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正确高效的睡姿“吉祥卧 内容: 肾虚的人要想身体快速恢复健康,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以正确的睡姿,在最高效的睡眠时间段入睡。 因为中医养生学认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 睡补是天补,是第一大补药,比吃人参、燕窝、大补药的效果还好。 正确高效的睡姿吉祥卧睡眠姿势有侧卧、仰卧、俯卧几种。 各人的习惯不同,有人喜欢侧卧,有人喜欢仰卧等。 从生理学和睡眠卫生的要求来说,以双腿弯屈朝右侧卧的睡姿,也就是吉祥卧,最有利于身心健康。 大家都看过《少林寺》这部电影,对于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这句话耳熟能详。 这句话讲的内容其实是佛门里面的四威仪。 卧如弓是指睡觉时右侧而卧,以足压足,右手垫在右脸颊下,左手放在左腿上,两腿像弓一样弯曲的右胁而卧的卧姿,这种睡姿叫做吉祥卧。 一、佛经关于吉祥卧利益的论述吉祥卧睡觉姿势来源于佛家。 根据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三游行经记载,释迦牟尼卧时就采取右侧卧的吉祥卧姿势,释迦牟尼涅槃时,就是选择这种姿势。 世上许多雕塑的卧佛像都是右侧卧姿。 佛经记载吉祥卧有四种功德:第一、不会产生不如法的念头和行为(据我猜测应该是邪念、淫念、梦遗之类)。 第二、睡眠中不会失去正念。 第三,不会入于酣睡、深度昏沉,能时刻保持警觉的状态。 第四,不起恶梦,经常做吉祥之梦。 佛家认为:脸朝上仰卧,易生贪心;脸朝下俯卧,易引发嗔心;左侧而卧,增长痴心。 种种不如法的卧式,会引生各种无明烦恼,唯有右胁而卧才最有功德。 吉祥卧我很早就知道了。 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佛教为什么要提倡吉祥卧呢? 我猜测在生理方面,吉祥卧对身体肯定也是有好处的,里面一定是有科学依据的。 由于佛门以修心为主,所以佛经关于吉祥卧的利益论述,更加偏重于修心方面,生理方面的好处佛经上没有全部说出来而已。 果然,最后让我找到了吉祥卧在生理方面利益的科学原理。 二、吉祥卧的科学原理、生理利益从科学角度讲,右卧的睡姿是一个健康的姿态,有它科学的原理依据:(一)消除疲劳、回收阳气,长养精神。 从生理学和睡眠卫生的要求来说,以双腿弯屈、朝右侧卧的睡姿最合适。 这样会使全身肌肉松弛,有利于消除疲劳。 我们睡觉的目的是为养精蓄锐,是让我们的阳气回收更加充足。 右卧的时候,每个脏腑它就关闭了,自然可以养我们的精神。 (二)养心脏、利供血。 心脏在胸腔内偏左,右侧睡心脏受压少,可减轻其负担,有利于排血。 (三)养肠胃,利于消化食物。 胃通向十二指肠、小肠通向大肠的口都向右侧开,右卧有利于胃肠道内的食物顺利运行,把胃里边的东西都顺这个口送到肠里去,不会积在胃里边,不伤肠胃,利于消化食物。 (四)养肝、解毒。 肝脏位于右上腹部,右侧卧时它处于低位,因此供应肝脏的血多,有利于对食物的消化,利于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及药物的解毒,以及肝组织本身的健康等。 (五)不容易做淫梦、漏精、梦遗。 人在吉祥卧的时候,就把三条脉的会聚点三江口折起来,一折起来,能量就往头上走了,人就不会有欲望了,就不容易漏精而发生梦遗现象。 尤其是男子在这方面会受用无穷。 仰卧、俯卧容易做淫梦,导致梦遗,而右卧可以减少淫梦,有效对治梦遗。 据一位很有名气的大德讲,将左脚后跟搭在右脚的脚踝骨上可以对治梦中犯淫,大家可以试一试。 (六)利于入睡,提高睡眠质量。 对于一些失眠的人,采用吉祥卧能很快入睡,而且无梦。 仰睡、俯睡会增加身体的动荡烦噪,身体动荡,影响了生理,就无法安然。 采取吉祥卧睡姿,身体不乱动,很快就入睡了。 若是入睡前用温热水洗脚,能促进血液循环,更容易睡着。 中医角度讲,由于吉祥卧为右侧卧,右手掌托右耳,右掌心为火,耳为水,二者形成水火既济,在人体中形成心肾相交。 久之,养心滋肾。 有一次,青年作家王国平向南怀瑾先生请教右侧卧睡姿的问题。 王国平说,有资料中说右侧卧睡姿对身体好,南师说:也不尽然。 物极必反,你老是右侧,而且压住右手,也不利于右手的血液循环,你可以试试两边都睡一下。 南师的回答语出惊人。 自古以来的大德都强调右侧卧,南师的这个说法我是第一次见。 这也说明南师确实是一个有自己独立见解,不盲目信仰教条,重视亲身实践,有着深厚实证实修经验的人。 不过南师并没有否定右侧卧,而是说可以左侧卧进行调节,也是强调侧卧睡姿的好处。 吉祥卧要注意:睡的枕头不宜太低,否则会使颈部感到不适。 俯卧、仰卧的睡姿不利身心健康。 俯卧会压迫我们的脏腑、压迫胸部,影响呼吸,使心肺工作量增加,故俯卧不利于健康。 仰卧时我们的脏腑会打开,食物吃了之后压在上面,会伤害我们的肠胃。 吉祥卧的正确姿势:1、身体向右面侧卧;2、两腿合拢、微微弯曲;3、左手自然轻放在左大腿外侧上;4、右肘弯屈贴近胸肋,附枕而眠;5、把右手枕起来,大拇指放在耳朵后边,其余四指放在太阳穴的地方。 把手当枕头,但并没有把耳朵盖起来(右手拇指伸开,把右手大拇指放在耳垂后面的凹陷中,食指和中指贴着右太阳穴,无名指、小指自然分开附于头侧)。 有的人这样睡会把手压麻木了,可把手往前放一些,不压在头下。 现代医学常识告诉我们,为保持正常体力,成年人平均睡眠的时间为8小时左右。 世事总有出人意料之处。 有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老人,则坚持每天只睡两个时辰(即4小时)。 令人诧异的是,他非但没出现睡眠亏空,反而神康体泰,怡然得享高寿。 他就是现已94岁高龄的名人大儒--南怀瑾先生。 南怀瑾,1918年生于浙江乐清一个书香门第,是誉满海内外的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 他一生广泛涉猎经史子集,刻苦钻研中国传统文化之儒、释、道,著述颇丰,有《易经杂说》、《论语别裁》、《小言黄帝内经》、《大学微言》等数十种,有人对他著述讲学的一生给予高度评价: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仔细推究,原来南怀瑾睡觉的两个时辰并非随随便便,而是有着严格的要求:子时(23~1点)和午时(11~13点)。 他一生睡眠甚少,却精神强健,奥妙全在坚持子午觉。 何谓子午觉? 简言之,就是每天子时和午时按时入睡(晚上9、10点睡觉,子时进入睡眠状态),其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南怀瑾曾经语出惊人:根据我的体验观察,一个人真正睡着觉最多只有两个钟头,其余都是浪费时间,躺在枕头上做梦正午只要闭眼真正睡着三分钟,等于睡两个钟头正子时,哪怕二十分钟也一定要睡你会感觉到,心脏下面硬是有一股力量降下来,与丹田(肾上)的力量融合,所谓水火既济,豁然一下,那你睡眠够了,精神百倍。 (详见《睡眠与养生》一文)南怀瑾看似卓尔不群的睡眠理论,却并非空穴来风。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 而白天午时,则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称为合阳。 《黄帝内经》云: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 子、午时是人体阴阳交替之时,适合卧床休息,以利于养阴和养阳。 中医子午流注理论则认为,每日的12个时辰对应人体12条经脉,这和现代西医的生物钟理论暗合。 它告诉我们:子时胆经当令,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子时入眠,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 反之,则气色青白。 如果胆汁新陈代谢长期紊乱,则易形成结石症。 午时心经当令,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子午流注理论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子午觉对人体的重要性。 南怀瑾平生钟爱子午觉的做法,给人重要启示:人体的健康全靠有规律的养。 只有遵循人体经脉气血运行的自然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方能使身体达成和谐,进入健康佳境。 现代人有熬夜的不良习惯,经常打乱生物钟,错过子午觉。 长此以往,必然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因此,为自己的健康储蓄,子午觉良训要谨记。 发布时间:2024-09-26 08:25:07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6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