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花见 内容: 花 见◎ 董改正敢于悲伤的人,才会有更多的快乐吧。 就像三月的早樱,一边开,一边落,才有扯得人心痛的美好。 除了樱,世上还有这样悲伤的花吗? 似乎美好到极处,都是带着悲伤的。 在日本赏樱花,有一个独特的词:花见。 不是赏花,也不是见花。 不是我去看南山,而是悠然见南山。 此处的见,念现。 自然而然,不经意间,物与我浑然一体。 花见。 在日本,每年三至四月间,上野、奈良、伊豆到处都会有这样的花见。 在公园,在山麓,在河边,有樱花堆雪的地方,都会有人在树下铺上毯子,一大群人身着和服,围坐着,喝酒,舞蹈,歌唱。 那酒如春风一般浅淡,那歌如远山一般忧伤,节奏与舞蹈一样舒缓。 樱花落,樱花落,樱花落。 如雪,一片,一片,一片,落在绿茵如毯上,落在河水里,落在山涧中,落在行舟上,落在仰起的伊人面颊上,落在,华丽的和服上,落在酒杯里,落在欢乐里,一片又一片。 不是我见花,是花在见我。 我若不看花,焉知花见我? 樱花如雪。 樱花落在日本有个特定的名字,叫吹雪。 雪是天国的花朵。 这样一个词,足够尊贵,足够那一份安静到空寂的忧伤需要的氛围。 物哀。 物哀是日本的美学。 不是哀物,是物在叹息,也是人在叹息,是人与物相互观照后的叹息,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是对无常的理解。 理解了无常,才会懂得珍惜。 物哀是一种生死观。 明明是叹息,明明是哀伤,可为什么又是明媚的春光? 盈盈的笑脸? 而那春光、那笑脸又是恬静的? 就像日本的摇篮曲,也是带着悲怜的:在小小的手掌上,有风信子的花朵。 长春灌木的花苞落在,胖胖的小脸上面。 在温暖的春天里,微风般轻柔的眼睫毛就像日本电影里的忧伤,也是寂静的。 一点一点的,淡淡的,静静的,就如那一片一片的,吹雪。 洁白,缓缓,静静。 为什么忧伤也可以这般宁静从容? 因为理解,并悦纳。 想起《徒然草》,倘若无常野的露水和鸟部山的云烟都永不消散,世上的人,既不会老,也不会死,则纵然有大千世界,又哪里有生的情趣可言呢? 世上的万物,原本是变动不居、生死相续的,也唯有如此,才妙不可言。 花落是为了花开,春去是为了春来,那么,何如微笑? 何如接受? 何如拥抱? 懂得无常,才会消除执念,才会寻求活着的真正意义,才会珍惜每一粒遇到的美好,才能把自己放在万物之间,与世界相遇。 在变化无已的世间,花见我,我见花,每一个相遇,每一个心动,都应该铭感五内。 花正开,花正落,懂得悲伤的人,才能懂得微笑,就像敢于一夜绽开又一夜凋落的花,才能将美演绎成世间绝美。 花见。 风吹雪。 一片,一片,一片。 摘自《寒山寺》2018第3期 发布时间:2024-08-04 08:44:00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5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