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翻译家鸠摩罗什 内容: 公元385年,姚苌杀掉苻坚,在长安确立后秦。 不久姚兴即位,横扫前秦、西秦、后凉,雄霸北方,国势大增。 姚兴推崇儒学和佛教,于是,后秦逐步成为十六国中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国家。 公元401年,姚兴打败后凉吕隆,迎请鸠摩罗什到长安,尊为国师。 鸠摩罗什是天竺人,汉语把他的名字翻作童寿。 他七岁就跟着母亲出家,每天诵一千偈,三万多言。 二十岁的时候,罗什受戒,学习《十诵律》,后来在龟兹学习大乘。 两晋列国混战,其中人才的争夺成为一大热点。 公元382年,苻坚派骁骑将军吕光攻打龟兹,临行前在宫中对吕光说:帝王应天而治,以爱民如子为本,并不是贪爱人家的地盘就去攻打,实在是因为那里有怀道之人。 听说西国有个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明阴阳,是后学的宗师,朕非常想念他。 贤哲是国家的大宝,如果打下龟兹,立即用快马把他送回来! 吕光却没有法眼,俘虏了鸠摩罗什后,看不出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见他这么年轻,就当做凡人戏耍,硬逼着鸠摩罗什跟龟兹王女成亲,鸠摩罗什怎么也不肯答应。 吕光就给他灌酒,灌完后把他们俩关在一间 ,可怜鸠摩罗什酒后失节。 吕光又让鸠摩罗什骑牛,骑烈马,想把他摔下来。 鸠摩罗什学了大乘,能忍辱,没有一点埋怨。 吕光也觉得不好意思,只好罢手。 回军途中,吕光听说苻坚兵败淝水,就在姑臧(在甘肃凉州)建立后凉国。 鸠摩罗什为吕光谋划军机,虽然佛法没法传授,但他潜心学习汉语,为以后的译经做准备。 公元401年,后秦姚兴发兵后凉,大败凉军。 鸠摩罗什被迎进长安,拜为国师,时年58岁。 从此鸠摩罗什在长安逍遥园和西明阁译经说法,招收弟子。 鸠摩罗什为人仁厚,待人诚恳, 空虚我见而循循善诱,终日不倦。 其著名弟子有僧睿、僧肇、僧达、法钦、道生、道流、道恒、道标等人。 其中道生后来倡导一阐提成佛而影响广远;僧肇以《肇论》中《物不迁》、《不真空》、《般若无知》、《涅槃无名》四篇雄文闻名于世。 此外,大德慧远远在庐山,也常写信咨询法义。 姚兴常常对鸠摩罗什叹道:大师聪明超悟,天下无双,可不能使法种无嗣啊! 就硬逼他接受伎女十名。 从此以后,不让再住僧坊,另立一座房舍,殷勤款待。 此后每到讲学的时候,鸠摩罗什总要先说:好比臭泥中开莲花,只采莲花,莫取臭泥。 除了培养人才,鸠摩罗什的最大功绩就是翻译佛经。 由国家出面设立译场、组织译经,就是从鸠摩罗什的长安时代开始实现的。 从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到长安至公元413年圆寂,十一年中,在弟子的帮助下译经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 他的译文忠于原文,汇通汉语,典雅质朴,竭力清算支谶、竺法护等人四百年来译经的错误之处,成为后世流传最广的经典。 后来各宗传法主要依据之一就是鸠摩罗什所译。 鸠摩罗什对自己的译经水平也颇为自信。 病危的时候,他感知大限将近,就面对众人起誓:假如我所传的经典没有错误,在我焚身之后,就让这个舌头不要烧坏,不要烂掉! 不久鸠摩罗什圆寂,在逍遥宫依佛制焚身,火灭身碎后,惟有舌头完好无损,三寸不烂之舌,便成为无言的证明。 摘自《佛教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4-02-05 08:26:42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