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宽见法师:付出不求回报 内容: 宽见法师:付出不求回报地点:千佛塔寺※※:人与人之间交朋友,怎么样才能够做到很真诚,坦然相对,对方也不会怀疑你的这种真诚,你也不会怀疑对方的这种作为是不好的? 宽见法师:我教你一个方法,“莫强求”。 你很真诚、尽心地去对别人了,但是别人却不领情,别人却没有理解到你的真诚,是不是为这种事情而烦恼啊? 他不但不领情,甚至还觉得你这个人挺讨嫌的,有没有,这里有几个问题。 第一个,莫强求,你自己尽心就好啦,你不要非要求个回报。 什么叫求回报啊? 刚才讲的能听懂吗? 我对你好,但为什么你就不对我好呢? 会不会为这个而困惑? 为什么我尽心对别人,别人就不尽心对我呢? 会不会为这个而困惑。 这里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因为你有所住而生其心。 你虽然已经付出了,但是你的付出不是不求回报的,是有回报的,是希望得到回报。 希望得到什么回报? 希望他也对你好。 希望他领你的情,是不是有所求啊? 因为你有所求,所以你这个付出不纯洁,既然已经付出了就不是你的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所求呢? 《金刚经》里讲:云何降伏其心? 因无所住而生其心。 不要有所求,你尽心就好啦。 不要求别人必须要给你相应的回报。 你说,那我白对他好啦,你相不相信因果呀,你真对他好,会不会有因果。 我今天给你个馒头,希望你明天马上就喊我“师父”。 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你给别人的东西是不是别人想要的。 打个比方,你是湖南人,喜欢吃辣椒,那碰到一个广东人,他不爱吃辣椒,你就把你最喜欢的“老干妈”倒在他碗里头,他领不领你的情啊? 这就是智慧的问题,你能不能观察到别人需要什么。 也许有人要问了,那我怎么样才能观察到别人需要什么呀? 其实很多人都关心这个问题,我提供几个方法:首先,你一定要有容人之量。 要观察别人需要什么,得把他装到你的心里来。 明白没有,你看,我们跟谁配合最好? 跟自己。 我们的右手跟谁配合最好? 左手。 为什么我们的右手跟左手配合这么好啊? 因为它就是“俺自个”。 为什么你跟别人的手配合不好? 他不是我自个。 这就是关键啊,因为你没有把别人放到自己的心里头。 想想看,你能知道他想什么吗? 你看,左手知道右手想什么吗? 右手和左手吃饭时,配合得好不好,筷子跟嘴巴配合好不好,会不会把饭塞到鼻孔里去,右手就知道嘴巴在想什么,眼睛看到什么,筷子就上去了,配合得好不好,什么原因? 那是因为手中有眼,眼中有手,浑然一体。 本来就是一体,为什么我们跟别人不能配合好,不能知道他人心中所想? 是因为没有把别人装到我们的心里头。 所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你不要怪别人,就怪你这个心太自私,没有把别人装到心里去。 再说一个,左手痒痒了,右手就帮他挠挠。 别人痒痒了,你帮他挠挠吗? 不会,为什么? 因为他不是你,所以,这就是关键。 我们太自私了,没有把别人装进心里。 打个比方,右手有时候会把左手误伤,左手会不会打回它? 有时候牙齿会把舌头咬到,舌头要不要报复? 不要,对了。 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因为它们是一体的。 那当别人伤害你的时候,原不原谅他? 我们才不原谅他嘞。 为什么不守信用? 当牙齿不守信用地咬到舌头时,舌头要不要怀恨在心? 不要。 什么原因呢? 因为是“自个”。 那为什么别人对我不守信用我就受不了? 道理就在这里,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应当把别人装到你心里头来,一切都好解决。 什么叫把别人装到你的心里头来? 要按照我们学到的内容,发起菩提心,大悲同体。 诵《华严经》,乃至念佛,都是要帮你生起这样的心。 再有,多练、多问、多说“对不起、请、谢谢”。 错了就说对不起,别人看你很真诚,你再笨,很快也会有智慧的,只要愿意学。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你见了别人老是一鞠躬,“对不起,我错了”,别人好不好再跟你过不去,但你别太做作啊,要真心诚意的。 即使有时候跟人家犯误会了,你别把头倔强地扬起来:我没错,跟我没关系,要不要这样子? 要是这样子,那你爱谁谁,你自个一边牛去吧。 你牛你的,你走你的阳关道,我永远不跟你碰面。 只要你肯把头低下来,虚心求教,真诚道歉,慢慢地就越来越能够了解别人在想什么,别人需要什么。 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想一下成为圣人。 圣人也是一点一滴做起来的,是次第修出来的。 发布时间:2024-09-16 09:40:34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6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