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刘素云:无量寿经_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24集) 内容: 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24集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 阿弥陀佛! 我们接着往下看经文,这几句经文非常重要。 【我若成正觉。 立名无量寿。 众生闻此号。 俱来我刹中。 如佛金色身。 妙相悉圆满。】这六句经文,重要在什么地方呢? 用这四句话来概括。 第一句话:这几句正是阿弥陀佛大愿功德的核心,核心。 第二句话:这几句是《无量寿经》的眼目,眼目。 第三句话:四十八愿是这几句话的具体说明。 最后一句话:意义深远无边。 用这四句话,就可以把这六句经文的深远意义概括出来了。 一个是核心,一个是眼目,一个是四十八愿就是这几句经文的具体说明。 因此说,这几句经文意义深远。 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无量觉的意思。 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事物、一切道理、一切演变过程,没有一样不觉,就是样样都觉,这才能称无量觉。 无量寿是无量之中的一种。 过去我说过,这个无量是无量的无量,那为什么在这里单单地要把无量寿提出来了呢? 我记得前几节课我曾经说过,因为一切的无量,一定是以无量寿为根本,假如没有寿命,其他的无量都是空的。 因此,寿命是第一德,这句话很重要。 世尊解释阿弥陀佛的意义为无量寿、无量光,就是在所有无穷尽的无量之中,无量寿和无量光这两个无量,在一切无量里最为重要。 看这两句经文:〖众生闻此号。 俱来我刹中。 〗这两句是说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告诉我们几个这样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告诉我们,阿弥陀佛度众生用什么方法。 什么方法? 就是这一句名号。 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如果你对这句名号深信、切愿,你发愿求生净土,念这句名号,你就能往生极乐世界。 这是一个意思。 圆满诸所愿,你心里的一切愿望全部能得到圆满。 这个闻此号,重在这个闻字上。 什么可以称为闻呢? 就是一定要信愿持名。 如果没有信愿持名,不能叫闻。 只有信愿持名才能称作为闻。 菩萨的闻、思、修三慧,是一次完成的,全都在这一句佛号之中。 下面一句俱来我刹中,这是表达的另外一个意思。 这句经文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大开方便之门。 开哪个方便之门呢? 当然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方便之门。 去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条件限制,欢迎大家都来极乐世界,而且来了就不退成佛。 只要你真正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行。 去西方极乐世界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容易。 两个词,一个是简单,一个是容易。 看下两句:〖如佛金色身。 妙相悉圆满。 〗这两句话读起来、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是实非平常。 佛身是什么样的身? 就是经里所说的金刚那罗延身清虚之身。 无极之体,这是佛的身。 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金刚不坏之身,比喻这个身是永恒不变的,丝毫瑕疵都没有,用这个来说明佛身相的圆满。 金色身是指体质。 妙相是指风采,容貌圆满没有欠缺。 这两句合起来说的是身报。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身相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就这一条就是不可思议的,这是一切诸佛世界所没有的。 有同修可能问,为什么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身相会跟佛一样呢? 对于这个问题,老法师给我们的答案是:真正的念佛人把阿弥陀佛无量劫中所修的功德、智慧变成了自己的功德、智慧,所以和佛一样。 我记得上午讲到这个问题,要把阿弥陀佛的无量劫修的功德、智慧,转变成我们自己的功德、智慧,因为我们和佛是一体,所以完全可以做得到。 古人是这样说的,说: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 为什么? 就是因为这句名号功德太不可思议。 看下面四句经文:【亦以大悲心。 利益诸群品。 离欲深正念。 净慧修梵行。】这四句经文是告诉我们心同佛,就是我们的心要和佛心一样。 阿弥陀佛是什么样的心? 阿弥陀佛的心是大慈大悲,清净、平等、觉。 觉心就是一片慈悲嘛。 慈悲是建立在清净、平等的基础上。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每一个人的心都和阿弥陀佛的心是一样的,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 所以,阿弥陀佛发愿普度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也跟阿弥陀佛这个心愿是一样的,也是普度一切众生。 下一句〖利益诸群品〗这个诸群品我记得上节课说了,就是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全都包括在内了,这是真正的诸群品。 大家说,阿弥陀佛他度众生是用这一句佛号,那我们度众生用什么呢? 我们又度哪一些人呢? 我们和阿弥陀佛一个心愿,我们度众生的方法也是用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 然后呢,我们度谁呢? 也是度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 说到这儿,可能大家又产生疑惑了,我们就是一个凡夫,我们怎么能度等觉菩萨呢? 这个问题上午我说了一点,现在呢,我再更具体更深入地说一下。 现在可以这样告诉大家,就是我们这些一心念阿弥陀佛的老阿公老阿婆们,你们也可以度等觉菩萨。 大家又吃惊了,乍听之下有点害怕,怎么能有这样的事情呢? 我们可能想,我就是一个凡夫,我比等觉菩萨差得那么远那么远,我怎么能度得了等觉菩萨呢? 但是,事实真相真是这样的。 为什么? 因为有许多等觉菩萨,他们还不知道有个念佛法门,还没找到这个门。 因为他们还没有读过《无量寿经》,不知道有这一部让众生一生成佛的经,所以他不知道《无量寿经》,不知道念佛法门,因此等觉菩萨他没有成佛。 如果我们这些念佛的老阿公老阿婆们,你们把你念佛的这个法门,把你们知道的《无量寿经》介绍给等觉菩萨们,他们一听就明白了,立刻就得度了。 我这么讲你听明白了吧? 你照样能度等觉菩萨,你不要小瞧自己。 为什么? 因为你是真正的念佛人,真正的念佛人可以做到这一点,你能令等觉菩萨迅速成佛,你说你的本事大不大? 中国自古以来,唯独净宗的祖师被称为大师。 大家回想回想是不是这样? 我们净宗的十三代祖师都是称为大师,其他的法门不是这样称呼的。 为什么净宗的祖师们能够被尊称为大师? 原因是他们度众生的方法跟诸佛度众生的方法相同。 什么方法? 教人念佛,这个方法是一致的。 文殊、普贤是怎么样往生极乐世界的? 是信、愿、持名。 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凭什么? 也凭信、愿、持名。 我们的方法相同,所以这个相同的方法叫做平等法。 许多菩萨还没有发现这个平等法,这平等法是第一殊胜的法门,所以许多菩萨还没有找到这个法门。 如果我们把这个法门讲给菩萨听,介绍给他们,菩萨们是非常有智慧的,一听就欢喜信受、念佛往生了。 你度了他,这是真实的利益,与佛度众生无二无别,这一条叫做利他。 我们用这个法门来度众生,这是利他。 下两句话是自利,就是〖离欲深正念。 净慧修梵行。 〗这两句话是讲自利,这是戒、定、慧三学具足。 离欲是戒学。 这个欲是一种欲望,要舍弃世间的名闻利养,要舍掉五欲六尘。 佛法法门无量无边,也同样不能执著,我们都要舍掉。 世法、佛法都要舍掉。 有的同修又不理解了,那世法可以舍掉,佛法为什么也要舍掉呢? 大家想想,世法佛法是一不是二,是不是这样? 那你说,哪一法不是佛法? 世法里的哪一法又不是佛法呢? 所以《金刚经》里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是不是应该舍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 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很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为什么六祖惠能大师这两句被五祖认定了? 就是因为他说透了,说绝了,说彻底了。 清净心中本来无一物,你还存在个佛法,那佛法也是把你的清净心污染了,所以连佛法都是一种污染。 你不能不把它舍掉。 举这样一个例子吧。 比如说,你家里的什么东西被污染了,你要把它清洗干净。 我们平时都用一种清洗剂,当你用清洗剂把它洗干净了以后,你应该怎么办? 那清洗剂就应该舍弃了,丢掉了,因为污染已经清除了嘛。 如果你还继续用这个清洗剂往上抹,那是不是清洗剂又把它污染了? 所以,这个例子就告诉我们,清洗剂是用来清洗染污的,染污清洗之后这个清洗剂也要舍掉。 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一个例子。 所以我们要彻底地离欲,世出世间的一切欲望都没有,你的心地自然就清净了。 看深正念。 深正念就是生正定。 这个正定是什么? 就是《楞严经》里所说的首楞严大定。 这个定分作两种:一种是性定,就是自性本定。 一种是修定,你修行也可以修来禅定。 性定和修定有什么区别呢? 性定是自性本具的、永恒不变的这叫性定。 修来的定有失有得,它会失掉。 你可以把这个定修得来,但是它又很容易失掉,它和性定的区别就在这儿。 一个是永恒不变,一个是有失有得,可以失去。 在我们这部经里不讲定,本经不说定,说正念,用这个词,用意很深。 甚深的禅定怎么个修法? 念佛。 这个很深的用意是什么? 甚深的禅定怎么修得? 念佛就对了。 当知这一句佛号就是甚深深妙禅。 这时我们才忽然觉悟到,这一句佛号是正语,是八正道的正语,是密宗的真言。 除这一句之外,都是废话。 我讲到这儿的时候我就想,大家真的可能不太理解,因为下面我还要说什么呢? 除这一句之外都是废话,讲经也是废话。 同修们听到这儿可能会说,刘老师,你说讲经也是废话,你在这儿不正在讲呢嘛,你干嘛要讲废话呀? 怎么办呢? 现在不讲还不行。 这个废话讲了,如果大家醒悟了,那这个废话就免除了,就不讲了。 那不讲这废话干啥? 念一句阿弥陀佛。 我记着2014年我曾经说过,我说:从今年开始,我要开始重点转移,把重点由听经转移到念佛。 2014年我真是想这么转移的。 后来呢,我就想那我还讲不讲? 跟同修们还交流不交流? 我觉得现在,如果要是就不交流了,还有点为时早点,那就还得再说两年。 但是我的内心一直有这个念头,我想完完全全转移到念佛上来,我就想一心念佛求往生了。 但是目前看来还做不到。 那怎么办呢? 尽管是讲经也是废话,还是总比讲人是我非要强得多,那这个废话我暂时再说一段时间。 说什么是正语呢? 唯独念佛是正语。 这是真实的。 记住这句话:《无量寿经》是第一真经。 下一句净慧修梵行。 这一句经文是说,清净心中自然生智慧,智慧能让我们断疑生信,成就真信切愿老实念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净念相继,那是净慧。 记得前一段时间我跟同修们交流,我说现在我比较一下,净念相继和老实念佛哪一个更好一些? 咱们通俗地说吧,哪一个更好一些? 更容易检验? 我比较一下,我觉得净念相继要比老实念佛更容易检验。 为什么? 因为老实念佛,谁能站出来说我念佛不老实。 我看这样的人不多,都说自己念佛老实。 实际上有很多人念佛没老实,他自认为老实了,这就耽误事儿了。 他不老实念佛怎么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呢? 但是你要用净念相继这一条来衡量,那就比老实念佛要严密得多。 你是不是做到净念了,你是不是做到相继了,可能比老实念佛更容易检验一个人的念佛功夫。 这是我的一点小小的体悟吧。 下面看这一段经文:【愿我智慧光。 普照十方刹。 消除三垢冥。 明济众厄难。 悉舍三途苦。 灭诸烦恼暗。 开彼智慧眼。 获得光明身。 闭塞诸恶道。 通达善趣门。 为众开法藏。 广施功德宝。】这一段经文比较长,但是如果给它高度概括一下,它重点说什么? 重点就是把通往恶趣的门封闭,把通往极乐世界的门开启。 这一段经文用这两句话概括就可以了。 我们一句一句来看。 〖明济众厄难〗这个明济就是明智的济度。 众厄难呢? 就是种种的疾苦。 这个暗就是比喻无明等烦恼,它障蔽了自性的光明,使人愚昧无知。 那智慧眼是什么呢? 智慧眼就是五眼之一的慧眼,就是众生本来具有的如来智慧德能。 什么叫光明身? 就是清净的智慧身。 那功德宝是什么呢? 功德宝就是念佛有功,往生是德。 说往生是功,不退是德。 说不退有功,成佛是德。 它是渐次递增的。 是不是这样? 你看它前面是功后面是德,然后这个德又变成功,后面又有一个新的德,是这样说的。 这个宝是比喻这句佛号的无上功德。 所以功德宝是什么? 明白了,就是阿弥陀佛佛号! 下面几句连起来看:〖愿我智慧光。 普照十方刹。 消除三垢冥。 明济众厄难。 〗这几句经文是说教化众生的方法和作用。 前两句愿我智慧光。 普照十方刹,是方法。 后两句消除三垢冥。 明济众厄难,是作用。 所以这个经啊,你越读越觉得能读出味道来。 如果就泛泛地一读而过,真的可能你什么都得不到。 当你读的次数多了,每一次读诵这个经典你都会有新的收获。 在方法里告诉我们,佛法要依靠智慧不能依感情。 感情是迷,感情用事所造成的是六道轮回。 就是让我们依智慧不依感情,一定要把感情转变成智慧,处世、待人、接物,用理智不用感情。 我们现在生活当中,好多好多的事情都是用感情来处理的,不是用理智来处理的。 十方刹是指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 我们以理性平等接触对待一切众生。 什么是理性? 就是清净心、平等心,觉而不迷之心、净而不染之心。 我们学了这么多,怎么办? 学了要会用,如果学了不用,就一点意义都没有。 如果我们学了能够会用,使我们这一生的生命有目标、有方向、有意义、有价值,这样你才能有一个幸福、快乐、美满的生活。 消除三垢冥:这垢就是染污,心理的染污,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见解的染污,乃至于生理的染污。 这样严重的染污,人哪有不生病的? 染污是多方面的。 所以这个染污啊,简直是现在对我们来说有点防不胜防。 这部经典,《无量寿经》可以帮助我们消除一切染污。 这句话真的让我们很有信心,就是这一部经能够帮助我们消除一切染污。 那一切染污中最重的染污是什么? 贪、瞋、痴三毒。 这三毒的染污是最重的染污,是对人伤害最重的。 为什么我们有贪瞋痴? 是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因为这个。 所以,什么是假? 什么是真? 什么是邪? 什么是正? 我们掌握不了,因此才产生了贪瞋痴这三毒烦恼。 明济众厄难是说消除了种种的业障之后,才能明济众厄难。 明是明显、明白。 济是济度,救济的济,度化的度。 这两个字是济度、超越,就是超过去。 这里的一个关键字是那个明字。 这个明字从事上讲是明显、明白的意思;从理上讲是说一个人有智慧、有觉悟、有慈悲,就是说智、觉、慈这三点具足。 智、觉、慈是什么呢? 是光明。 大家都知道,佛法里,光、光明是代表智慧的。 说一个人的心里真正充满了大智、大觉、大慧,他身体是放光的。 可能我们有同修知道,读佛经读明白了,就是一个具有大智、大慧、大慈的学佛人,他的身体是放光的。 这个光是什么光? 是心光,是心光透露于外。 可能有很多同修看不着,但是学过气功的同修可能都知道,每个人的身体都有气,学气功管它叫气,我们佛门呢管它叫光,就是名称不一样。 如果说,一个真正的念佛人,他的心地放光,这个光有多大的作用? 就是一切妖魔鬼怪、邪神不敢接近,靠不近他,就是不能近前。 有的念佛人说,我老被附体,常常被这个鬼欺负,被鬼耍弄。 那你那个佛怎么念的? 你既然承认自己是念佛人,但是又常被鬼欺负、被鬼耍弄,说明什么? 念佛功夫不得力。 好像这句话太通俗了。 再进一步说,是你口里念佛,你心里无佛。 你口里念佛心里无佛,这样就造成一个什么结果? 那个鬼神它瞧不起你。 它瞧不起你,它就折磨你,折腾你,耍弄你。 不就这么个原因吗? 你要是一身正气,你心地放光,那个鬼神它恭敬你、礼拜你,它给你做护法。 你念佛功夫好,鬼神恭敬你;你念佛功夫不好,鬼神欺负你。 简不简单? 也很简单嘛。 为什么有人今天被附体了,明天被附体了? 你真得琢磨琢磨,你这么多年的佛是怎么念的? 有的老菩萨,我真都替你们着急,成天手里拿着念珠,不停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的都用追顶念佛法,追求那个数字,我一天念几万声。 实际你这么念,喊破喉咙也枉然呐。 因为什么? 你心里没佛呀。 是不是这样? 你们仔细琢磨琢磨,我说的有没有点道理? 下一句是说〖悉舍三途苦〗阿弥陀佛给予一切众生的真实利益,世尊是越说越清楚,越讲越具体,使我们生起对西方极乐净土的仰慕之心,这也是我们应该修学的地方。 我们不仅心愿要像阿弥陀佛,我们的德行也要效法阿弥陀佛。 所以悉舍三途苦这一句是明济众厄难的具体说明。 那众厄难是怎么来的? 贪、瞋、痴三毒感召来的。 这个大家都知道,贪心堕饿鬼,瞋心堕地狱,愚痴堕畜生,我们大家都知道。 现在偏偏有人心里明白腿打摽,明明知道贪心要堕饿鬼还是贪,明明知道瞋心堕地狱还是瞋、还是恨、还是怨,明明知道愚痴堕畜生,还不长智慧。 所以我们学佛的同修们,一定要消除贪、瞋、痴这三毒,否则,我们学佛求生西方极乐净土,真的是没有份儿。 你这一生几十年一晃就过去了。 为什么我们念佛念了这么多年,连个消息都没有? 因为我们念佛是口是心非。 口里念阿弥陀佛求往生,实际我们内心深处是贪恋这个娑婆世界。 这个也舍不得,那个也舍不得,什么都舍不得放下。 这是第一个障碍。 第二个障碍,天天搞人我是非。 就这一条,我记得我每次跟大家交流都要说到这一条,千万千万不要搞人我是非。 搞人我是非,你想求生极乐世界,你是一点儿边都沾不着了。 那你说我们念了一辈子佛,念了几十年,最后就因为我们爱搞人我是非,把自己往生大事耽误了,你说冤枉不冤枉? 所以这一条,反正我是有机会我就得跟大家叨咕叨咕,也就算苦口婆心吧,别搞人我是非! 你看人家是佛你就是佛,你看人家是菩萨你就是菩萨,你看人家是鬼,你本身你自己是鬼。 佛经里给我们说得多明确啊,为什么我们还要明知故犯呢? 老法师告诉我们说,如果我们这一生不能成就,你来生、你的将来比这一生要苦得多的多。 那我更确切地再补充一句,就是你来生或者以后的若干生,你还能够得这张人皮吗? 难呐! 佛经上告诉我们,成佛要比得人身容易。 翻过来说就是,得人身要比成佛更难。 这个还没听明白吗? 所以说你这一生如果你成就不了,你来生比这一生要苦得多。 比如说,你这一生你得的是人身,你来生很可能就得个畜生身,那你说是升了还是降了? 这个我们都会比较吧? 所以一定要今生了生死出轮回,不能等来生。 〖灭诸烦恼暗〗这里就是讲消业障。 消业障这个问题讲的次数很多了,怎么个消法? 怎么能把业障消除、消干净? 这个说的次数很多了,大家就记住,什么消业障最灵最快? 念阿弥陀佛! 〖获得光明身〗光明身是什么? 法身是光明身,身业清净就见性。 所以说起来这个成佛啊,真的不难,你身业清净就见性。 你说身业好不好清净? 只要你认真去做,不难。 但是你要不认真去做,那真是难上加难。 《楞严经》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与这里的光明身是一个境界,就是明心见性。 禅宗想达到这个目标不容易,后面还有一句,而且是相当的不容易。 我再说一下这两句话,禅宗想达到这个目标很不容易,而且是相当的不容易。 我们自己必须真正是上上根人,也就是上根利智,如六祖大师《坛经》里所说的上上根人。 还有一个条件,你是上上根人,你还得遇到真正的善知识来调教。 大家说难不难? 为什么说相当的不容易呢? 你自己首先必须得是上上根人,上中根人都没份儿。 听明白了没有? 然后你还得遇到真正的善知识来进行调教。 第三个条件,自己更要勇猛地精进才能达到这个境界。 如果你是修禅的,你对对号,这三个条件你是不是都具备? 第一个条件:上上根人。 第二个条件:遇到真正的善知识来调教。 第三个条件:自己能够勇猛精进。 这三个条件缺一个你都不行,尤其是第一个条件,你是不是上上根人? 我们从《坛经》里可以看到,六祖大师他一生教学,他是教化众生三十七年,跟他学习的人何止几千几万,真正学成见性的只有四十三个人。 这在中国禅宗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六祖之前没有过,六祖之后也再没有过。 也就是说,六祖大师三十七年的教学也只有四十三个人见性。 由此可见,非常非常难。 我在这里是用了两个非常,非常非常难。 净宗呢? 就是一句名号阿弥陀佛。 这个容易,不必是上根利智,你就是下下根人,愚夫愚妇都能达到成佛的这个境界。 你说哪个容易? 你怎么选择? 是不是得好好掂量掂量? 〖闭塞诸恶道。 通达善趣门。 〗这是说离苦得乐。 第一句肯定是离苦啊,把那个去恶道的门给他闭塞了,那就离苦了嘛。 把通往西方极乐世界的善门开启了,就得乐了嘛。 明心见性有什么好处? 有的同修说,老说明心见性明心见性,那明心见性究竟有啥好处啊? 这两句就是好处。 明心见性了,你自然地就闭塞诸恶道,就通达善趣门了。 你说还有比这个更好的好处吗? 这就是明心见性的好处,也就是佛所说的离苦得乐,永远远离恶道。 在这里再给大家解释两个疑点:一个疑点是,这里的恶道是不是指三途? 就是地狱、饿鬼、畜生? 不是的。 这里的恶道不是指三途。 如果你把它作为三途来解释,这不是佛的本意,这就是没解如来真实义。 这里的恶道包括什么? 包括人、天、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二乘、六道全都包括在其中。 这个过去听说过没有? 怎么人、天、阿罗汉、辟支佛、菩萨都是恶道呢? 在《无量寿经》里,这里的恶趣、恶道,不是单指三途范围这么广的。 我记得前几天跟同修们聊天的时候,说了一句,我说:那七地菩萨呀,看六地菩萨那都是恶道啊。 这个很不容易理解,但事实确实是这样的。 这是一个疑点。 再说,什么是三善道。 善趣是指成佛之道,这叫善趣,这叫善道。 不是指人、天、阿修罗,这不是三善道嘛。 在《无量寿经》里的这个通达善趣门的善趣是指成佛之道,不是指三善道。 所以我们要清楚这个概念。 在《无量寿经》里应该是这样说,我们所说的三善道还是恶道。 儒家是这样说的止于至善。 那究竟这个至善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呢? 佛法把至善的标准告诉我们,至善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这回明白了吧? 什么叫至善? 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没有比这个更善的了。 这两句话的境界我们要深刻地领会。 我们自己得到利益之后,一定要帮助别人,要辗转教化,让更多的众生离苦得乐,圆成佛道。 这是我们真正的学佛人应该做的,不可以自私自利。 下面两句话:〖为众开法藏。 广施功德宝。 〗这个我们怎么样来理解? 就是说,我们学佛感念佛恩、感念老师的恩德,那我们怎么样对佛尽孝道? 我们怎么样报答老师的恩德? 只有一个方法弘法利生。 诸佛的心愿,就是要把这个法门、把这部经,介绍给一切有缘众生,使一切有缘众生在这一生当中究竟得度,这是报佛恩、报师恩。 所以,我们报佛恩、报师恩,怎么样弘法利生? 就是这两句为众开法藏。 广施功德宝。 这两句话你做到了,你就是真正的了不起的对众生的大布施。 布施给众生的不是什么普通的东西,也不是无价的法宝,世出世间的所有珍宝和这个布施都比不上。 因为这个法宝特别的殊胜,能让一切众生永脱轮回,圆成佛道。 这一点是决定不假的。 所以,我们怎么样报佛恩? 这回知道了,弘法利生。 用什么方法弘法利生? 为众开法藏。 广施功德宝。 那下面我们还得说说,那法藏是什么? 怎么个开法? 这个法藏,就是这部《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法藏。 把《无量寿经》给众生讲清楚讲明白,就是为众开法藏。 那再说广施功德宝。 功德宝是什么? 功德宝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名号就是功德宝。 你把名号介绍给一切有缘众生,你就是广施功德宝。 多简单! 什么叫法藏? 《无量寿经》。 什么叫功德宝? 阿弥陀佛佛号。 你把这两个介绍给一切有缘众生,你就是在为众开法藏。 广施功德宝。 下面看这一段经文:【如佛无碍智。 所行慈愍行。 常作天人师。 得为三界雄。 说法师子吼。 广度诸有情。 圆满昔所愿。 一切皆成佛。】这几句话是说什么意思? 我一句句来给大家说。 第一句:〖如佛无碍智〗这是告诉我们要智同佛,就是我们的智慧要和佛一样,如佛无碍智。 第二句:〖所行慈愍行〗这个是什么意思? 就是告诉我们慈悲同佛,让我们的慈悲心和佛一样慈悲。 第三句、第四句:〖常作天人师。 得为三界雄。 〗这是让我们行同佛,就是我们的行为、行持要和佛一样。 下一句:〖说法师子吼〗这个很清楚,就是让我们说法同佛。 因为佛说法就是狮子吼,让我们说法要和佛一样,也是狮子吼。 这几句重点的话就是这个意思。 这是说什么呢? 我们的心愿、德行要向佛看齐,我们学佛要学得像,要学得跟佛一个样,愿自己的智慧跟佛相同。 佛是有无碍的智慧的,那我呢,也要有无碍的智慧。 你做到了这一点,你就是智同佛,这是如佛无碍智的意思。 后面几句我跟大家说了,所行慈愍行这是慈悲同佛。 佛是大慈大悲的,大慈大悲表现在什么情况下? 冤亲平等。 这句话非常重要,为什么我重点强调这个冤亲平等? 就是好多同修这一条做得不够,包括我自己在内。 这个简单地说呢,就是我们还觉得自己很慈悲,实际遇到一些问题呢,我们那个慈悲心,就大大的不够慈悲了。 比如说,喜欢的,我对他慈悲;不喜欢的,我对他就不慈悲、就不平等,我讨厌他。 那你说,我们这个心,能和佛同样的慈悲吗? 那差得太远太远了。 怎么样做? 唯有清净平等的慈悲才是大慈大悲。 我们平时老说大慈大悲,我们自己也希望和佛的慈悲一样,到落实的时候就差劲了。 所以我们得在行上加把劲,一定要做到冤亲平等。 就是你最看不上眼儿的,你对他就越要平等、越要慈悲。 那有的同修说:那我本来就看不上他,你还让我慈悲,你不难为我吗? 那我这么说吧,你不是要学佛吗? 你不是要作佛吗? 那你要学佛要作佛,你必须得做到冤亲平等。 你做不到这一点,你学佛没学像。 是不是这样? 下面说:常作天人师。 得为三界雄。 这就是说的行要同佛。 佛示现在世间,生在帝王之家。 大家都知道,生在帝王之家,他命中就是要当国王的,但是他舍弃了王位,去当老师,做一个纯粹的义务老师。 可能现在一说到这儿,一说讲不讲报酬,有很多人都说,现在谁不讲报酬啊! 还当什么义务老师? 那不是傻帽吗? 那现在怎么办呢? 就需要傻帽,我们学佛还真得学这傻帽。 现在有的人说,现在别说报酬啊,不要报酬啊,报酬低了还不干呢。 现在不有个新名词儿吗? 叫跳槽。 这个我听了以后我觉得,过去这个词儿没有,说现在跳槽,说这个单位给我的钱三千,那个单位给我三千五,那我不搁这个单位呆,我得跳到那个单位去。 这个就是说报酬低了,那我得跳那个报酬高的啊。 所以说这个东西啊,学佛啊,在生活当中每一件事儿,都可以看出他学佛的功夫到什么程度了。 不遇到什么事情看不出来。 大家都差不多嘛,你也学佛我也学佛,你念佛我也念佛,就是在节骨眼儿上,在真格的那个事儿上,你才能看出一个人修行的功夫。 是不是这样? 佛是教众生一生成佛。 教的什么法门? 信、愿、持名。 今天我们也把这个法门教给众生,和佛度众生没有两样。 我们平时说大雄宝殿,这是佛讲经说法的地方。 佛是三界的大英雄,这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学佛,德要同佛,就是我们的德行要同佛。 佛是三界的大英雄、大导师。 我们学佛要学佛这个。 说法师子吼,这是说法同佛。 师子吼是比喻,那个狮子是兽中之王,狮子一吼,那小动物吓得腿都发软。 用来形容狮子的威德。 佛一说法,一切邪魔外道都被降伏。 《楞严经》是这样说的,说: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邪师说法多不怕,怕的是没有正法。 若有正法,大家听了之后比较比较,自然就有所选择。 有很多学外道的,听了佛法之后,皆能回过头来。 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末法时代,它的特点就是这样,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你能控制得了吗? 那太多了,恒河沙有多么多呀? 但是有一句说,邪师说法多不怕,怕的是什么呢? 怕的是没有人说正法。 是不是这个道理? 你邪师说法说你的,只要有人说正法,大家听了之后一鉴别,他不就知道哪个是邪,哪个是正了吗? 他就不被那邪师诱惑了,他得到的就是正法了。 这不就好了吗? 所以现在真是希望更多更多的人能出来讲经说法,弘扬释迦牟尼佛留给我们的正法。 我们要了解千经万论阐扬的是什么? 就是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千经万论,阐扬的是什么? 四个字,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给我们讲什么? 四个字,阿弥陀佛。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用什么给无量无边的众生开法藏? 也是一句阿弥陀佛。 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狮子吼。 我们念佛的同修们,你们知不知道,你们每天念阿弥陀佛,你们每天都在狮子吼。 你知道吗? 你可能说:哎呀,那我不知道啊。 我就念阿弥陀佛啊。 这回我告诉你,你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狮子吼。 你念无量无边的阿弥陀佛,你就一直在狮子吼。 你说你这个念佛的功德该有多么大? 可是你自己却不知道。 念佛人如果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你的心和境就相应了,你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不要小瞧了我们念一句十句阿弥陀佛呀。 有的人总是希望十方诸佛、护法善神,保佑自己、保护自己。 我告诉大家,求是没有用的。 你真正念这句阿弥陀佛,你不用求,佛菩萨、护法善神,他自己主动来保护你、护佑你。 你信不信? 你试试看。 真的是这样,你求求不来。 你授戒,五戒,每一戒是有五个护法善神护佑你。 你破了一戒,走了五个;破了两戒,走了十个;你五戒全破了,二十五个护法善神都走了。 你求是求不来的。 只要你守戒,二十五个护法善神要护持你一个人,那还有跑吗? 那就看你破不破戒,你守不守戒。 守戒,护法善神护佑;破戒,护法善神远离。 就是这样。 为什么有人,今天这个不顺了,那个不顺了,好好检点自己,你又犯了什么错,你又破了什么戒,这是你自己的问题。 所以说,师父老人家这么多年弘扬正法,老人家的心念和阿弥陀佛是一样的,就是愿无量无边的众生能够远离疾苦,圆成佛道。 我向师父老人家学习,这也是我自己的心愿。 〖圆满昔所愿。 一切皆成佛。 〗这两句话非常了不得,不可思议。 说大愿、宏愿,大在哪? 宏在哪? 就在这两句话,圆满昔所愿。 一切皆成佛,尤其是后一句一切。 包不包括我们? 包括。 所有的众生都包括在内,都要成佛。 这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的核心、重点。 所以说,最不可思议的就是这一句一切皆成佛。 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在这一句里显露得无边无际,你怎么想都想不到边儿。 所以,阿弥陀佛这个念佛法门,是一切皆成佛的法门。 这名号功德是什么呢? 这个名号功德就是一切皆成佛的名号。 四十八愿的本体。 又一个名词出现了,本体。 四十八愿的本体是什么? 还是这一句一切皆成佛。 大家看,人们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你看佛给我们讲的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最后讲到本体,就这一句话一切皆成佛。 下面看下四句经文:【斯愿若克果。 大千应感动。 虚空诸天神。 当雨珍妙华。】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这四句话,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的时候,他有一个求,求什么? 求感应。 有的同修听了又疑惑了,那阿弥陀佛发愿的时候,他咋也求感应呢? 一说感应不就和神通连在一起吗? 这回真是这样的,在这儿我给大家说说,阿弥陀佛求的什么样的感应。 这个咱们得知道。 因为什么要求感应? 阿弥陀佛是让这些感应来给他做证明。 证明什么? 证明他的四十八愿是真的,是真实不虚的,不是假的,他是要求这个感应。 那这个感应都求谁了呢? 他求十方一切诸佛菩萨,求他们的感应。 那让十方世界一切诸佛菩萨怎么个感应法呢? 用这上的词大千应感动,三个字应感动。 那怎么个感动法呢? 第一个感动就是十方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极力宣扬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 这是第一个求的感应。 我再说一遍,就是第一个感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极力宣扬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 怎么宣扬? 讲《无量寿经》,宣讲《无量寿经》。 这个答案给了吧? 这是第一个感动。 第二个感动,没有一尊佛菩萨不劝众生念佛求生净土。 这是第二个感动的表现。 这是诸佛菩萨赞扬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感动的具体表现。 这是求佛菩萨的两个感动。 第一个表现是什么,第二个表现是什么,我刚才说清楚了。 这是第一个求感应,求佛菩萨的感应。 第二个求谁的感应? 求诸天梵众的感应。 诸天梵众见到这个事实,生起无量的欢喜心来护持供养,也就是护持正法。 前面讲的是诸佛菩萨的弘扬,这里又见诸天护法。 表面看一切诸佛菩萨弘扬阿弥陀佛的本愿,弘扬《无量寿经》,一切诸佛都念阿弥陀佛。 那你想,实际上这是护持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众生的根本法门。 这根本法门是什么? 成佛的法门。 哪个法门是成佛的法门? 念阿弥陀佛。 所以是一切诸佛如来都极力提倡、极力护持,所以是诸天梵众的感应。 这也是阿弥陀佛当年发愿的时候求感应的一部分。 阿弥陀佛没有我执、没有法执,他与一切众生是一不是二,自他不二。 阿弥陀佛是什么? 是法界全体。 一切诸佛怎么能不护念? !一切龙天善神怎么能不拥护? !下面具体的这一段经文,大家看:【佛告阿难。 法藏比丘。 说此颂已。 应时普地六种震动。 天雨妙华。 以散其上。 自然音乐空中赞言。 决定必成无上正觉。】刚才我不说嘛,要求诸天梵众的感应吗? 这一段经文里就告诉我们了,怎么个感应法? 后面有一句应时普地六种震动。 天雨妙华。 这个下雨的雨啊,在这里念y,第四声,它作动词讲,就是从上往下降的意思。 先说说这个六种震动是什么。 我们听佛经、读佛经的时候,经常遇到六种震动。 这六种震动是一种现相。 是哪六种震动呢? 第一个是动;第二个是起;第三个是涌(涌动的涌);第四个是震;第五个是吼;第六个是击(就是打击那个击)。 具体说,这个动是动摇,起是上升,涌是波动,这三种是形变。 再往下看,震是有声,吼是巨大的声音,击如撞击之声,这三种是声变。 这就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六种震动。 这个偈子才说完,这个感应立刻就现前了,说明什么? 说明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愿愿真实,没有虚愿。 在这里要有一个重点,前面一共是十一首偈颂,这十一首偈颂是谁说的? 是阿弥陀佛亲口宣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的。 那就是说两尊佛,一尊佛亲口宣说,一尊佛负责为我们转述。 实际上转述和阿弥陀佛亲说没有两样。 所以我们说,这四十八大愿,这个《无量寿经》,是世尊与阿弥陀佛两尊佛共同宣说的。 这就是又一个不可思议。 这个六种震动是比喻什么? 是比喻人心的震动,是心地的震动,生大欢喜心就震动。 可能好多好多同修还没有理解到,因为我们没有切身体会。 那个天雨妙华是说什么呢? 天上下那个雨都是花,妙花纷纷下,而且是在空中悬着的,你说该有多么漂亮吧! 下到一定的时候,它就像一个伞盖似的,悬挂在上方,特别美。 所以我们说,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呀,真是怎么说都说不尽,不亲身经历,你是表达不出来的。 最后一句是〖决定必成无上正觉〗这句话是收尾了。 决定就是没有怀疑,一定是这样的。 必成,又一次肯定。 这样的词汇在别的经典里很少能见得到,特别是决定必成这四个字,说得是斩钉截铁。 这在这一部经里见到过多次,在别的经典里极少见到。 所以说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的第一经,能依教奉行你就决定成佛,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能不能成就,不在别人在你自己,完全在你自己。 大家想想,在2014年《净土大经科注》第一集里,老法师说过这样一段话,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这段话是这样说的:我更希望同学们真正发心,我们取得西方净土,就在这次第四回,这一年中完成。 完成之后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没有挂碍。 不管是寿命到还是不到,都得自在。 寿命没有到,不要了,可以提前往生;寿命到了,我们还想在这个世间表法,那是阿弥陀佛最欢喜的一桩事情,他会延长你的寿命。 这一段话是老法师在2014年《净土大经科注》第一集里说的一段话。 我当时听了这段话以后,我非常震动,我记得我当时写了一篇交流稿,题目叫做《抓好三件事,今年不空过》。 为什么写那篇交流稿? 就针对老法师这一段话,提醒大家,2014年是不平常的一年。 老法师说得多明白呀,你这一年,我们取得西方净土,就在这次第四回,这一年中完成。 这三句重点吧? 听没听懂? 现在四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那一次的机会有多少人抓住了? 又有多少人错过了? 记得我写那篇体会交流,我就想提醒大家,今年千万别空过! 你能不能在这一年中有所收获? 我的心意是这个。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懂了我那篇心得交流。 如果你们现在再拿出来看一看,再对对老法师这一段话,你们就明白了我当时用心良苦。 所以有多少人又空过了? 我们自己对照一下自己,你是抓住了,你还是空过了? 那么那一次如果你空过了,没抓住,这一次怎么办? 老法师又在第五回讲大经科注。 这个是第几回我不敢说,按顺序是第五回,下面还有多少回我不知道。 那第四回如果你错过了,这个第五回你能不能抓住? 这一次师父讲的,那全是重点中的重点,一句话,告诉你怎么样成佛。 就这一句话,你听懂了吗? 你如果这一次再错过了,又空过了,我说你这次可是真的空过了。 不是这一把空过了,是这一生空过了。 可能有同修说,老师,你说得是不是太严厉了,那不给我们留一点缝儿啊? 不是我不给你们留缝儿啊! 时间不允许呀! 是不是啊? 你多大年龄了? 你还有多少个四年? 你看上一次到这一次四年,那还有多少个四年允许你这么徘徊呀? 没空了! 是不是这样? 所以我在这里用四个字:望君深思! 后面我搁的一个是叹号,望君深思! 不深思,秃噜秃噜又四年过去了。 我不知道你还有几个四年,反正我自己是估摸我自己没有几个四年了。 第七品经呢,就讲完了。 下面,我想给大家归纳一下这一品经文的几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法藏比丘建立的是必至无上道的超世志。 超世表现在:其一,法藏比丘所发的四十八愿愿愿互融。 每一愿都包含其他的四十七愿,愿愿都是这样,这是不可思议。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愿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就是一愿,任何一愿都是这样,这是真正的超世。 其二,法藏比丘发愿不但要成佛,而且还要超越十方一切诸佛,那是真正的无上道。 这里所说的无上道,不是在菩萨之上,而是在诸佛之上。 所以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阿弥陀佛,称之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是第一个重点。 第二个重点,阿弥陀佛在无量劫中积功累德,建立了依正庄严的西方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有福不是他一个人享,不是他一家人享,不是他一国人享,他要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共享。 极乐世界人人有份,包括你,包括我,也包括他,就看你愿不愿意去。 这是第二个要点。 第三个要点,阿弥陀佛用平等法普度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以平等法成平等佛。 这是不可思议的,这是一切经典里所没有的,也是一切诸佛世界里所没有的。 阿弥陀佛发普济诸穷苦的悲心大愿。 我们要知道,众生究竟有哪些穷苦呢? 我把那几个穷苦再简要地跟大家说一下:一,没有依靠。 生命苦短,人生无常,人命在呼吸之间。 这是穷苦之一。 二,没有智慧。 要认清聪明和智慧,两者完全不相同。 聪明是妄想分别起作用,智慧是清净心起作用。 我们一定要鉴别什么是世智辩聪,什么是真正的般若智慧。 没有智慧,这是第二穷苦。 三,没有方法。 现在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是,用什么方法使家庭美满,用什么方法让社会和谐,用什么方法让国家富强、人民安乐,用什么方法让世界和平,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可是所有的人都一筹莫展,没有办法,这是穷苦。 那到底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呢? 答案是肯定的,有办法。 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在《无量寿经》里。 四,烦恼不能断,智慧不能开。 这是穷苦。 阿弥陀佛要帮助众生拔除诸穷苦,我们该怎么办? 你是接受阿弥陀佛的帮助,还是拒绝阿弥陀佛的帮助? 何去何从,速速选择。 这是第三个重点。 第四个重点,我们学习效法阿弥陀佛,要做到以下几点。 有的同修说了,您老说效法阿弥陀佛,我们怎么学呀? 这回我归纳整理一下:第一,心同佛。 就是大慈大悲,清净平等觉。 第二,愿同佛。 普愿众生皆成佛。 第三,德同佛。 胸怀虚空法界众生,佛氏门中不舍一人。 身口意三业清净。 第四,行同佛。 用《无量寿经》和阿弥陀佛佛号教化一切众生。 第五,智同佛。 要像佛一样有无碍的智慧。 第六,慈悲同佛。 大慈大悲,冤亲平等。 第七,说法同佛。 说法师子吼。 广度诸有情。 今天的课延长了将近二十一分钟,因为这一节课内容比较多,耽误大家时间,对不起! 抱歉! 感恩大家! 阿弥陀佛! 发布时间:2024-05-04 08:36:49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3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