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般若经纲要序 内容: ◎ 通 门西方圣人所说修多罗,浩汗洋溢,自非摩诃衍上士,具闻持海,不足以受。 盖非世间寻常文字,乃出世第一义天也。 像法中有龙树大士,以智辩威猛力,直诣大龙宫中,穷所结集法藏,见《华严经》三本,上本之品偈,皆以微尘数计,中本亦千馀品,约五十万偈。 此二本谓非阎浮人心力所能持,遂卷而怀之,不传于世。 今之流通震旦八十一卷者,盖小本而犹未全者也。 于戏! 河伯望洋,鸴鸠控地,以此知佛演说海,佛言词海,非凡小之见可窥测矣。 《大般若经》六百卷,为一大藏之冠,然文有定品,句有定数,凡有目有口,可捧可观,可读可诵。 然而禅丛讲肆,展阅者良少,得非畏其繁重,不若八十卷之《华严》尚有讽诵者欤? 以此徵龙树之言,能洞悉众生方俗根解,非苟然也。 余年运既往,谢事宗社,从旦至暮,略披一二。 诸健苾刍见而笑曰:恶用是矻矻为! 君子三戒,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况在老尊宿数,欲何所冀,而用是矻矻为? 余方捧经弗应,心知其惜我筋力,直未同我心志耳。 甚矣! 深经之难闻,菩提之不易种也。 因作《尊经远邪论》以救末劫。 七空居士葛公,毅调见之喜,而击节焉。 盖葛公正以是经文句山积,浩难沙算,矢志节略,以便持受,不期而合,缄书脩贽,持其录本就正。 余叹曰:语有之:磁石吸铁,芒针引线。 盖言流湿就燥,物从其类也。 余与葛公素昧平生,乃因此作合葛公,方获余之心,余亦能通葛公之志,往昔殆皆般若会中人也。 于是发经观之,纲要条理,井井有序,约六百卷之文于五册,纲要在是,全经在是。 其节繁去复,裁酌运笔,大费精思,缘起六条,载诸卷端。 公盖幼希出世,长阅沧桑;书史之馀,鸡鸣而起。 孳孳焉,正如空山老衲,讽是经为日课,诚所谓正信希有也。 古称五度如盲,般若如导。 此经宏词妙辩,层见叠出。 其阐扬佛慧,深广幽玄,殊为法门修习之要,此龙树大论所由作也。 惜今缁流宿学,有白首若不闻见,况悉其义哉。 坐见黄口僧雏,每效呵佛,白衣广额,咸易说禅,将非魔作佛,恼乱我心者耶? 嗟嗟有生,疲薾世间,灵根自弃,发虽短而心甚长。 盖皆长于摄生,而不知所以生。 或长于世智,而不长于般若。 且不知经之与禅,从一佛流出。 佛外无禅,经中有趣。 初无文字之相,又何禅教之岐乎哉! 夫世相无常,上天难谌;蓬莱之水,清浅几回;金铜仙人,泪流一梦。 苟能闻薰般若,承事空王,馺娑馆,寻香城,可不作异观。 菩提场,缺陷界,亦混成一相。 即祗桓梵呗,洙泗弦歌,究竟无非一音。 吾知葛公夙兴夜寐,从事深经,其所得多矣。 埙吹篪应,人有同心,能不兴起,而想见灵山之法会焉。 是为序。 康熙十年辛亥四月望日 摘自《大般若经纲要》 发布时间:2024-09-17 08:48:00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6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