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首愚法师:禅净密都通于无念、无住、无相 内容: 首愚法师:禅净密都通于无念、无住、无相首愚法师:禅净密都通于无念、无住、无相 禅宗以“无念为宗,无住为本,无相为体”,我觉得这禅宗两个字应改成佛法。 修道的人要不要达到无念呢? 不到无念不要谈正知正见;不到无住,不要谈解脱;不到无相不要谈慈悲。 那么,修净土念佛要不要这样? 通通一样,“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念佛要不要念到无念呢? 当然要。 念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这不就是无念? 这不就是“净念相继”了吗? 念佛要能够“都摄六根”,才能无住,才能解脱。 念佛的人要不要无相? 当然要无相,不然如何达到常寂光土。 所以我最近有个构想,禅林过去有夏安居、冬安居,我给它改个名,夏天叫“夏令净密禅七”,净是净土,密是密宗,这名字净密禅七,禅净密都有,代表八万四千法门。 如果是冬天,就叫“冬令净密禅七”。 一般以为禅七比较高,佛七比较低,那有这一回事? 禅七、佛七,不就都是佛法的终极修行吗? 你高,高到那里? 有高出无念、无住、无相吗? 没有。 见地透彻了,才能达到无念境界;修证工夫到圆满了,一定是无住了;行愿到达最圆满境界,当然是无相了。 无相才能慈悲喜舍,没有无相你慈悲喜舍不了的。 而这三者不就是修证佛法的见地,修证和行愿吗? 我们准提法门代表准提观音中的,道道地地的观音法门,念佛法门有离开观音法门吗? 没有离开的。 观音法门,不管禅、净、密,不到“入流亡所”,那来的无念? “入流亡所”自然就无念,“入流亡所”就可无住了嘛! “入流亡所”就能通无相了嘛! 这些通通融会贯通在一起了,这才是真正的佛法。 分宗分派若太执着,则画地为牢,自己找自己麻烦。 所以说“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这是《楞严经》的话,下手方便,文字相不同,阿弥陀佛四个字,观世音菩萨五个字,本师释迦牟尼佛七个字,这是文字相有异而已,但毕竟境界又有何不同呢? 所以叫“佛佛道同。 你说那个佛高? 那个佛底? 高的话,比较圆满,低的话比较不圆满,不圆满怎么成佛呀! 没这个道理。 因此说,我们修准提法一定要修到无念,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才能够真正的得到佛法精髓。 能够念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就可上达到“明心见性”的境界。 不思善,不思恶,你才能够解脱,你才能够自在。 能够修练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唉! 天下没有让你特别喜欢的人,也没有让你特别讨厌的人,此心常平等,平等才解脱,解脱才能周济纷争不已的世间,周济得好。 第廿二卷第二期 ? 2003年十一月 发布时间:2024-06-01 19:15:17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4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