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刘素云:无量寿经_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31集) 内容: 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31集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 阿弥陀佛!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十五品经文,这品经文的题目是:【菩提道场第十五】这一品经文,是四十八大愿中的第四十一大愿树现佛刹愿的成就,主要是介绍阿弥陀佛讲堂旁边的菩提树。 所以,今天,大家跟随我继续旅游,去看看阿弥陀佛讲堂旁边的菩提树是什么样子。 先看下面这一段经文:【又其道场。 有菩提树。 高四百万里。 其本周围五千由旬。 枝叶四布二十万里。】用白话文解释一遍: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讲堂的周围有菩提宝树,高达四百万里。 其树身粗大,周围一圈儿便有五千由旬。 它的枝叶向四周伸展的范围有二十万里。 这里面有一个词叫〔其本〕是指什么? 是指树的主干。 开头的一句:〖又其道场〗这个道场有三层含义,我们下面就说说。 第一层含义,是指佛成道的处所,这叫道场。 像印度的菩提道场,就是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成佛的处所,所以我们称它为道场。 这是第一层意思,佛成道的处所。 第二层意思,是修行的方法。 这个对我们来说是比较新鲜的。 修行的方法,就是研习、修学的方法,也可以称为道场。 这是第二层含义。 第三层含义,供佛的处所。 现在佛虽然不在世,我们供养佛菩萨形像的场所,也可以称为道场。 还有,学道的地方也能称为道场。 在我们国家,普遍地称寺院为道场。 我们这里所说的道场,就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处所,叫道场。 就是前面有三层含义,后面告诉我们,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场,就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处所。 在这里呢,我们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什么问题呢? 有人问,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处所在哪里? 刚才我们不是说吗,我们这里说的道场,是指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处所。 那有人就问了,那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处所,又在哪里呢? 大家可能想,西方极乐世界人那么多,数都数不清,而阿弥陀佛只有一位,那些人到哪里去听经啊? 一位阿弥陀佛,那么多人都要去听阿弥陀佛讲经,到哪儿去听呢? 我们要知道一个道理,是什么呢? 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特别的世界。 注意这个词,是一个特别的世界,特别就是与众不同。 前面我们已经讲了西方极乐世界许许多多超胜的地方、特殊的地方。 现在,我们在这里又遇到这个问题了,那又特殊在哪里呢? 答案是这样的:阿弥陀佛不是一个身,他有无量无边的应化身,他有无量无边的道场。 他可以化现在一切道场,为一切大众讲经说法。 这就是标准答案。 我再说一遍,同修们仔细听。 阿弥陀佛不是一个身,他有无量无边的应化身,他有无量无边的道场。 他化现在一切道场,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 这个答案就明确了。 因为什么? 因为境界是随着阿弥陀佛的心念自然转变的,所以阿弥陀佛的道场遍及国土,处处都是。 尽虚空遍法界都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道场,那我们娑婆世界,自然也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道场。 我们在《观经》里可以看到,几乎每一处七宝树下,都看到西方三圣在那里讲经说法。 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虽然多,没有一个不是天天在阿弥陀佛身边听经闻法的。 佛没有离开他,他也没有离开阿弥陀佛。 这是西方极乐世界一个不可思议的无比殊胜。 下面看这三句经文:〖高四百万里。 其本周围五千由旬。 枝叶四布二十万里。 〗这几句经文,总体地说,是说树的高大庄严。 大家想,这个菩提树高四百万里。 我们想一想,就用我们的思维想,这四百万里该高到什么地方了? 再说那树的主干,我们用粗细来说,就是树干的粗是五千由旬。 然后它的枝叶一散开,范围是二十万里。 我们平时都说,到树荫底下去乘乘凉,这个树荫可真是大二十万里。 如果说这个树高四百万里,打一个比方说,就是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到月球这个距离,可能都不足四百万里。 那如果我们想从地球搭一座桥到月球,这一根菩提树的主干就足够了。 我们这么一想,可能稍微好理解一些。 所以说,一根树干就可以从地球到月球搭一座桥,你说这是不是真的不可思议。 看下面一段经文:【一切众宝。 自然合成。 华果敷荣。 光晖遍照。 复有红绿青白。 诸摩尼宝。 众宝之王。 以为璎珞。 云聚宝锁。 饰诸宝柱。 金珠铃铎。 周匝条间。 珍妙宝网。 罗覆其上。 百千万色。 互相映饰。 无量光炎。 照耀无极。 一切庄严。 随应而现。】这一段经文比较长,但是它的意思很简单。 我们听了这段经文以后,眼前就又出现了一幅一幅的美丽画面。 用白话文翻译一遍:这个菩提树是由一切宝物自然合成的。 它的花果繁荣茂盛,并且放大光明,遍照一切处。 又有红、绿、青、白等摩尼宝,这个摩尼宝是众宝之王,以此做为璎珞,由云聚宝锁成的钩链,来装饰菩提树旁边的宝柱。 大家跟着我的思路走,你就看到这个美丽的画面了。 金珠铃铎遍悬于菩提树的枝条之间,珍稀奇妙的宝网罗覆在菩提树的上面。 由于它是众宝所成的,所以有百千万光色交相辉映,自然发出无量的光芒,照耀之远没有极限。 一切庄严之相,随着众生的心念自然应现。 这一段经文整个来说,就是这样的意思。 我们看看几个比较难理解的词语:第一个词语〔敷荣〕:这个敷是开放的意思;荣是繁茂旺盛。 〔摩尼宝〕就是我们翻译的如意宝。 〔璎珞〕是用珠宝缀成的装饰品,点缀用的。 〔云聚宝锁〕:云聚宝是一种宝的名称,由云聚宝锁成的钩链,称云聚宝锁。 〔宝柱〕是指树的主干。 〔金珠铃铎〕:金是纯金;珠是珍珠;铃是铃铛;铎是铃中的木舌,用以击铃使它发声,这是其中的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这个铎是大铃。 它有两个意思,这个铎。 〔周匝条间〕就是遍悬于菩提树的枝条之间。 〔罗覆〕是罗列遍覆。 〔互相映饰〕是彼此相照,互相辉映。 〔光炎〕即是光耀的意思。 〔无极〕是没有极限。 我们看下面四句经文:〖复有红绿青白。 诸摩尼宝。 众宝之王。 以为璎珞。 〗红、绿、青、白这四种颜色是原色,就是无量的色彩都是由这四种颜色配起来的。 这个摩尼宝呢,就是我们所说的如意宝。 这个我们在电视里有时候看到,有的电视剧里就有这种东西如意宝。 这种宝呢,它的特点是能随人的心意而变化。 比如说,你喜欢什么颜色,它就变作什么颜色;你喜欢什么形状,它就变成什么形状。 所以说,这种宝是众宝之王,是一切宝里最好的、最殊胜的、最微妙的,因此称之为王。 下一句以为璎珞,璎珞我们平时都认为是挂在身上的装饰品,在这里璎珞不是挂在身上的,它是挂在树上的装饰品。 在极乐世界,因为这种东西太多太多了,不足为奇。 那要在我们这个世界,这璎珞都是珍宝,是不是这样? 在西方极乐世界,它就不足为奇了。 下两句是:〖云聚宝锁。 饰诸宝柱。 〗这两句不是那么太好理解。 如果用我们现在的语言去解释它,不是那么个意思;如果不用现代的语言去解释它,又表达不出来,大家又想像不到。 所以就尽可能地说,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 这个宝柱是什么? 是栏杆,我们说就像栅栏吧,栏杆。 一排栏杆在拐弯的地方,都有一根柱子。 这个我们想,我们用人间的话说,你夹这个杖子,是不它有拐弯的地方? 每当拐弯的地方,都有一根立柱,起固定的作用。 这个柱子是比较粗一点的。 这个云聚宝锁就是在接头的地方,用我们人间的话说,就是接头的地方形成一个直角,然后用螺丝一拧,它就固定了。 那我这么说,有同修可能会笑的,说刘老师,西方极乐世界有金属吗? 有木头吗? 那肯定是没有的,只能用咱们人间的这个来打个比方跟大家说。 一切都是众宝合成的,而且不是用人工来做的,是不是这样? 所以怎么能想像出来这个东西的美丽。 然后往下看:〖金珠铃铎。 周匝条间。 〗铃铛我们世间有,这个一说大家都能想像得到。 这个铎呢,就是大一些的铃铛,那就是大铃铛、小铃铛。 这些装饰在哪儿呢? 是在网与网之间。 不但很美,而且风吹动的时候,它就自然奏乐,非常好听! 你想我们家的那个铃铛,你要是开窗户、开门,风一吹,它不也互相碰撞吗? 一碰撞,它也发出非常好的声音哪。 但是我们那个铃铛,和西方极乐世界那是没法比的。 所以它那个音乐呢,非常好听,我们的人间音乐没法比。 这个周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在枝条之间都有这种装饰。 我想,怎么说能给大家说明白,让大家有切身感受。 比如说,我们现在过圣诞节,虽然是外国的节,现在我们中国,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也喜欢过这个圣诞节。 圣诞节都喜欢有一棵圣诞树,我们把圣诞树用什么装饰? 五彩灯泡,是不是啊? 比如说一些红包,孩子们喜欢的小玩具,都可以挂在这个圣诞树上嘛。 然后电灯泡一亮,闪闪发光,特别美丽。 这个只能启发大家来想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个美景。 我们的圣诞树,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装饰,那是没法比拟的。 只是用来提示一下大家,往这方面想。 下面看:〖珍妙宝网。 罗覆其上。 〗它那个罗网,是从树上整个从顶上盖下来的,所以它用个覆。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人世间也有罗网。 听说北京故宫,它上面也用那个网覆盖,是起保护作用的。 而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网,它不是起保护作用的,它这个网是起装饰作用的。 所以它那个网的作用和我们的网作用是不一样的,它的功能不同。 下面几句:〖百千万色。 互相映饰。 无量光炎。 照耀无极。 一切庄严。 随应而现。 〗这几句经文是总说。 总说什么? 总说西方极乐世界一切庄严。 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是本有的家珍,不是向外求来的。 你只从心性当中求,它自然就现前。 到外面去求,是求不来的。 色彩太多、太美,美不胜收。 为什么? 因为它是众宝和合而成,而这众宝又都放光,它的光又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你说,这个词是不是非常准确照耀无极。 因此西方极乐世界,不需要日光,不需要月光,也不需要灯光。 为什么? 它所有的万物都放光,连大地都是放光的,因此,称为光明世界,也称为香光世界香光庄严。 这都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 这一段是说宝树,重点是说菩提树。 句句真实,没有一句妄语,我们要完全相信。 看了这菩提宝树,看了这各种装饰点缀,我们心里有没有一幅美好的图画? 看下一段经文:【微风徐动。 吹诸枝叶。 演出无量妙法音声。 其声流布。 遍诸佛国。 清畅哀亮。 微妙和雅。 十方世界音声之中。 最为第一。】这一段经文比较容易理解,它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微风徐徐吹拂,摇动菩提树上的枝叶,发出无量妙法音声,传遍十方佛国。 闻者清净、舒畅,悲心智慧油然而生。 音声微妙,安和雅正,在十方世界的音声中是无与伦比的。 这一段主要是说音声。 看下面几个词:〔徐动〕是慢慢地吹动。 〔清畅哀亮〕:清畅是清净舒畅;哀亮,哀是悲哀,亮是明亮。 这里的哀亮是说,闻者都能发大慈悲心,都能开智慧。 〔和雅〕:安和雅正。 这一段经文是说宝树之德。 咱们人讲德,这树也讲德。 这一段是说宝树之德,奇妙不可思议。 因为枝叶花果都是众宝所成,微风吹动,音声自然就像我们的风铃那样,音声特别美妙好听,类似我们世间的交响音乐。 我们世间的音乐不能讲法,西方极乐世界的音声是讲法的。 你想听什么,它就给你说什么。 这真是妙不可言,不可思议,所以称为极乐世界。 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音声是说法的。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生活环境恶劣,苦不堪言。 就拿人事环境来说吧,已经恶到了极处。 人与人之间不能和睦相处,你争我斗,尔虞我诈,没有真诚可言。 一切以利为重,为了利益,什么亲情、友情、爱情都可以置之不顾。 这种情况近一二十年来是越演越烈,真是可怕之极! 我们现在看看我们自己,看看我们的周围,是不是这样? 过去有一个词,叫同床异梦。 虽然睡在一个床上,但是两个人做的梦是不一样的。 现在看看我们,好多时候,这个词都是非常准确的。 就连夫妻两个,现在有多少人不是同床异梦? 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现实。 比如说,现在很多老人心不安,很多原因。 但是据我了解,老人心不安最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因为儿女不和。 可能我这么说,很多老人都深有感受。 为什么儿女不和,仍然是你争我斗? 无非是争父母的那点儿所谓的财产。 实际现在父母有多少财产? 但是不管多也好、少也好,当老人在世的时候,儿女们已经开始争夺了,别说等老人走了以后。 所以有时候我就想啊,过去说尸骨未寒,有的可能父母走了,真是尸骨未寒,儿女们已经打翻天了。 你就说,让老人在天之灵都不得安宁,你说这样的儿女是不是大不孝? !西方极乐世界环境殊胜美妙,人人心地清净,那清净心感应的必然是清净土。 我们现在念佛人多,往生的少,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心不清净。 我们用不清净的心念佛,怎么念都不能往生。 那有人会说,那你为什么还让我们念佛呢? 不能往生,那不白念了吗? 如果你用清净心念佛,你一定能往生;你不用清净心念佛,你也不白念。 为什么呢? 你可以得六道里的福报。 那六道里的福报,要看你自己本身的修养。 比如说,你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你修的是上品的五戒十善,慈悲喜舍,你来生得天福,你升天享天人的福报。 这是你修上品的五戒十善;如果你修的是中品的五戒十善,你来生可以得到人间的福报;如果你修下品的五戒十善,是得阿修罗的福报。 这个层次,我今天讲的还是比较清楚的。 念佛一定是要得福的,这一条是肯定的。 如果你没修五戒十善,你所得的福报是什么? 就是说,你没有修五戒十善,因为你念佛,你也会得到福报,你这个福报是到哪去享呢? 到饿鬼道、到畜生道里去享,享这个福。 我说了四个层次。 那有人说了,那饿鬼道、畜生道我可是不愿意去,怎么那里还有福报呢? 对了,那里你可以去当个小官儿。 什么官儿呢? 你到饿鬼道,你可以去做城隍,你可以去做土地。 大家想一想,你是愿意去当城隍,还是愿意去当土地,还是愿意去西方极乐世界作菩萨、作佛? 你一对比你就知道了,那你就知道你该怎么念佛了,你该怎么修行了。 看下面两句:〖其声流布。 遍诸佛国。 〗西方的一切万物,没有一样不是随心所欲的。 心一动念,想听什么就听什么,因为法音是流遍其国的。 这一段是讲什么? 讲树能说法。 我们娑婆世界的树,找不出来一棵树能说法。 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树能说法,不单是树能说法,花草树木、小鸟,一切万物都能说法,你说殊胜不殊胜? 《阿弥陀经》上告诉我们,极乐世界的众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这些个树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 所以,树说法、鸟说法,你说是不是阿弥陀佛在说法? 这回听明白了。 下两句:〖清畅哀亮。 微妙和雅。 〗前一句清畅哀亮,是音声之美。 后一句微妙和雅,是告诉我们节奏一点儿不乱。 前面表音声,后面表节奏。 这能启发智慧,帮助我们断除烦恼、断除妄想。 断除妄想之后,智慧自然就现前了。 下面两句:〖十方世界音声之中。 最为第一。 〗论说法,音声美妙动人,容易令人开悟。 十方一切诸佛世界说法的音声善巧,都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 如果我们现前的境界,法音是指什么说的? 法音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再扩大一点,就是这部《无量寿经》。 这回我们确切地知道什么叫法音。 法音是一句佛号、一部《无量寿经》,这是诸佛所宣扬的第一法音。 看下面一段经文:【若有众生。 睹菩提树。 闻声。 嗅香。 尝其果味。 触其光影。 念树功德。 皆得六根清彻。 无诸恼患。 住不退转。 至成佛道。】这一段经文是说:如果有众生见到了菩提树,听到宝树宣演佛法的妙音,闻到它散发出来的宝香,尝到了它果实的美味,身体接触到它的光明,以及忆念宝树的种种功德,都能够得到六根清彻,永断烦恼忧患。 所以在修行上能安住于不退转,直到圆满成佛。 看下面几个词句:〔清彻〕是清净明彻。 这一段经文是说什么呢? 说树能给众生真实的利益。 六根,因为宝树都能得到不退转,都能得到成佛的利益,这真是不可思议! 为什么能做到这点呢? 这几个词解释完了,大家就明了了。 刚才说清彻是清净明彻。 眼见是眼根。 眼见菩提树的形色,这是一个根。 下面〔闻声〕:这是耳根听到宝树说法的声音。 第三个闻香:这是鼻根。 树有香味,西方极乐世界一一物品都是宝香合成,所以那个世界是香光世界,有无量的宝香。 第四个〔尝其果味〕:这是舌根。 下一个〔触其光影〕:这是身根。 〔念树功德〕:这是意根。 上面所说的,就是我们经常谈到的六根。 那你想,六根接触的是这样的殊胜无比的境界,你说这六根能不清净吗? 六根所对外面的六境,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尘境。 我们现在六根所对的六境是尘境,是对的六尘。 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完全是性德的开显。 六根根性它是缘外面的性境,根性缘外面的性境,所以皆得六根清彻,清净到了极处。 看下面两句:〖住不退转。 至成佛道。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会退转,念念增长道心。 我们在这个世间,时时刻刻都在退转,进一步甚至要退十步,你说哪能成就得了? 为什么会退转? 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让我们生烦恼,往生极乐世界,真的没有把握。 因为你烦恼不断,而且是天天在增长。 特别是我们今天看不上这个,明天看不上那个,与人不能相处,你这样念佛怎么能往生? 难了,遥遥无期。 所以,我这一段时间,几乎天天跟大家说,千万不要搞人我是非,不要看不上这个,不要看不上那个,那真是耽误你自己往生成佛的大事! 你为什么看不上别人? 是你的妄想、分别、执著给你的障碍。 你不把这个障碍除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没有份儿。 蕅益大师讲得好,境缘无好丑。 境缘两个字,这个境是物质环境,这个缘是人事环境。 蕅益大师告诉我们,说人与物没有好丑,没有善恶,没有是非,没有邪正。 那这一切好丑、善恶、是非、邪正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从你自己的心里生出来的。 所以,会修行的人,一接触到外面的境界,心一动念,他立刻回光返照。 返照什么? 是我自己错了,不是外面错,这是会修行的人。 不会修行的人,就是自己全对,外面全错。 这个就是不会修行。 那几句名言,前两天我说了,六祖惠能大师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相左。 这真的是几句名言,我们都非常熟悉了,已经成为我们的口头禅了。 但是,光口头说不行,必须要在生活中真正地把它落实。 学佛从哪里学起? 从做人学起。 如何能用清净心、平等心,跟一切人、事、物相处,我们要从这里修起。 你的境界是清净的、是平等的,你的自性自然就现前了。 这时候你会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福德同时显现。 就是智慧、福德在你的心清净之后,它同时都会显现出来的。 佛门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这两句话怎么理解? 性德现前,真的有求必应。 注意了,性德现前,真的有求必应,有时候你不求,佛菩萨自然来应。 我说到这儿,可能有很多同修不理解,不是有求必应吗,怎么不求还应呢? 这就是菩萨、佛慈悲到极处的具体体现,他知道众生需要什么,你不求他,他都来应。 举一个例子。 我姐姐往生之前,有佛菩萨点化我,告诉我说,姐姐往生有障碍,而且这个障碍很大。 告诉我八个字,让我退则是进,以静制动,就这八个字。 我后来跟大家说,我说这是佛菩萨给我的八字方针,给我的定心丸。 告诉我这八个字之后,还告诉我,掀不起大浪翻不了船,韦驮菩萨亲自护法。 大家想,这样的话,我是绝对编不出来的。 因为我心里有底了,所以在我姐姐往生过程当中,尽管遇到了那么大的障碍,我真是稳稳当当,把我姐姐安稳地送往生了。 所以,从这一点,我就特别相信,就是当你的性德现前的时候,你真的是有求必应。 有时候你不求,佛菩萨主动来应。 我这一次,我刚才跟大家说的,就是佛菩萨主动来应的,我没有求。 我能做到,我相信我的同修们,你们也能做到。 再说一说,什么叫性德,什么叫修德。 性德是你自性的自然流露,它不是修来的,它是长久的,是用不尽的,这是性德。 修德,是你修来的。 修来的,有时候它会失去,它不是永远保持不变的。 这是修德和性德的非常大的一个重要的区别点。 所以说,我们的性德,如果你现在能够透露出来那么一分分,这按老法师的话说,你的性德能够透露出一分分,你都受用大自在了,你就得大自在的受用了。 如果你透露出来的是多多分,刚才咱们不是分分嘛,向外透露,如果你能透露得多一点儿,恭喜你,你成佛了! 所以,我们的性德多么重要! 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的性德,通过我们的学佛把它开显出来。 所以我们的性德,一定要通过我们学佛、念佛,把它开显出来。 下面一段经文:【复由见彼树故。 获三种忍。 一音响忍。 二柔顺忍。 三者无生法忍。】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因为看见菩提树的缘故,立刻获得了初地至八地大菩萨所证的三种境界。 音响忍是一、二、三地菩萨们的境界;柔顺忍的柔顺是四、五、六地菩萨的境界;无生法忍是七、八、九地菩萨的境界。 如果你到了无生法忍,你已经证得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简单说说这三种忍:〔音响忍〕是信难信之理而不惑为忍。 就是这个难信之理你能够信,你心里不生疑惑,这就叫音响忍。 闻法悟道,知一切法不实,如空谷回响,名音响忍。 这是简单说,大家先了解一下。 〔柔顺忍〕:对顺境不起欢喜心,对逆境不起瞋恚心,从顺、逆境中证得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叫柔顺忍。 〔无生法忍〕是以真实的智慧,安住在不生不灭的事实真相中。 这三种忍都是地上大菩萨证得的境界,大家看,这三种忍是大菩萨们证得的境界。 这一段经文,是非常具体地说到真实的利益。 这三种忍,六根缘宝树就都能得到。 大家想,这三种忍是大菩萨们证得的境界,我们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三种忍我们立刻全都得到了,你说这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太殊胜了! 就是你看见菩提树,这三种忍你就都证得了。 眼见色得三种忍;耳听声得三种忍;鼻嗅香得三种忍;舌尝味得三种忍;身触其光影得三种忍;乃至于忆念这树的功德,也得三种忍。 这真实的利益,实在是太多、太大、太殊胜、太不可思议! 这三种忍是不是一般修行人梦寐以求的? 在西方极乐世界,得来全不费工夫。 这句话大家听明白了,这三种忍是我们修行人梦寐以求的,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得来全不费工夫。 我举个例子给大家说,说什么呢? 比如说,有一句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个大家都经常说。 是不是心里对这几个字、这句话有真正的认识呢? 不一定。 那如果你真的认识到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说你还争什么? 有人曾经跟我这样说,他说,刘老师,我也知道,死了以后带不去。 但是我现在的想法就是,死了以后我能不能带去我不管,现在我活着,我就想拥有。 你看,这几个字他知道。 他说死了以后能不能带去我不管,我现在活着,我就想拥有。 那我再跟你说一句,你说你想拥有,你能拥有得了吗? 不说别的,我给你打个比方,比如说你晚上睡觉,你两眼一闭,咱别说你死,先说你睡觉两眼一闭。 两眼一闭之后,你说什么东西是你的? 什么东西都不是你的了! 你说你为了拥有,你自己给自己加了多大的压力! 你说你自己的负担该有多么重! 你的烦恼该增加了多少! 你就为了你所谓的你要拥有,你把所有的快乐和自在全都抛弃了,你说你是聪明? 还是智慧? 还是愚痴? 有这样一个例子,就是一年前吧,我在看电视的时候,看了这么一个报导,那应该是真人真事。 南方的某一个城市,有一家花两百万买了一栋房子,我估计是别墅吧,两百万买的。 然后又花了一百万,把这个房子装修好了。 装修好了,一家三口人,夫妻带着一个孩子,就住进去了。 住进去不久,三口人全死了。 怎么回事儿? 中毒了。 就是装修材料有毒,没等这个毒消尽呢,人就进去住了,所以三口人都死掉了。 大家想想,他拥有了没有? 拥有了房子,但是命失掉了。 拥有了房子,失掉了生命,你说哪个重要? 是不是还是生命比那房子重要。 我再给大家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来到这个道场以后吧,去年十月份,不就是有这个提示嘛,就说我该讲《无量寿经》。 当时呢,这面的护法居士非常上心吧,非常认真负责。 她跟我说,她说:老师,讲《无量寿经》是一个大事,我得弄一个录影室录像。 我说:用不着,咱们就随便找一个小房间,给它收拾收拾,就可以了。 我说:以前小于给我录像,不也都是那么简单吗? 也没有什么录像室啊。 她说:不行。 因为什么呢? 我住在这个地方啊,它离飞机场比较近,每天那个飞机都要起落若干次,那个声音确实很大。 我说:这个也不要紧,咱们再想办法克服。 她总觉得讲《无量寿经》是一件大事,不甘心,所以就弄了一个录影室。 不是特别复杂的,也不是特别简单的,中档的吧,弄了一个录影室。 因为当时有点儿着急,就赶快进住吧。 录影室建好的第一天晚上,把卫生打扫打扫,第二天我们就进去录音录像了。 当时,因为我嗅觉不灵敏,我闻不着味儿。 同修们说那个味儿挺大,行不行? 我说没事儿,我闻不着味儿。 结果就在那儿录了十一集,就是《真情无限》的那一个专题,还有后面《智者非凡》这一个专题,两个一共是十一集。 但是,到最后我是越来越有感觉了。 什么感觉呢? 我仍然是闻不着味儿,但是我觉得我气短,上不来气了。 尤其是那个《智者非凡》,如果同修们要注意认真看,到后面的两集,尤其是最后的那一集的后半段,我几乎都要坚持不下来了。 我就采用开快车的方式,赶快给它说完。 所以那两个专题,就是在我中毒的情况下给大家讲的。 所以,可能大家一看,老师这一次好像精神状态不是太好。 你们要看出来了,那就对了。 因为什么中毒了呢? 甲醛中毒了。 那个甲醛中毒啊,真的挺厉害的,就是上不来气、眩晕。 因为我从来没眩晕过,我不知道眩晕啥滋味儿,这回我可知道了,整个房间都是转的,不是晃的,是转的。 所以我告诉大家,以后谁家装房子,装修完了一定要放它个几个月,半年一载的,然后人再进去住,这样是比较安全的。 我说这个事儿,那大家是不是应该提起警觉? 后来我中毒了,这面的护法居士真吓坏了,把老师整中毒了。 我说:没关系,过些天就好了。 那我现在不是挺好的吗? 我说:你不听老师话,你就吃亏了吧? 不让你整你非得整,你要不整这个东西我能中毒吗? 我们后来都当玩笑来说了。 所以现在呢,我给大家讲《无量寿经》是又弄了一个小屋,这个比原来那个更简单了。 我说那个屋看看行不行,那个屋比这个屋大。 因为这个屋吧,有的时候都感觉到机器有点儿伸展不开。 我现在主动要进住了,护法居士坚决不让了,说:我可不敢让你去了,再去再一次中毒可咋办? 我说:不至于,还有佛菩萨保佑呢,是不是? 所以说,这些东西呀,就是你追求的那些东西,有的时候就一点用都没有,完全没必要。 我是一贯主张,把复杂的事儿变简单,大道至简。 千万别把简单的事情变得那么复杂。 老法师曾经给我们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台大,那就是台湾大学呗,有一位老教授,他是教考古学的。 这个老教授他教了几年书,过的是比较清苦的生活。 后来这个老教授他就开始做生意。 做什么生意呢? 专门出版古书。 因为他有方便条件,他和故宫历史博物馆这些人关系都比较密切,因为他是考古学教授嘛。 所以呢,他的方便条件就是可以把博物馆里的古书借出来影印,然后出版。 他就做这个买卖的,赚了不少钱。 这个东西我不知道为什么,怎么那么赚钱,赚了不少钱。 他赚了钱以后他开始干什么呢? 买房子,置不动产。 老法师出家不久,有人告诉他,告诉咱们老法师,那个某某教授啊,他现在已经买了五十多栋房子了。 这五十多栋是个什么概念? 我想像不出来。 再过几年哪,就更不得了了,至少他能买一百栋房子。 再过一二年,这个教授死了。 辛辛苦苦地拼命赚钱,买了五十多栋房子,你说他拥有了没有? 既拥有又没拥有,对吧? 说拥有了,他买到手了;我说他没拥有呢,他人死了,你说这房子还归他吗? 不归他了。 这是老法师给我们举的例子。 在这里,我用这个例子告诉大家,真不知道为谁辛苦为谁忙,这句话好好掂量掂量,我真不知道你为谁辛苦为谁忙! 所以说,这几种忍我给大家说了,然后又给大家举例子,不知道大家这一次能不能够有所受益。 我们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真的提起来,假的放下。 看下一段经文:【佛告阿难。 如是佛刹。 华果树木。 与诸众生。 而作佛事。 此皆无量寿佛。 威神力故。 本愿力故。 满足愿故。 明了。 坚固。 究竟愿故。】这一段经文,佛告诉阿难,极乐世界,如是稀有不可思议的宝树、花果都做佛事,使见闻的人能够破迷开悟,这都是无量寿佛的威神力、本愿力、满足愿、明了愿、坚固愿、究竟愿所成就的。 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有这样的殊胜? 都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成就的。 这一段经文就是告诉我们,宝树、花果都做佛事。 在我们这个世界,怎么做佛事? 现在老法师经常提倡,要把宗教的佛教回归于教育的佛教。 就是说我们现在做的所谓的佛事活动,有点儿偏离释迦牟尼佛的正轨了。 解释这么几个词语:〔佛事〕:佛是觉悟的意思; 事是事业。 合起来,佛事是指讲经说法,令众生破迷开悟,这叫佛事。 〔威神力〕指弥陀果德威神之力。 〔本愿力〕指弥陀因地所发四十八愿之愿力。 〔满足愿〕是四十八愿愿愿圆满了。 〔明了愿〕是智慧,指弥陀的愿都是智慧所成就的。 〔坚固愿〕是指弥陀永远精进,没有退转的坚固的愿力。 〔究竟愿〕就是帮助所有众生一生平等成佛的大愿,这叫究竟愿。 佛告诉阿难:〖如是佛刹。 华果树木。 与诸众生。 而作佛事。 〗这几句经文是叙事,叙述事情,事实真相确实如此。 佛事是什么? 是讲经说法,教化众生。 名词没有错,现在不也叫佛事吗? 名词没有错。 但是现在的佛事内容变了,变质了,不是原来的那个意思了。 从前佛事是教学,讲经说法。 现在我们一听到佛事,往往立刻就想到了寺院里做经忏佛事,超度死人,这个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 真正的佛事,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讲经说法,教化众生。 现在的佛事,经忏佛事,超度死人。 所以老法师多年来,一直是力倡要把宗教的佛教回归到教育的佛教,并且身体力行,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老人家的功德无量无边,真不愧是一位可遇不可求的当代圣僧! 看下面几句:〖此皆无量寿佛。 威神力故。 本愿力故。 满足愿故。 明了。 坚固。 究竟愿故。 〗这段经文是总说,是阿弥陀佛的神力、愿力变现出来的。 就是我们今天这一品经文所说的这些内容是怎么来的? 是阿弥陀佛的神力变现来的,是他的愿力变现来的。 这个满足愿故啊,就是说阿弥陀佛愿心圆满了,愿心具足了。 四十八愿的展开即是无量的行愿,所以我们读了这一品经文,学习了这一品经文,我们是不是应该信念更加坚定?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应该是我们不变的信念、不变的愿力。 隋唐时代的大德呀,他们对《无量寿经》的赞叹,是这么说的,《无量寿经》是大乘中之大乘,一乘中之一乘,这不是普通的法门。 修学这个法门的,皆是不可思议的根器,不是普通的根器。 最后这两句话,包括我们所有的同修们。 你们选择了这个法门,隋唐大德说皆是不可思议的根器,不是普通的根器。 你现在认识你自己了吗? 你不是普通的根器,你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这样的信心和愿力会更加坚固的。 下面,我们说一说这一品经文的几个重点:第一个重点,这一品经文介绍阿弥陀佛讲堂旁边的菩提树。 这些树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树说法就是阿弥陀佛在说法。 十方一切诸佛世界说法的音声善巧,都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 法音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就是这一部《无量寿经》,这是诸佛所宣扬的第一法音。 第二个要点,极乐世界是一个很特殊的世界。 阿弥陀佛有无量无边的应化身,有无量无边的道场。 他可以化现无量无边的化身,到无量无边的道场,为无量无边的众生讲经说法。 尽虚空遍法界,都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道场,这是不可思议的无比殊胜。 第三个重点,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性德现前,真的是有求必应。 有时候不求,佛菩萨自然来应。 修德与性德不同。 修德是修来的,不是自性本具的,修德会用得尽。 性德不需要修,是自然的,是自性本具的,是用不尽的。 性德现前,受用自在,使我们能够不退成佛。 第四个要点,在西方极乐世界见到菩提树,就可以证得三种忍: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 从中证得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非常具体的真实利益。 念佛法门真的是难信之法,念佛法门是一切法里的真实法。 这是这一品经文的四个重点。 这一节课的交流就到这里了。 感恩大家! 阿弥陀佛! 发布时间:2024-05-04 08:49:03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3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