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往生之要关,念佛之妙诀,就在此字 内容: 谛闲法师示施圣藏居士我佛教化众生。 虽法门无量。 要而言之。 先进三皈。 次受五戒。 由戒生定。 由定发慧。 定能伏烦恼。 慧能断烦恼。 烦恼为生死因。 生死为烦恼果。 从因结果。 果又生因。 世世生生。 轮回不息。 若不依佛法用功断除烦恼。 了脱生死。 则轮回不绝。 出苦无期矣。 夫出苦之要有二法门。 一者仗自力。 二者仗佛力。 以自力弱。 故欲断除烦恼。 了脱生死。 千难万难。 若烦恼有一丝未断。 则生死便不能全出。 是以古往今来。 明人达士。 精修净业。 求生净土。 以净土法门。 全仗弥陀愿力接引。 容易往生。 既得往生。 便永不退转。 则轮回永息。 圣果可阶。 夫净土法门。 唯以信愿持名念佛。 最为稳当。 最极简易。 至圆至顿。 圆则三根普被。 顿则数载成功。 此我本师澈底悲心。 胜异方便。 弥陀大悲愿力。 摄受众生。 汝辈若肯信得真愿得切。 十人念佛十人往生。 千百万亿。 亦复如是。 佛之慈航。 无一而不普渡者也。 有志出生死者。 宜努力而毋忽。 开示念佛紧要语阿弥陀佛。 谁不能念。 而偏不易念。 西方极乐。 谁不愿生。 而罕得往生。 盖念佛之人。 未得其诀耳。 教念佛而使之真切者。 其唯死之一字欤。 死之一字在念头。 则境缘自然冷淡。 情爱亦自轻微。 名利势豪。 向此处俱用不着。 见闻知解。 到此却使不行。 四大各离。 将何所靠。 孤魂无主。 安得自由。 此时不见弥陀。 恐逢罗刹。 此时不入净土。 恐入驴胎。 纵无恶业。 亦不免人道往还。 即有善因。 其争奈天福易尽。 莫云自有主宰。 业果所牵。 诚难回避。 莫道本无生死。 识心未尽。 总属轮回。 莫视此事为缓。 明日之事。 今日不知。 莫将此为轻。 错过此身。 沉沦永劫。 视一切事。 无如生死大事。 则事事皆不切之事。 于一切时。 总作归命终时。 则时时皆念佛之时。 如是念佛。 斯为切心。 如是切心。 斯生净土。 须下死工夫。 才成净业。 常念死时节。 方肯切心。 此乃往生之要关。 是诚念佛之妙诀也。 示守楞关师昔南岳思大祖师。 因自觉病势甚重。 通身放下。 放到水穷山尽之时。 体究病的来处。 了不可得。 乃自问曰。 病从何生。 良久曰。 病从业生。 进问曰。 业从何生。 曰。 业从妄生。 曰。 妄从何生。 曰。 妄从心生。 曰。 心从何生。 曰。 心本无生。 如是体究。 久之。 忽然大悟。 即证无生。 断见思惑。 得六根清净位。 为台宗第三祖。 尔苟能如是体究。 是为无上法药。 则身心二病。 俱能脱落。 则病魔扫踪绝迹矣。 如或未然。 当知四大假合之身。 是为众苦之聚。 故曰。 有身则苦生。 无身则苦灭。 尔既发心闭关。 宜万缘放下。 即今有此四大色身。 病痛苦恼。 皆所不免。 况今夏酷热异常。 暑气袭身。 到秋间势必发出。 乃任运所使然也。 宜耐烦容纳。 切勿性急。 又复应知。 病是死因。 宜生欢喜。 何以故。 设使从因趋果。 仗此一病。 即可以离苦得乐也。 我娑婆世界。 上天下地。 无处不苦。 经云。 三界无安。 犹如火宅。 众苦充满。 甚可怖畏。 尔出家几十年。 抱定以生西方为宗趣。 今因病而脱苦。 则千幸万幸也。 宁不欢喜乎。 从此将一切妄想。 都要放下。 单单抱住生西方一个念头。 莫管他死之与否。 尔只咬定阿弥陀佛四字。 保尔得大自在。 尔其志之。 毋忘我嘱。 切记切记。 发布时间:2024-09-04 08:50:55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6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