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解疑释惑 内容: 大安法师如何帮助更多的众生离苦得乐? 问:弟子目前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也想尽自己所能为佛教奉献一份力量,让更多众生离苦得乐。 但作为在家居士,如何定位自己的身份来传法和护持三宝? 如何做,才能够在这个断灭见严重的时代帮助引导更多的人入佛门? 大安法师答:你有这份发心,这是值得赞叹的。 怎么去帮助更多的众生? 首先,你先把自己料理好。 你自己修行的福德智慧一点都没有呈现,你想去度众生,是很难的。 你劝别人修行,人家反唇相讥:得了吧,看你那个样子。 所以,先把自己料理好。 而且,对去传法这桩事情,是不能用攀缘心的,不能用事业心的。 你要有这个发愿,有愿,但不要去求,求是求不到的。 这个法的尊重,常常是你修行好了,别人向你求法,这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如果人家没有向你讨教,人家对你的信心也不够,你就自我推销,我读了很多经,我水平很高,你得请我去讲开示,或者讲哪部经,这行吗? 所以定位自己,先把自己的福德智慧做好。 首先是要解决信心问题,自信教人信。 在末法的时候不一定要证到什么果位才去弘法,信心成就就有资格去弘法。 自信教人信。 但你能不能说信心就过关了? 信心属于般若智慧的范畴,没有真正的根本智的开发,这个信心里面是夹杂着很多怀疑的。 在《华严经》里面文殊师利菩萨是代表十信位的表达,那是以文殊的根本智作为背景的。 尤其是这个时代确实是断灭见很严重的时代,认为人死灯灭,没有前生,没有来世。 宋明理学也在这里推波助澜。 所以一个人奉行断灭见的邪见,他基本上是没有奉行道德的这种念想的。 因为没有轮回,没有因果,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了,肆无忌惮了。 因为没有任何惩罚的力量。 原来古人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这些他都认为是迷信了。 于是,他会把现世的欲望、权势、财富看得很重,为了获得这所谓现世的成功,他会不择手段的,用尽心机的。 他不相信有来世,实际上临命终时他会看到三恶道的情形,这时候悔之晚矣。 所以我们确实感觉到帮助这些邪知邪见的人建立正确的知见是非常重要,这些邪知邪见的人害自己,也害自己的子孙后代。 在传统社会,儒道释三家文化是主流意识,大家很容易接触到这种文化传统。 而且,每个村庄基本上都有寺院,寺院是传达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基地、载体。 现在可能这个载体不存在了,寺院不多,面对着我们这么一个人数来说,还是很少的。 没有这些提升精神层面的机构,他干什么呢? 他只有去搓麻将,看电视,喝点小酒,都在物质层面浪费自己的生命。 所以,我们这个时代真是要传播儒道释三家圣人的教诲。 传播的渠道很多,或者是书籍,或者是杂志,或者是电子产品。 总之,只要发这个心,总会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 先不要做得太广,先从身边的人做起,先度家里的人,然后扩大到同学、朋友、师长,公司的客户,慢慢地扩大。 而且,这都是需要自己比较优秀,人家对你信任,再跟他说这个,比较能说得进去。 你只要发了这个心,尽量去朝这方面去做,三宝的力量也会加持你。 阿弥陀佛的发愿也就有一个意思--展转相教,展转度脱,都要把所有的众生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最终的目的,不是一般的入佛门,而是一切佛的开显都是要让众生离开生死轮回,圆成自己本具的佛性的。 这个终极的目标不要忘记! 不能仅仅是得一点人天的虚幻的快乐,乃至于声闻、缘觉的化城,这个利益都不究竟。 黄泉路上无老少,年轻不急求解脱吗? 问:学佛的终极大目标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作为一名刚入门的佛弟子,我感觉自己往生的因缘还没到。 是否先通过学佛达成一些小目标,比如改善与周边人的关系,结善缘,助人助自己呢? 大安法师答:你不要感觉到自己往生的因缘还没到,实际上生命是很短暂的,短暂到什么程度? 生命就在呼吸间。 你能保证自己年轻就能活到八十、九十岁吗? 无常每天都在跟随着我们,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命终的时候。 死亡是必定的,是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这不是自己能决定的。 所以我们就得要准备好往生的资粮,不要等到死亡临头的时候,就手忙脚乱了。 所以一些年轻人,特别是感觉到:我还年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很早,还很漫长。 你可不要这样想,不一定的。 地震来了,能说我只有二十岁,我就不走吗? 如果战争来了,恰好年轻人更要上战场。 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 你到殡仪馆看看火化尸体的,每个年龄层的都有,不是说老年才去火化,每个年龄层的都有啊。 所以,对于生死还得要有点紧迫感。 解决这个紧迫感之后,作为佛弟子,持戒念佛,当然对现世的一切有改善,包括改善人际关系,帮助自己消业障,开智慧,事业的成功,都是可以的。 因为你在修心地,一切的外境都是我们当下这一念心呈现出来的--离开心,并无外境。 这叫心外无境,境外无心。 当我们持戒念佛的时候,我在清净这颗妄心,我在庄严这颗心,我在使这颗心更有智慧,我在使这颗心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 把自己的心修好了,呈现出来的外境一定是好的,它就能改变命运。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佛,尤其是念佛,不仅解决临终时候生死的终极关怀,也能改善现世的生活,包括身体健康问题。 大家都关心健康,但健康从哪来? 要知道,这个身体的状况是我们的心--就是业力的一种影子,当我们通过念佛消了业障,这个业缘的影子也会改善。 所以养生,最重要的是把心养好! 心养好了,身体也自然会变得健康。 如何把一句佛号不间断地念到专注? 问:我知道阿弥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每天走路静坐都尽量心念佛号,不过每天都还有妄想,杂念,烦恼,干扰,遇到不如意的事,还是会发脾气,但心中总是希望早日息灭贪、嗔、痴。 在此,我挚诚恳切请法师开示:如何把一句佛号不间断地念到专注? 大安法师答:当我们知道了阿弥陀佛功德不可思议的时候,每天系念佛号很好,但每天有妄想,杂念,有烦恼干扰这是正常的。 凡夫众生,只要是凡夫就有妄想杂念,你没有妄想杂念,你就不是凡夫,你就是圣人,你如果当下就是圣人,也就不需要阿弥陀佛了,所以有烦恼是正常的。 那么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发脾气,你该发就发一点,也没有关系。 但是你在念佛过程当中,你可能第一次发脾气是火冒三丈,过段时间念佛念得有点相应,火冒两丈嘛,以后火冒一丈嘛,他有一个过程嘛。 你说你一念佛就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脾气,有这么好的根基呀? 那就不是末法众生,不会生活在末法,不会生活在五浊恶世了,所以这些都没有关系。 那么你总是希望息灭贪,嗔,痴,你,这个目标又错了。 我们总是要念念想到业障深重,靠阿弥陀佛赶紧让我们离开这个娑婆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念念求往生,这才是指向正确的目标。 我们昨天讲那个比喻,你还没有听清楚呀? 就是在水火二河当中,我们走在这条白道上,狭小的白道,告诉我们水深火热的烦恼仍然存在,仍然存在并不妨碍我们走在这四五寸的白道上,解决生死问题。 是这么一个问题,所以,贪、嗔、痴、妄想、杂念本性也是虚妄的,也是空的。 不理会妄念,专注在这一佛号,那么这样就引发你第一个问题。 如果把这句佛号念得专注,首先要生死心切,无常啊,把死天天摆在自己的额头上,我明天就死了,这时候你专注不专注? 我一个小时以后就要走了,你这一个小时还会想其他的事吗,但念无常。 发布时间:2024-01-27 21:01:41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