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故事:人的声气 内容: 佛教故事:人的声气 有一学僧请示盘珪禅师道:“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气短心急,曾受师父指责,我也知错要改,但因心急已成为习气,始终没有办法纠正,请问禅师,您有什么办法帮我改正习气呢? ” 盘珪禅师非常认真的答道:“你心急的习气,如果能拿出来,我帮你改正。 ” 学僧道:“现在不会心急,有时会忽然跑出来。 ” 盘珪微微一笑道:“那么,你的心急,时有时无,不是习性,更不是天性;是你触境而生的,本来没有,因境而生。 若说父母生给你的,你是太不孝了;父母生给你的,只有佛心,其它没有。 ” 盘珪禅师一生接待学人,不说佛法,不说禅法,只是要求你自己应具有的佛心和高贵的道德。 后来,盘珪禅师圆寂后,一位住在寺院旁的盲人对参禅的学僧说道:“我虽是瞎子,看不到对方的面孔,但却能从对方说话的音声判断他的性格。 通常,我不但可以在一个人对幸福者或成功者的祝福语中,听出他的嫉妒声气,也可从他对不幸者或失败者所发出的安慰语中,探出他的得意和满足声气,彷佛他可从那些慰祝之言中得到许多的利益似的。 但是,在我所有的体会中,盘珪禅师对人说话的声气始终是真诚无伪。 每当他向人宣示快慰之情时,我只听到快慰的声气;而当他向人一吐愁肠时,我只听到愁苦的声气。 那种声气,完全从他的佛心中流露出来的,那佛心,就是他父母生的。 ” 学僧听后,一面否认盲者的话,一面赞美盘珪禅师道:“我们老师的佛心,不是父母生的,那是他本有的。 ” 把一切好的都归之于父母生的,这会失去自己的本性,把一切坏的都归之于父母生的,这也会被说为不孝。 好和坏,是习性,不是本性,既非与生俱来,也非父母所生。 假设有人问:“佛陀是谁生的? ”答以“佛陀是摩耶夫人生的”,此话错也,悉达多太子是摩耶夫人生的,而佛陀则是从般若生也,所谓“般若为三世诸佛之母”,即此义也。 发布时间:2024-06-10 10:47:54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4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