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居士早晚课应专修净土 内容: 居士早晚课应专修净土佛说经咒甚多,谁能一一遍持。 古人择其要者列为日课,早则《楞严》、《大悲》、《十小咒》、《心经》,念毕,则念佛若干声,回向净土。 晚则《弥陀经》、《大忏悔》、《蒙山》、念佛回向。 今丛林皆图省工夫,早则只念《楞严咒》、《心经》,晚则单日念《弥陀经》、《蒙山》,双日念《大忏悔》、《蒙山》。 汝言《禅门日诵》经咒甚多者,不知乃朝暮课诵外之附录者。 在家居士,功课亦可照禅门朝暮功课做,亦可随自意立。 如早晚专念《弥陀经》、《往生咒》念佛,或早则专念《大悲咒》、念佛,晚则念《弥陀经》、《往生咒》、念佛。 或有持《金刚经》者亦可。 然无论诵何经持何咒,皆须念佛若干声回向,方合修净业之宗旨。 汝之所说,乃见异思迁,虽是好心,实为心无定主,随境所转。 何经何咒,不称赞其功德殊胜? 依汝知见,则看此经必废彼经,持此咒则废彼咒,以力不能兼顾,势必如此,是尚得名为明理真修之士乎? 再推广言之,汝若遇参禅者赞禅而破斥净土,必至随彼参禅。 及他天台、贤首、慈恩、秘密各宗,每遇一知识提倡,必至舍此修彼。 不知汝是什么根性,要做法法皆通之大通家,但以业深智浅,大通家做不到,并将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一法置之度外。 待到临命终时,不向镬汤炉炭里去,定向驴胎马腹里去。 即幸而不失人身,以今生尚无正智,颇有修行之痴福,以兹享彼痴福,便造恶业,一气不来,直入三途,欲得知天地父母之名尚不能,况得知净土法门乎。 汝看光《文钞》,作么生解?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余,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 佛法如钱,在人善用,汝有钱则何事不可为。 汝能专修一法,何求不得,岂区区持此咒念此经,得此功德,不得其余功德乎。 善体光言,自可一了百了,否则纵说的多,汝仍是心无定见,有何益乎? (增广文钞·复周智茂居士书)修持功课,随机而立,愈简愈妙。 若都是久修者,不妨依《禅门日诵》而念。 若初心者多,则无论朝暮,均可以念《弥陀经》、《往生咒》,即念佛矣。 朝暮如是,日间如是亦可,不念经咒,即以“赞佛偈”起亦可。 须知所有功课,均以念佛为主,经咒为宾。 知此义,再按林员之身分而定,庶可适宜。 光何能特订一章程,令人依从乎? 天下丛林,均照禅门日诵。 慈溪文溪西方寺,朝暮皆念《弥陀经》,固不宜执著而论。 所不可稍有更张者,信、愿、行三之宗旨也。 (文钞续编·复陈慧新居士书) 发布时间:2024-08-17 08:57:35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5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