增减,就是不生不灭,超越时空。 这两句是说的佛智、佛德。 〖所以者何〗。 佛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智慧德能呢? 〖如来定慧。 究畅无极。 于一切法。 而得最胜自在故〗。 这是四句经文。 前两句经文是因,后两句经文是果。 因是什么呢? 因是定慧究畅无极,果是于一切法得大自在。 我们今天在生死轮回,迷惑颠倒,造作罪业,受尽了苦报,根本的原因在哪里? 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定慧! 佛法的中心就是戒、定、慧。 戒是手段,定是枢纽,慧是目的。 我们缺少的是戒、定、慧。 如来的定慧达到了极处,再也没有比这更高的了,究畅无极嘛! 超过等觉菩萨,于一切法都得自在,而且是得的无比殊胜的大自在。 阿罗汉的自在比不上辟支佛;辟支佛的自在比不上菩萨;菩萨的自在比不上佛。 所以,佛的自在是最胜自在。 《华严经》上为我们略说如来果地上的十种自在,这十种自在是九法界众生所向往的。 佛果地的十种自在我现在利用一点时间,把这个十种自在,给同修们简单地介绍一下,就是佛果地的十种自在。 第一,命自在。 就是寿命自在。 这个可是太重要了,九法界众生哪一个不想寿命自在啊? 寿命自在就是长生不老。 如果长生,但是要老了,那就没意思。 不老,寿命自在,住世随意,他在这个世间爱住多久就住多久。 凡夫是不是也想随自己的意住世啊? 但是做不到。 因为凡夫是被业力牵引。 业力牵引,大家都知道,业力和愿力那是不一样的。 佛菩萨是愿力,而我们凡夫是业力牵引。 如果我们能够使自己的愿力超过自己的业力,那是什么呢? 那是乘愿再来。 不是一定去西方极乐世界,然后再回来那叫乘愿再来,实际上当下就是。 如果是业力牵引,那可就不自在了。 你说了不算,不能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也就是说你做不了自己的主。 到时候阎王爷一通知,你不敢不去报到,你也不能不去报到。 所以希望大家要发愿,要愿力做主,就得自在,我在这个世间愿住多久就住多久。 怎么样发愿? 《无量寿经》里讲得很详细、很明白、很透彻,大家好好读《无量寿经》就知道了。 这是第一个,命自在。 这个命自在是人人都想求得到的。 怎么求,有方法,到《无量寿经》里去找答案。 这是第一个自在。 第二,心自在。 就是《金刚经》上说的三心不可得。 心里没有妄念,没有牵挂,没有执著,这才能自在。 我们的心不自在,原因是什么? 整天胡思乱想,牵肠挂肚的事太多太多。 对我们这样年纪的老人来说,最多的是牵挂儿孙。 其实这些操心、牵挂、忧虑,一点用都没有,这些帮不上你的儿孙。 为什么呢? 因为都是假的。 再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我们很多老年人都知道这两句话。 说是会说,但是遇到事儿就不行了,还得为儿孙做马牛。 比如说现在,像我们这么大年龄的,七十多岁了,好像好一些了。 就像比我们小一些的,五六十岁的这些人,就说中不溜儿的,不老不小的,我前一段时间跟大家交流说的,就是那些小爷爷、小奶奶、小姥姥、小姥爷,就这一批人,现在可是他们最忙、最累的时候。 他们把自己的儿女养大了,成家立业了,没有得到休息的机会,这下一辈又来了,孙子、外孙子。 那怎么办呢? 看吧。 我跟他们聊天的时候我就说,没完没了。 等你这个孙子、孙女长大了,又涉及到他们成家立业,那个时候,你还能继续给他们服务吗? 但是现在,我们社会的情况就是这样,有多少老年人到现在仍然为儿孙奔忙!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福报,不说嘛,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还操那么多心吗? 不操心、不忧虑、不牵挂,我们的心就自在了。 你继续忧虑、牵挂、操心,你的心永远得不到自在。 这是第二个心自在。 第三,资具自在。 资具就是物质享受。 物质生活够用就好,不缺乏,也不要太多。 多了没用处,多了反而不自在。 这个自在,绝不是指你的资产很丰富。 物质过于丰富,不见得自在,反而是烦恼。 比如说衣服,我觉得这个衣服,你穿的得体大方舒服,有那么一两件就足够了。 家里的用品,比如说一个冰箱,最起码也能用个十年八年的吧。 如果一出什么新产品、新的名牌,你又把这个淘汰了,又换个新的,很麻烦,也很浪费,这倒不自在。 比如说,我认识的同修当中,喜欢的东西,有的喜欢衣服,他那个服装甚至可以开服装店;有的喜欢各种各样的鞋,那个鞋可以开鞋店;有的攒这个攒那个。 我觉得这都是负担。 东西够用就好了,多了真是麻烦、负担。 这一点,有多少人能看得明白? 多多益善,有多少也舍不得往外舍。 所以说,你看佛门的三衣一钵、日中一食,多自在! 我非常羡慕。 如果是我二三十岁,我能接触到佛法,可能我就出家了。 我觉得我出家是最合适的。 但是现在老了,不可能走这条路了。 我特别羡慕佛门的三衣一钵、日中一食的生活,我觉得那是自在的。 这是第三个自在资具自在。 第四,业自在。 业是活动。 所有一切活动都用业来代表,世间人称为事业。 说事业,我们大家都知道。 佛法的事业是教化众生,是不取任何报酬的义务教学,和名闻利养一点儿不沾边。 多么自在! 现代人事业繁忙,应酬很多。 忙什么? 忙名闻利养。 我们看到这些忙名闻利养的人,确实觉得真的好可怜,觉得他们太辛苦、太累了。 《普门品》里说,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佛就现什么身,这是业自在。 众生需要哪个身得度,佛菩萨就示现哪个身。 前一节课讲的,就像魔术师一样,随时可以变换自己的身形,说到哪去就到哪去,你说这个业有多自在。 我们的这个事业有多么忙乱,多么累人。 比一比,你喜欢那个自在的业,还是喜欢这个繁忙的业? 这是第四个自在。 第五,受生自在。 那个化身我们就不必说了,现在我们就说说这个应身。 释迦牟尼佛到娑婆世界来受生,要生在帝王家就生在帝王家,要作太子就作太子。 我们能做到吗? 我们没有选择,让我们生哪个地方,我们就生哪个地方。 为什么? 我们属于凡夫投胎,凡夫投胎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佛菩萨到世间来应化,可以自己选择。 你说这个受生自在多么好! 如果我们要有这个能力,那我们一定要选择合适的。 比如说,如果我们想选择学佛的人家,但是你受生没有这个自在,你就没有这个权利。 那你就应该投到哪儿,你就投到哪儿去了,享受不到这个受生的自在。 第六,解自在。 解是智慧,对世出世间法都能理解,都能通达,没有障碍。 我们在《六祖坛经》里看到,六祖惠能大师就是解自在。 第七,愿自在。 愿自在就是三十二应里讲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 心想事成,即是自在。 前面所讲过的八相成道就是愿自在。 第八,神力自在。 神力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神通。 佛的六根样样自在,比如佛的肉眼自在、天眼自在、慧眼自在、法眼自在,无一不自在。 我们在《西游记》里看到孙悟空七十二变,我们好羡慕,那就是属于神力自在。 但是孙悟空的那个神力自在比起佛的神力自在,真是不足挂齿,微不足道。 第九,法自在。 法是指说法,就是教学。 佛的教学方法非常善巧,能令一切众生都能理解而不会错解。 我们凡夫没有这个能力,比如现在同修们听我讲,有的听不懂,有的听了以后,错会了我的意思。 这说明什么? 说明我法不自在,不善巧。 因为我是凡夫,没有佛的四无碍辩才。 这是第九个法自在。 第十,智自在。 权实二智,根本智与后得智都没有障碍。 因此佛能观机,佛说法契机。 佛看到在这次大会中,有不少众生多生多劫修积的善根、福德成熟了,所以才为大家说出这个平等成佛的法门。 与会的有等觉菩萨,比如文殊、普贤、弥勒、贤护等十六正士。 除了这些等觉菩萨之外,也有天人、饿鬼、畜生,六道众生等等都有。 只要过去善根、福德成熟,现在就缺少因缘了。 佛为此宣说宣讲这部经,因缘具足,他就成熟了。 因为善根、福德成熟以后,还要有因缘。 佛讲这部经就是因缘也具足了,三样都足了,当然他作佛的机缘就成熟了。 就像前文所讲的如来定慧,究畅无极。 定慧所起的作用,归纳成前面所讲的十个大自在,这十个大自在的关键在于定。 这个定是什么? 定就是清净心。 心清净到了极处,如来果地上的最殊胜的十种自在,你一定也能证得,这不是佛的专利,是一切众生个个都具足的。 佛在《华严经》上为我们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这个智慧就是究畅无极的大智;这个德就是十种自在;相就是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这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方便说。 真实说是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是我们自性本有的。 本有的为什么现在没有了? 不是没有了,是你的定慧失掉了。 什么时候你恢复了定慧,你的智慧德相就恢复了。 这件事情还是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 求别人求不到,求自己样样都能得到。 佛说这句话,是要我们对他生起坚定的信心。 佛讲的话句句真实,没有一句妄语,没有一句夸张。 上面这一段经文,是佛对阿难说:你应当知道,如果彻底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的智慧是一切大菩萨难以测量,究竟圆满、没有障碍。 他能把很短的时间延长到无量亿劫,也能把很长的时间缩为一念。 身及诸根无有增减、不生不灭。 佛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智慧、道德、能力呢? 因为他的智慧究竟通畅、无有局限。 所以能在一切法中,得到最殊胜的大自在。 这是对上一段经文的概括和总结。 请看下一段经文:【阿难谛听。 善思念之。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谛听〗就是真诚、仔细、恭敬地听。 〖善思念之〗:是要你听了之后,能够真正体会佛讲的这些道理、方法与境界。 你要细心地去体会,才能真正地得到受用。 〖吾当为汝。 分别解说〗:佛详详细细地分别为你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因果,都说得很清楚、很明白。 这一段经文很短,是什么意思呢? 阿难你要认真仔细地听、细心地去体会佛所讲的道理和方法,你才能真正得到受用,我一定为你们大众详细解说。 佛这一说明,就说出了这一部希有方便、最殊胜无比的念佛法门,能令一切众生一生往生不退平等成佛。 大家想一想,这是佛仅仅对阿难一个人说的吗? 不是,他是对所有众生说的。 佛在本经明白地开示我们,这是真实之际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这与《观经》上所说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它的意义是完全一样的。 这部经是以平等法觉悟一切众生,而且不是普通的觉悟,是究竟圆满彻底的觉悟,教一切众生平等成佛。 这个法门实在是不可思议。 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只有这个法门特别殊胜。 我们能够遇到,该是多么大的福分! 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机缘,绝对不要错过,错过实在是太可惜了。 要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是真实的,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才是真实的。 第三品经文到这就讲完了,明天我们接着讲第四品经文。 今天的时间到了。 感恩大家! 阿弥陀佛! 发布时间:2024-05-03 08:40:03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3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