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难道您是位已成就如来智的大菩萨?因哀悯受苦众生而转生此浊世广演《妙法莲华经》! 内容: 难道您是位已成就如来智的大菩萨? 因哀悯受苦众生而转生此浊世广演《妙法莲华经》! 难道您是位已成就如来智的大菩萨? 因哀悯受苦众生而转生此浊世广演《妙法莲华经》! 难道您是位已成就如来智的大菩萨? 因哀悯受苦众生而转生此浊世广演《妙法莲华经》? !您是否过去已经供养了十万亿佛? 并且在诸佛所中成就宏大誓愿? 答案都在此经中,由佛亲口回答您吧! 摘自《妙法莲华经》经文原文,功德浩瀚殊胜无比! 一: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二: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乃至合掌恭敬。 药王! 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愍众生故,生此人间。 (佛亲口告诉药王,应该知道这些人曾在过去生中供养过十万亿个佛! 并在这些佛的国土中成就了他们的宏大誓愿! 只因为他们怜悯一切众生! 所以才转生到人间来! 多么殊胜啊! 您正也是如此的吧? !) 三:“药王! 若有人问:‘何等众生,于未来世当得作佛? ’应示:‘是诸人等,于未来世必得作佛。 ’何以故? 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 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哀愍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分别妙法华经。 何况尽能受持、种种供养者? (药王,如果有人问哪一类众生在未来世当得作佛? 你就应该为他们指出:是这些人未来世必当作佛! 为什么呢? 若善男女对于法华经,甚至只是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用种种各种供具来供养此经,甚至只是合掌礼拜。 此人,就是一切世间所应该瞻仰尊奉的人! 应该受到如同供养佛一样的恭敬供养! 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本已经成就了至高无上的如来智慧,只因哀悯众生,而发愿生此世间! 来广泛演说,分别讲解妙法莲华经。 受持一句尚且如此,何况能全部受持,用种种供具供养的人? ) 四:“药王! 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度后,愍众生故,生于恶世,广演此经。 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 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 (药王,你应当知道这些人,本已经成就了如来佛智,但他们自愿舍弃了这种清净的果报,发愿在我灭度之后,要怜悯受苦众生! 故而再转生这个恶浊的世界! 来广泛演说这部《法华经》! !! 如果这些善男女,在我灭度之后,能私下为另外一人讲说法华经! 甚至只讲一句,当知此人就是如来佛的使者! 受如来佛的派遣! 执行佛的使命! 讲一句尚且如此,更何况在大众之中广泛宣传,弘扬此经? ) 五:“药王! 其有读诵法华经者,当知是人以佛庄严而自庄严,则为如来肩所荷担。 其所至方,应随向礼,一心合掌,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肴馔,作诸伎乐,人中上供,而供养之,应持天宝而以散之,天上宝聚应以奉献。 所以者何? 是人欢喜说法,须臾闻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药王! 若有人读诵法华经,应当知道此人能得到佛一样的庄严,就好比如来佛将他荷担在肩上,无论他到什么地方,人们都应该向他致礼。 一心合掌,恭敬供养,尊重赞颂。 并以种种人间最上等的供具供养他! 还应用天上的宝花散在他的身上! 因为这人就是天上的宝聚,理应受到如此的奉献和供养。 为什么呢? 因为此人喜欢说法,众生即使在很短的时间内听他说法,即可最终证得至高无上,圆满无碍的如来圣智! ) 七:药王今告汝,我所说诸经, 而于此经中,法华最第一。 ” 尔时佛复告药王菩萨摩诃萨:“我所说经典无量千万亿,已说、今说、当说,而于其中,此法华经最为难信难解。 “药王! 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与人。 诸佛世尊之所守护,从昔已来,未曾显说而此经者;如来现在,犹多怨嫉,况灭度后? (此经是十方诸佛最重要。 最奥秘的法藏,是不可随便向外传授的,所以十方诸佛一齐守护此经,始终未曾向外显说,如今佛说出了此经,招来了很多怨恨和嫉妒! 我在时尚且如此,何况我灭度后? ) 八:“药王! 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 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 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 (这样的人具有很大的信心力,志愿力和各种善根之力。 他们往昔广修福德,种下善根,故能坚信并志愿奉持此经。 你应该知道这些人常与佛在一起,为如来佛以手摩顶,以德加被! ) 九:其有众生求佛道者,若见、若闻是法华经,闻已信解受持者,当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十:此经是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神力所护故。 文殊师利! 是法华经,于无量国中,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受持读诵? ” 十一:又,阿逸多! 若有闻佛寿命长远,解其言趣,是人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能起如来无上之慧。 何况广闻是经、若教人闻,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书、若教人书,若以华、香、璎珞、幢幡、缯盖、香油、酥灯,供养经卷,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能生一切种智。 十二:又复如来灭后,若闻是经而不毁呰,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信解相,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斯人则为顶戴如来。 十三:是故我说:‘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供养经卷,不须复起塔寺,及造僧坊、供养众僧。 ’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其德最胜,无量无边。 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疾至一切种智。 若人读诵受持是经,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复能起塔,及造僧坊、供养赞叹声闻众僧,亦以百千万亿赞叹之法赞叹菩萨功德,又为他人,种种因缘随义解说此法华经,复能清净持戒,与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无嗔,志念坚固,常贵坐禅得诸深定,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问难。 十四:阿逸多! 若复有人,语余人言:‘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 ’即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利根智慧,百千万世终不喑哑,口气不臭,舌常无病,口亦无病,齿不垢黑、不黄、不疏,亦不缺落,不差、不曲,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粗涩、不疮胗,亦不缺坏,亦不喎斜,不厚、不大,亦不黧黑,无诸可恶。 鼻不匾[匚@虒],亦不曲戾,面色不黑,亦不狭长,亦不窊曲,无有一切不可喜相。 唇舌牙齿悉皆严好,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人相具足,世世所生,见佛闻法、信受教诲。 “阿逸多! 汝且观是,劝于一人令往听法,功德如此,何况一心听说、读诵,而于大众为人分别、如说修行? ” 十五: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 十六:若我于宿世不受持读诵此经、为他人说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于先佛所,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说故,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十七:宿王华! 此经尔时,药王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 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法华经者——若读诵通利,若书写经卷——得几所福? ” 佛告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八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 于汝意云何? 其所得福,宁为多不? ” “甚多,世尊。 ” 佛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是经,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读诵、解义、如说修行,功德甚多。 ” 能救一切众生者,此经能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 如清凉池! 十八::宿王华! 汝当以神通之力守护是经。 所以者何? 此经则为阎浮提人,病之良药。 若人有病,得闻是经,病即消灭,不老不死。 宿王华! 汝若见有受持是经者,应以青莲花盛满末香,供散其上。 散已,作是念言:‘此人不久必当取草坐于道场,破诸魔军,当吹法螺、击大法鼓,度脱一切众生老病死海。 ’是故求佛道者、见有受持是经典人,应当如是生恭敬心。 ” 十九:世尊! 若有菩萨得闻是陀罗尼者,当知普贤神通之力,若法华经行阎浮提,有受持者,应作此念:‘皆是普贤威神之力。 ’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当知是人行普贤行,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深种善根,为诸如来手摩其头。 二十:普贤! 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如从佛口闻此经典;当知是人,供养释迦牟尼佛;当知是人,佛赞善哉;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手摩其头;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衣之所覆。 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 二十一:普贤! 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若有人见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应作是念:‘此人不久当诣道场,破诸魔众,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法轮、击法鼓、吹法螺、雨法雨,当坐天人大众中师子法座上。 ’ “普贤! 若于后世,受持、读诵是经典者,是人不复贪著衣服、卧具、饮食、资生之物,所愿不虚,亦于现世得其福报。 是故,普贤! 若见受持是经典者,当起远迎,当如敬佛。 ” 发布时间:2024-05-09 13:42:46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3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