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法华经讲解第一品 内容: 我们都知道法华经一共是有二十八品的,每一品都为我们讲述了非常多的大道理,只要我们坚持去修行法华经就能够深入的了解到其中的内容,并且还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很多的好处。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法华经讲解第一品吧,希望能够下面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妙法莲华经,传入震旦,信受甚盛。 初在南方风行,南北朝时,有光宅、嘉祥诸师弘扬;隋时,天台智者大师集其大成,尤阐发无遗。 继则贤宗诸师亦甚提倡,李唐之际乃大振于北方。 慈恩大师著有玄赞四十卷,讲者多宗之。 宋元以降,玄赞佚失,数百年来讲此经者,大都仅依台、贤二教。 近时海上交通,始将玄赞一书从日本取回重刊。 今以大众因缘,复在北方讲演,故依据之。 讲演经文之前,有三问题须解释之:一、五乘一乘孰为权实:本经以一乘为宗,就佛出世本怀而言,唯一大事因缘,无二、无三。 如一雨之所润,一地之所生,故应以一乘为实,五乘为权。 然众生机类各各不同,如三草、二木形相互异,故应以五乘为实,一乘为权。 又就佛法言,众生根性虽有差别,然昔以实相为体,如三草二木不离一地所生。 就众生法言,实际理地虽平等无二,然离种种差别亦无所谓平等,如一地即是种种山川草木,非除去山川草木别有一地。 是以各就一方面言,或以五乘为实,一乘为权,或以五乘为权,一乘为实,皆不违理。 二、佛性有无孰为权实:就各种经论中,有谓一切有情皆有佛性;阐提不得作佛者,权巧之谈。 有谓众生实有五性差别;言皆有佛性者,乃诱导不定性众生权巧之辞。 兹以二门解说之:一、就理性行性言:理性则一切众生皆同,以理性即一相无相平等不二之真如性,亦即佛性,故无一众生不完全具足。 因众生性与佛性本无二故,皆同一实相故。 行性则一切众生不必皆同,以一切众生相乃种种业行所成,业行既异则众生界应各自成差别,故佛性不必皆有。 以上二义,各具一理,皆真实了义也。 二、就现实门展转门言:吾人现前一念上,观察过去之过去及未来之未来,众生种性皆各不同,决定有五性差别。 若于十法界展转缘起上观察,则非有决定性。 唯识论上,种子有本有、新熏两说,本有之种子虽不完全,因新熏则可成故。 由以上二门,可知众生皆有佛性,其立言虽贯,均不违理。 三、大乘一乘之异同:此问题,在经论无有明文,而学者每以大乘在三乘之内,以一乘超三乘之外。 依本经言,一乘当即大乘也。 大有二义:一、大对小而言,然小为大之方便,证小果后回心向大,则无大小之相对。 二、大就法体言,法体无二亦无不二,强名为大,或名为一。 故大乘与一乘,无二无别。 关于法华经讲解第一品的相关内容就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们在修行法华经之前,一定要先去了解下法华经讲解,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去修行法华经,并且还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其中的内容。 以上都是个人理解,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希望大家能够谅解。 发布时间:2024-06-05 09:22:40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4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