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玉林通琇禅师悟道因缘 内容: 玉林通琇禅师悟道因缘湖州报恩玉林通琇禅师,磬山天隐圆修禅师之法嗣,俗姓杨,常州江阴人。 通琇禅师十九岁投磬山天隐圆修禅师出家,并受具足戒,后奉命充当侍者,随堂坐香。 一天晚上坐香,还未开静(坐香完毕,击板为号),通琇禅师便走出禅堂,来到丈室。 圆修禅师见了,便问:今日香完何早? 通琇禅师道:自是我不去坐也。 圆修禅师道:见甚道理不去坐? 通琇禅师道:即今亦无不坐。 圆修禅师闻言,蓦地从案头上拈起《石屋录》,问通琇禅师:者(这)个是甚么? 通琇禅师道:却请和尚道。 圆修禅师道:你不道,教老僧道。 通琇禅师道:情知和尚不敢道。 圆修禅师道:《石屋录》。 我为甚不敢道? 通琇禅师道:随他去也。 圆修禅师道:赃诬老僧! 通琇禅师一时无言以对,透过不得,不觉泪如雨下。 那天晚上,通琇禅师从丈室退出之后,站在圆修禅师的单寮附近,一夜未曾合眼,心里一直想着圆修禅师前面所说的话。 到五更的时候,圆修禅师将他唤进寮房中,安慰道:不用急,我为你举则古话。 当初有个庞居士,初见人时,也似你一般,孤孤迥迥,开口便问人不与万法为侣者是谁。 马祖当时为甚踏向前一步,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与汝道? 通琇禅师道:某有一颂。 圆修禅师道:汝颂云何? 通琇禅师遂呈颂云:不侣万法的为谁,谁亦不立始亲渠。 有意驰求转睽隔,无心识得不相违。 圆修禅师道:不问你不侣万法,要你会一口吸尽西江水。 通琇禅师一听,言下大悟,遂拂袖而出。 从此以后,通琇禅师机辩大发,凡有诘问,皆当机不让,应对无滞。 通琇禅师悟道后,一度于蓉城江干闭关隐修。 适逢圆修禅师移住武康报恩寺接众。 圆修禅师多次飞书敦促通琇禅师云:老僧在报恩,精神日不如前,当知我必不久人世。 得书即来,有最要语分付。 通琇禅师收到圆修禅师的书信之后,即出关前往报恩,觐省圆修禅师。 刚到报恩,见了圆修禅师,通琇禅师先不作礼,却直接走近前,叉手而立,说道:狂儿国土,父不容过(这个是狂儿的国土,即便是父亲,亦不许经过)。 者(这)个峰头,还是老汉住处么? 圆修禅师道:你且站下脚,与你道。 通琇禅师一听,蓦地掀翻香案,拂袖而出。 圆修禅师于是高声道:将拄杖来! 通琇禅师远远地应声道:剑去久矣! 第二天,圆修禅师上堂说法。 维那师准备白椎(击椎白众),通琇禅师喝住道:待我问了话白椎。 说完,通琇禅师便问圆修禅师:昔日大唐国里无禅师,而今国里还有么? 圆修禅师拈起拄杖,作棒打的样子,说道:看棒! 通琇禅师于是大喝一声,圆修禅师亦喝。 通琇禅师接着又大虽一声,转身说道:不是狂儿多意气,只因曾透上头关。 说完,便退出。 圆修禅师于是大喝一声,通琇禅师亦喝。 这时,维那师开始白椎。 通琇禅师遂高声说道:叹死气! 通琇禅师得法后,初住湖州报恩。 后奉清世祖(顺治皇帝)之召入京,于万寿殿大弘祖道。 曾作《客问》一册,深得清世祖之嘉许。 清世祖特封赐他大觉普济能仁国师之号。 通琇禅师晚年回到浙江,于西天目山,创建禅源寺。 后于康熙乙卯年(1675)七月,圆寂于江苏淮安之慈云庵。 享年六十二岁。 有《玉林通琇国师语录》十二卷行世。 发布时间:2024-05-18 09:45:36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3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