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青原行思禅师 内容: 青原行思禅师◎ 明 尧青原山静居寺行思禅师,六祖慧能大师之法嗣,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俗姓刘。 行思禅师自幼出家,渊默(深沉不言)乐道,同修们每次群居论道,行思禅师皆默然自照。 后闻曹溪法盛,遂前往参礼。 初礼六祖,行思禅师便问: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 六祖道:汝曾作甚么来? 行思禅师道:圣谛亦不为。 六祖道:落何阶级? 行思禅师道: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 阶级就是建立在分别知见的基础上而形成的高低不同的位次。 从分别知见的角度来看,圣谛要比俗谛(或世谛)的位次要高;但是,从空性的角度来看,这一切高低、优劣的分别全是妄想,非究竟真实。 只有证得了般若空性,泯灭了有无、凡圣、真俗、生死涅槃、烦恼菩提等二边分别,才能契入实相,获得大解脱。 显然,行思所说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指的就是这种远离二边的中道实相。 六祖知道行思禅师已契入佛心,堪当一方化主,因此,对他很器重。 当时,六祖座下徒众很多,龙象之才亦不少见,而行思禅师却独居徒众之首位,其修证境界,就好比当年二祖不言、达磨便谓他得髓一样,足见他已得六祖之髓。 果不其然,六祖不久即将法传给行思禅师。 六祖咐嘱道:从上衣法双行,师资递授,衣以表信,法乃印心。 吾今得人,何患不信? 吾受衣以来,遭此多难。 况乎后代,争竞必多。 衣即留镇山门,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 行思禅师得法之后,即回到青原山,开法化众。 其门庭之兴盛,法脉之流远,足与南岳媲美。 行思禅师座下徒众虽多,但其法脉后来主要是由石头希迁禅师一系承传。 关于石头得法的因缘,参见石头希迁禅师悟道因缘章。 行思禅师在青原山弘化期间,曾与荷泽神会禅师有过机锋往来。 二人为同门师兄弟,都是六祖的入门弟子。 《五灯会元》记载:荷泽神会来参,师(青原行思)问:甚处来? 神会道:曹溪。 师问:曹溪意旨如何? 神会振身而立。 师曰:犹带瓦砾在。 神会问:和尚此间莫有真金与人么? 师曰:设有,汝向甚么处著? 青原禅师的禅风,一向以扑朔迷离著称,于此可见一斑。 又如,有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师曰:庐陵米作么价? 庐陵大米与佛法有什么关系? 若在这个问题上去百般计较纠缠,永无出头之日。 这种思维与计度,与离开当下一念之心性去拼命问人家什么是佛法大意又有什么区别呢? 庐陵米作么价,这个问题是活语,不是死语,它既是一柄剑,又是一个大铁牛,专用来对付那些喜欢东叮西咬的伶利汉。 行思禅师顺世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十二月十三日。 谥弘济禅师。 摘自《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发布时间:2024-06-24 09:02:19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