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卷下 内容: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何故菩萨而有室娶? 菩萨无欲不尚配匹,其于离欲则为正士,所以示现眷属妻息,傍人怀疑:‘菩萨非男,斯黄门耳? ’欲除沉吟,故纳瞿夷释氏之女,缘此现生子男罗云。 假论罗云胞胎生者,则非义也。 所以者何? 罗云于天变没化生,不由父母合会而育,又是菩萨本愿所致。 昔锭光佛,瞿夷有誓:‘后世为仁妻,殖其德本。 ’不违久要故娉纳之,情无所在俗人扰动,迷惑色欲殷勤恋著,菩萨示现妻子眷属,寻复舍国。 或有人言:‘正士之妃端正姝妙,乃尚捐去,何况吾等? ’又菩萨本始学道时,所有妻妇群从眷属,相敬重故各共发愿:‘世世与仁俱,生生相侍,随至成佛道。 ’故广敷演清白之法,中宫婇女四万二千人发无上正真道意,其余群类悉度恶趣,以故菩萨现有眷属。 其诸婇女,以恩爱情自烦恼者,适见菩萨澹然清净如明月珠,则离色欲。 假使菩萨化于所化,颜姿容貌由若己身。 尔时婇女与化人俱,恣可所娱,各心念言:‘吾等今日与菩萨俱,志慕永异。 ’于时菩萨往阎浮树荫下而坐禅思,欢喜行安,由如化人所造之变。 菩萨昔从锭光佛来,所见爱欲因缘之业,皆是无始感发之应,是为菩萨善权方便。 “何故菩萨于阎浮树荫而坐禅思,化七十亿诸所天子令发道意? 又复欲使皇后见之,心自念言:‘会当舍家。 ’是故菩萨坐阎浮树荫而寂思惟,是为菩萨善权方便。 “何故菩萨夜半出家,至于江流而自洗浴? 感诸群生为现德本,悉当念言:‘所立之处功德自然,清白法故。 ’由此夜半出家无碍,极乐事皆当舍弃,清白之法不可离也,是为菩萨善权方便。 “何故菩萨在兜术天劝化诸天,来下现生,天人叉手,时到可去,门自然开? 菩萨有念:‘王傥怀疑,闻此不了,长夜不安,遭值恐患坠于恶趣。 ’故化天人,天人开门,诸天坐中举声称扬。 非菩萨咎,欲慰王心,委之于天。 由观斯义有所劝化,是为菩萨善权方便。 “何故菩萨弃国捐王而现舍去? 人当解知,菩萨畏生老病死是故出家,不为增避家室亲族眷属枝党,是为菩萨善权方便。 “何故菩萨自剃头须发? 三千大千世界诸天龙神,揵沓和人与非人,无能堪见菩萨顶者,况能为尊除须发者。 于时菩萨,劝度众生自除须发,念白净王当起恨意:‘谁剃子首? ’从使者闻,自剃之耳。 王乃默然,是为菩萨善权方便。 “何故菩萨取宝璎珞冠帻,手付车匿,发起众念? 菩萨为道,不复贪乐珍宝之饰,于一切物而无所著,故皆释之。 后世边地法效菩萨:‘吾等出家亦当请学,从佛法则猗四贤行,一切无著,不为阴入狐疑出家。 ’设不如是,人当疑言:‘不知产业故出家也! ’是为菩萨善权方便。 ”    佛言:“族姓子! 今且听。 此菩萨何故六年志修苦行? 为诸菩萨有殃罪故,故现勤苦,为诸群生权其方便,于斯菩萨所兴为也。 迦叶佛时口发是言:‘髡头沙门耳,云何为佛? ’是则菩萨善权方便。 当知是义。 何故菩萨而有斯言? 优多摩纳(晋言上志,一名焰花),有五亲友及五百弟子,为大梵志贵族姓子,本学大乘,为恶知友所见迷谬,失其道意。 其五亲友,信外异学不从真教,修外道经不习佛法,自谓有道为彼师长,其身自号吾等是佛,五百弟子亦复如是。 焰花学志以权方便入斯志类,因发言呵难提和曰:‘何所为佛? 髡头沙门,佛道难得,用往觐乎? ’焰花稍稍化五族姓子及五百弟子在异学者,故发斯言:‘何所是佛? 髡头沙门,佛道难得。 ’”    佛语慧上:“观于彼世焰花学志,时在别处与五亲友五百眷属俱共正立,于时陶家者名难提和(晋言欢豫),往至其所,嗟叹迦叶如来功德。 谓焰花学志:‘来共俱往诣迦叶佛。 ’焰花心念:‘此诸学志德本未满,设吾今叹迦叶如来道之功德,毁诸异学,族姓子等便当愕住必不俱行。 ’以故焰花,护其本愿智慧无极,因权方便,故言‘髡头沙门非是佛,佛道难得,智慧无极,何所处乎? 行智度者无彼此想,亦无道想。 ’焰花通达究竟空慧普无所著,善权方便随一切法,故发斯言。 焰花学志与五亲友五百弟子,至池水侧浴讫出水,乘马车侣五亲友,从弟子游行讲经。 “尔时欢豫,承佛威神欲化彼师从,迎焰花乘及侣弟子,即相问讯言所从来。 欢豫以诚答曰:‘觐迦叶佛还。 ’焰花曰:‘髡头沙门非为是佛,佛道难得。 ’陶者闻之甚用不悦,以手捉发:‘卿不信者可俱往质也。 ’焰花筹虑:‘欢豫志性安隐仁和,未曾卒暴,今旋吾急,终不忘也。 吾及弟子宜当共侣,俱观其道。 ’佥曰:‘唯然。 ’于是陶者、焰花五友五百弟子,便共俱行觐迦叶佛。 佛则为说前世所兴道德之本。 心即喜踊,赞焰花曰:‘世尊道德权慧乃尔,何惜不早为吾等说。 ’五友弟子见迦叶佛,道德巍巍辩才无量,皆发无上正真道意。 时迦叶如来至真等正觉,说大乘业,开阐法藏不退转轮,五大梵志五百弟子皆得不起法忍。 ”    佛告慧上:“族姓子! 听。 焰花若以佛智慧叹迦叶尊毁异学者,五大梵志五百弟子终不从化。 又无由得觐迦叶佛,用欲开化之故因行权慧,故发斯言:‘髡头沙门非为是佛,佛道难得。 ’得不退转,无所不达不复疑道,是为菩萨善权方便。 ”    佛告慧上:“菩萨所以随时如化,现有余殃勤苦之行,设不然者,沙门梵志清净奉诫,诸余黎民将无知之,懈怠不进。 适相见已,得无说之是藏异藏。 斯等长夜曾无利义,不得安隐则归恶趣用众罪衅,如来故现余殃未尽。 菩萨都无罪盖之患,持戒沙门梵志,若说粗言即当自疑,不加精进不得解脱,欲建斯等犹豫志者,菩萨以权口发此言:‘缘是度之即当自说,吾等无智自责悔过,唯学道慧普行恭敬。 ’又外异学贡高自由,以故如来勤苦六年,非为余殃。 所以者何? 或有沙门梵志,食一麻一米清净自在,欲摄此等具足其愿,故菩萨日服一麻一米以为限度,若不时食,不得不还致于圣道。 菩萨发言:‘髡头沙门不得是佛,佛道难得。 ’故以罪殃六年苦行,六年之中所可开度,则非异学之所及知。 而令外道五百二十万人住平等慧,所可见发诱化人民,是为菩萨善权方便。 “何故如来聚会四辈——诸天、龙、神及人非人——为讲说经? ”    初夜欲竟,佛告阿难:“取中衣来,吾体少冷。 ”    阿难受教即取奉进。 上夜已竟,入于中夜,复命阿难取上衣来:“吾寒欲著。 ”    即复进之。 中夜已竟,入于后夜,复命阿难:“取众集衣来,吾欲著之。 ”    即复重进。 佛便服著告诸比丘:“吾听出家学者,一时著三法衣,假使寒者亦可复之。 所以者何? 后世边地寒凉国城,不堪单薄,随其土地应著复重。 佛无寒无热无饥无渴。 所以者何? 为处寒土不著复重,或致疾病,或能悔退,不能究竟求道之意,是为如来善权方便。 “何故如来坐于草蓐? 为来世人出家学者,或贪鲜好床座榻机,志在安软不加精进,或有少福,不得好坐氍氀毾[登*毛]重莚被蓐,怨望退却。 心当念言:‘如来世尊身欲成佛,坐于草蓐,不著好床,乃成佛道。 何况我等当慕好座? ’佛言所教,随其习俗重茵累蓐,不妨于道,细软不悦粗坚不忧,人心难齐志行若干。 故以权变现若干教,是为如来善权方便。 “何故菩萨复起饭食,傍无德者自饿求道? 夫以饥饿不能兴慧,故安隐食因成道德。 说菩萨法开化群萌,多所安隐不以勤苦,菩萨受食得用成佛,由斯逮于一三昧定,以一三昧住百千劫,是为菩萨善权方便。 “何故菩萨闲居求道? 草蓐敷于树下,用过去佛不贪床座,坐敷说谛吉祥礼义,设使菩萨说法粗略则入利义,其有以草施菩萨者因发道意,佛时授吉祥之决:‘汝于方来当得成为佛,号离垢如来至真等正觉。 ’是为菩萨善权方便。 “何故菩萨坐佛树下,使魔云集? 设不速趣无上正真道者,其魔波旬不敢至菩萨所。 又,族姓子! 菩萨初坐树下,心自念言:‘谁于欲界四域最尊? 人从教者,当令诣吾俱战决之。 ’尔时具足入诸通慧,故使魔试。 其魔兵师八万四千亿,天、龙、鬼神、揵沓和、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睺勒,皆发无上正真道意,是为菩萨善权方便。 “何故如来已成佛道,正坐七日而不起行,察树无厌? 是诸天子见其德行变化感动,心大欢喜,各心念言:‘吾等当求斯如来心何所倚乎? ’宿夜七日一心专精,求之不得。 缘是之故,乃观世尊三十二相,心益踊跃则发无上正真道意,当来之世亦逮如兹坐于佛树。 由斯如来坐树七日,是为菩萨善权方便。 “何故菩萨得成佛已,劝率无数天人之众? 梵天不请亦不说法,于是如来心自念言:‘其在欲界不可称计诸天集会,及魔眷属鬼神罗刹,设见菩萨师子吼步辄发道意,见欢喜者缘致无为。 ’又,族姓子! 诣佛树下,菩萨即时放顶相光,普照魔宫及三千大千世界,于其光明出一音声:‘今释种子能仁之尊,弃国捐家,今成无上正真之道,已过汝界多度人民,不可赀量空汝国境,宜当寻往与共战斗。 ’时魔闻斯,甚大愁毒,严四部兵,具足三十那术垓俱,往诣佛树。 于时菩萨以智慧宝,建立大慈慧明之胜紫磨金臂,诸天龙神释梵所敬。 时梵志念:‘梵天化我,我从梵生,莫能超逾。 世无尊师,梵天为上。 ’如来念曰:‘吾致梵天令众人见,诸天龙神皆倚于梵,梵天犹尚稽首礼佛,宜当劝助如应说法,若无劝请如来不说。 承佛威神,令梵天来以法助劝,假使众人敬念梵天,当劝如来。 ’于是梵天,自舍其宫来诣世尊。 大梵劝佛转法轮,时六百八十万梵天皆发无上正真道意,悉叹颂曰:    “‘佛尊无有极,  最胜不可及,    行善权方便,  是亦为如来。 ’”    佛告慧上菩萨:“如来所现余殃有十,是亦世尊善权方便。 当了至诚,欲使如来有毛发瑕,不具殖德本,欲令有短,行不具足,逮成正觉坐佛树者,此亦不然。 所以者何? 畅清白法无有众瑕。 族姓子! 欲知如来皆以[打-丁+彗][打-丁+滅]诸不善法。 世尊无碍,况复立秽而有余殃? 佛为医王,除一切病无有阴盖,祐众生故示现余衅。 欲令众庶护身口意修清净行,由如尊贵族姓有子,各长王家习于乳酪,体生疮瘠上至颈项腹藏亦痛,当服医药饮乳乃除困而获差,父母念之喜其得瘳。 又,族姓子! 如来至真为普世父,除群[黍-禾+利]恼使获安隐,以故现疾。 人闻余殃不敢作罪,是为菩萨善权方便。 ”    又告慧上菩萨:“往昔久远世时不知罪福,故为众人示现殃衅,如来故说:‘吾为法王不离宿罪,汝等之类安得离殃? ’由斯有言,如来永无余殃。 譬如有人善学书疏计校之术,教诸童子欲令成就,无所不知不以为碍,小儿见闻则受学了稍稍达本。 如来如是,悉学诸法无所不博,示现余殃欲令众生具清净法。 譬如有医始学治病,解方晓药应病救疗,既能自愈,广能愈人转复嗟叹。 锭光佛时,乃于彼世有五百贾人入海求宝。 有异心者,心罪甚重,开其罪门,工学邪术殃害剧贼,观贾人貌则上有船。 于时导师号曰吉财,护众贾人随时消息。 凶人念言:‘今我宁可悉害贾人独取珍宝。 ’于阎浮提有大导师,名曰大哀。 时寐梦中海神语之:‘贾众之中,有一贼人兴大恶心,皆欲危没五百贾人,独欲取宝。 假令事建罪不可量。 所以者何? 此五百贾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立不退转,设使遇害心不回还,由其殃罪,一一菩萨行得成无上正真之道,贼坠地狱,若干岁数其罪乃竟。 今仁导师当行权变,而令此人不更地狱若干之痛,使众贾人不被危害。 ’七日思惟无余方便,念言:‘唯当取之危其命耳! 假语众贾者则皆兴怒,当杀此人必堕恶趣。 ’复重自念:‘设我独杀亦当受罪,吾宁忍之。 若百千劫受地狱恼,不令贾人普见危害,而令一贼坠地狱也。 ’时大哀师则为说法,令心欣然踊跃卧寐。 ”    佛言:“族姓子! 彼大导师由众贾人兴于大哀,以权方便害一贼命。 寿终之后,生第十二光音天上。 时大哀师则吾身也,以斯方便越千劫生死,死则升天。 同船五百贾人,斯贤劫中五百佛兴者是。 菩萨岂有罪患,越除终始弥百千劫,不当察佛而有愆咎,如来所现为众生故。 时以阙漏权现铁釴,如来蹈之威神所达。 所以者何? 如来之身则金刚也。 又,族姓子! 舍卫城中有二十人,复与二十人共为怨敌。 时二十人各欲摄怨而危害之,为最后世相伺方便。 彼二十人欲害二十怨者,承佛威神寻诣如来。 于时世尊化四十人,亦欲劝导一切大众,告尊者大目揵连:‘今于此地,当有铁釴自然来出,入佛右足大指。 ’语未竟,釴在佛前。 目连白佛:‘今拔铁釴著异世界。 ’佛言:‘不然。 ’时大目揵连,以精进力欲拔铁釴,是三千大千世界为大震动,不能摇釴如毛发也。 于时世尊则往梵天,釴辄随之;如来还坐,釴则住前。 是时如来右手取釴以足蹈上。 目连白佛:‘如来本罪而获釴殃? ’佛时告曰:‘昔与五百贾人共入大海,时有一人心怀恶意,吾时害之,是其余殃。 ’时二十人闻佛说此,转相谓言:‘如来法王已得自在,尚有余殃不能灭除,况于吾等不受罪乎? ’即来诣佛,悔过自首。 如来应时为说经法,分别罪福,令四十人入平等慧,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诸法眼净。 因是如来示现铁釴,是亦菩萨善权方便。 “何故世尊已离众病示有疾病,使医王耆域而合汤药? 佛时立戒二百五十,未久五百比丘在他树间行道,向欲终毕心怀狐疑:‘如来有教,唯以一药疗身众病,不得习余。 ’时佛发念:‘以何方便,令诸比丘得习余药? ’所以者何? 假使如来随意听者,则后世人毁四贤诫,是以如来行权合药任于耆域。 时净居天语比丘言:‘诸贤者! 宜更求药,无得危命。 ’则相谓言:‘宁自碎身,不毁佛诫。 ’天答贤者:‘今者如来则法王也,令置小便更求余药,可改所习而慕所服。 ’于时比丘离疑犹豫,乃求异药病即除愈,昼夜七日得无著道。 假使如来不习汤药,此诸比丘不得解脱,将来之世亦当如是。 其身安隐然后得道,是亦菩萨善权方便。 “何故如来众德普具,又入聚落而行分卫空钵来出? 如来无殃,愍观后世边地诸国而兴慈哀。 其有比丘,入于郡国县邑丘聚行分卫者,而身薄福所乞不得。 心念:‘如来功德充盛无量福会,时行分卫尚空钵出,我等善本所殖不弘,岂可怨舍而不乞乎? 故当分卫。 ’用是之故,入城分卫空钵来出。 又云:‘弊魔化诸梵志长者家,使不供佛、不施众僧。 ’未曾有此。 其魔波旬,未敢作威娆固如来、沮废福意,佛之圣旨所变现也。 梵志长者有此异心,非是本意、非佛鲜福。 彼时众人无所施者,又见如来空钵来出,魔界天人见不获膳,世尊得无心怀怅惘,昼夜一心,念如来及弟子众,将必忧悒。 见佛弟子,心不增减前后适等,七万天子自投佛前,如来如应为说经法,皆得法眼净,是亦菩萨善权方便。 “何以故旃遮摩尼木魁系腹诽谤如来? 亦非世尊本之余殃,佛之威神能取暴意,从置恒沙刹外,如来以权现斯方便。 当来比丘,或有出家行作沙门,为人所谤有怀疑者,观佛世尊虽见讥讪,心不动转、不却宿罪,念:‘佛如来普胜之德,犹复若兹。 况我等而无讥议。 ’思惟此已益加精进,清净奉戒心不回转。 假使暴意梦中诽谤,寿终之后不离地狱。 如来悉知令护禁戒。 所以者何? 如来之德不舍众生,是为如来善权方便。 “何故异道害须多利,埋著胜树间? 佛诸通慧普观无碍,知当兴怒,则以示现如斯比像。 设不以刃加须多利者,须多利或投余患。 佛解知女寿命终尽,是故彼类相教杀之。 缘邪异学,身所犯害必反罪辜,佛以等慧而化立之,由斯所建增益群生功德之本。 是以如来七日不入城,化六十亿诸天入道。 过七日后,其四部众皆来诣佛听法,八万四千人获平等慧,三亿人得道迹往来不还果证,是亦菩萨善权方便。 “何故如来三月食麦? 如来素达,虽梵志请佛,不得迷忘佛所兴化。 所以者何? 今五百马者,昔佛弟子也。 所从食已,前世皆学菩萨大乘,供养过去诸世尊矣! 从恶友教,犯众罪殃坠为畜生。 彼时又有五百马师,有菩萨名日藏,本立愿生其中,普化斯等令发道意,使弘大乘化诸马师。 本非马师,如来护彼,令诸马畜皆得受决。 为缘一切如来不食,无所志愿,威德能化瓦石刀杖为美饮食,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悉为甘膳奇特之味。 所以者何? 世尊自然有大人相、上味之味,以故当知,如来所化饮食皆美。 耆年阿难未得大哀,心自念言:‘云何世尊舍转轮膳,今乃服麦? ’佛知其念,以五百马师之德,时五百马皆识宿命,得近道心,五百菩萨发大慈哀往觐如来,五百马师自减半廪以用供佛,捐五百马谷供五百比丘。 马师及马皆自悔过,见佛众僧竟三月已,五百马命终生兜术天,为天所敬,如应说法,得立不退转地,当成无上正真之道。 阿难得知所施供养,时宫中人得未曾有,来白佛言:‘我等生长深宫之内。 世尊! 阿难未曾习此安隐欢喜,七日不食。 ’族姓子! 当知如来之身无有罪殃,后世或有持戒之人,请诸沙门而不设供,故为彼现。 是为如来为人所请,虽不供办,不令其人堕于罪地。 又,五百比丘与如来俱三月一夏,四百比丘悉有欲态、无清净想,设得美食欲意遂盛,用粗食故欲心则薄,三月之中可得罗汉。 如来以斯诸学比丘及化菩萨,随时示现,非罪殃也,是亦如来善权方便。 “何故如来告大迦叶曰:‘汝当说经,吾腰背痛。 ’时八千天子,本弟子行迦叶所化。 于时来会乐仰三宝,殷勤在行闻说觉意。 设百亿佛为说经法终不能解,唯迦叶比丘能度之耳! 故佛告之,分别觉意,八千天子闻义得慧,其疾病者往会听经,各心念言:‘如来法王,因说觉意病即除愈,吾等云何不听经乎? ’何以故? 族姓子! 欲、化诸天及病比丘使承经道,示现腰痛,故如来曰:‘迦叶说经令我除病。 ’是亦如来善权方便。 “何故如来舍夷国败而佛头痛? 众人悉当念言:‘如来亲属不尽其寿。 ’护黎庶意坐枯树下,告侍者曰:‘吾头甚痛。 ’尔时诸天计有常者三千人会,刹利之众不可称数,闻告阿难头痛之咎。 念言:如求尚有余殃,闻经寻化天人七千,是亦如来善权方便。 “何故披罗陀梵志以五百事而骂世尊,时佛默然,后更称誉,佛亦默然。 应时自归一心悔过,无所复言? 佛能厌却使不出言,投徙置于殊异之土。 尔时会中诸天世人无数之众,见佛忍辱慧力平等心柔和雅,四千人发无上正真道意。 如来彻睹当来有所化,故现默然,非佛余殃,是亦如来善权方便。 “族姓子! 听。 调达所生,常与菩萨共相娆害,怀怨憎心欲相危害,是亦如来菩萨方便。 ”    佛告慧上菩萨:“诸天往来有所求索,则为具弘施度无极。 所以者何? 多所饶益覆满诸愿,发起一切。 以何因缘兴斯行乎? 假使众生安净自利,则不解施、不知受者,是故诸天化从空来诣菩萨所,试求妻子、头目、手足、国城、丘聚。 应时菩萨,周满所欲勇慧无难。 众人见之则效布施,奉尊所行无所矜吝:‘我等亦当发愿求佛,修习禁戒不敢毁失,顺菩萨法未曾违舍。 ’捶骂不恚、轻易不恨,则弘忍辱度无极,以斯教化无数之众。 其诸天人见有怨来,诣如来所,则长戒禁,是亦如来善权方便,非余殃罪。 所以者何? 敢来试者则皆权也。 寻皆导利无央数人,取要言之,如来所现残有十殃。 皆当知佛行权随时。 众庶怀恶多崇非法,故为现应,非有殃也。 使知去就至无上慧,如来所叹权宜最尊,皆非殃罪但示现耳! 作是得是,闻者悚惧不敢为非。 “又,族姓子! 广宣善权时时乃说,非为下愚薄福祚者,亦非声闻、缘觉所知讲也。 所以者何? 彼等未曾学善权方便,唯菩萨大士解畅深归。 喻如闇夜家中然火,悉照室内妻子眷属。 菩萨如是,其有闻善权度无极,则晓达菩萨一切所行,当勤顺学吾本所习。 佛嘱累汝:‘族姓子! 族姓女! 欲求佛道,其有讲说善权方便,若百千里当往受学,则蒙光明。 所以者何? 假能听受如斯像法者,则为显发一切经典,除诸疑网使无结恨。 ’”    尔时诸天世人四部众咸皆叹曰:“其有闻斯权便经者,非法器人多不信乐。 ”    佛说经已,七万二千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 阿难白佛:“当何名斯经? 云何奉持之? ”    佛告阿难:“是经名“善权方便所度无极随时品”也。 当持! 当行! ”    佛说如是,慧上菩萨及比丘众,菩萨大士,诸天、龙神、阿须伦、世人,莫不欢喜。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卷下 发布时间:2024-09-20 03:54:44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6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