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开发自己的“灵光” 内容: 开发自己的“灵光”接待了很多的学生,发现一个很普遍的情况。 年轻人就是想早点独立,早点工作,早点赚钱。 所以,常常抱怨在学校学不到东西,想不学了,或者换个学校。 这是典型的向外追寻的例子,没有把心安在当下,没有认识到自己就是在这样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 在《宗门武库》里面记载这么一则公案。 五祖和尚一日云。 我这里禅似个什么。 如人家会作贼。 有一儿子一日云。 我爷老。 后我却如何养家。 须学个事业始得。 遂白其爷。 爷云。 好得。 一夜引至巨室。 穿窬(读音yu二声,门边小洞)入宅。 开柜乃教儿子入其中取衣帛。 儿才入柜。 爷便闭却复锁了。 故于听上扣打令其家惊觉。 乃先寻穿窬而去。 其家人即时起来。 点火烛之知有贼。 但已去了其贼儿在柜中私自语曰。 我爷何故如此。 正闷闷中。 却得一计作鼠咬声。 其家遣使婢点灯开柜。 柜才开。 贼儿耸身吹灭灯推倒婢走出。 其家人赶至中路。 贼儿忽见一井。 乃推巨石投井中。 其人却于井中觅。 贼儿直走归家问爷。 爷云。 尔休说。 尔怎生得出。 儿具说上件意。 爷云。 尔么尽做得。 从这则公案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大成就是怎么学出来的。 尽管每天学的都是很平常、很基础的东西。 但是,正是这些最平常最基础的东西组成了奇特,组成了不可思议。 只要你用心,在你将来自己一个人独立承担任务的时候,你所学的基本技巧,就会放光动地。 这让自己想起小时候玩的积木,这就是多年的教育学家设计出来的玩具,让我们从小就知道建筑的原理。 再回头想一下,自己的学习过程。 尽管拿到了大学的优秀毕业设计奖,但是在后来的工作中发现这个设计是多么的可笑,就像开着汽车,想起儿时的玩具汽车一样。 因为老师不可能知道你将来需要什么知识;需要什么手段,即使再高明的老师,教给你当时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到了你使用的时候也必定过时。 何况他还不能教你一辈子呢。 所以,他教给你的,只能是这些最最基础的知识。 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这也是平常所说“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 所以,不要小看学校中所学的东西不实用。 学校教我们的都是最基础的东西,只有打好了这些基础,你才能结合自己的“灵光”去设计、去开发、去落实自己的想象力。 所以,要把心安下来,把这些基础打好。 尽管这些基础看起来像个玩具,但是你的智慧就是在玩这些玩具中得以开发,你的思路就在玩这些玩具中得以成长。 因为“灵光”每一个人都具足,这就是我们的佛性。 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佛性或者说“灵光”。 所以我们要学习,学习开发我们佛性或者说是“灵光”的使用方法,只要具有了使用这些佛性或者“灵光”的基础,一切的放光动地都是轻而易举的。 发布时间:2024-07-15 11:35:16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5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