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乘显识经卷下 内容:     中天竺国沙门地婆诃罗奉 诏译    尔时会中有月实胜上童真。 从座而起合掌白佛言。 世尊。 云何见色因。 云何见欲因。 云何见见因。 云何见戒取因。 佛告月实。 智见智境。 愚见愚境。 智者见诸姝丽美色。 了知秽恶。 唯是肉段筋骨脓血。 大脉小脉大肠小肠。 [月*冊]液脑膜肾心脾胆。 肝肺肚胃生藏熟藏。 黄痰涕唾发须毛爪。 大小便利薄皮裹之。 不净污露可畏可恶。 凡所有色皆四大生。 是为色因。 月实。 如父母生身。 身之坚硬为地大。 流润为水大。 暖熟为火大。 飘动为风大。 有所觉知念及声香味触等界。 斯皆为识。 月实童真。 复白佛言世尊。 将死之时。 云何识舍于身。 云何识迁于身。 云何识知今舍此身。 佛告月实。 众生随业获报。 识流相续持身不绝。 期毕报终识弃舍身。 随业迁受。 譬如水乳和。 煎以火热力。 乳水及腻各各分散。 如是月实。 众生命尽以业力散。 形骸与识及诸入界。 各各分散识为所依。 以取法界及法界念并善恶业迁受他报。 月实。 譬如大吉善苏。 以众良药味力。 熟功和合。 为之大吉善苏。 弃凡苏性持良药力。 辛苦酸醎涩甘六味。 以资人身。 便与人身作色香味。 识弃此身持善恶业及法界等迁受余报亦复如是。 月实。 苏质如身。 诸药和合为大吉善。 如诸法诸根和合为业。 众药味触资成于苏。 如业资识。 服大吉善悦泽充盛。 光色美好安隐无患。 如善资识获诸乐报。 服苏违法颜容变恶。 惨无血气色死士白。 如恶资识获诸苦报。 月实。 吉善宝苏无手足眼。 能取良药色香味力。 识亦如是。 取法界受及诸善业。 弃此身界受于中阴得天妙念。 见六欲天十六地狱。 见己之身。 手足端严诸根丽美。 见所弃尸云此是我前生之身。 复见高胜妙相天宫种种庄严。 花果卉木藤蔓蒙覆。 光明赫丽如新炼金众宝钿饰。 彼见此已心大欢喜。 因大喜爱识便托之。 此善业人舍身受身安乐无苦。 如乘马者弃一乘一。 譬如壮士武略备具。 见敌兵至著坚甲胄。 乘策骥骏所去无畏。 识资善根弃出入息。 舍界入身迁受胜乐。 亦复如是。 自梵身天爰至有顶生于其中。 尔时会中大药王子。 从座而起合掌。 白佛言世尊。 识舍于身作何色像。 佛言善哉善哉。 大药。 汝今所问是大甚深佛之境界。 唯除如来更无能了。 于是贤护胜上童真白佛言。 大药王子。 所问甚深其智微妙敏利明决。 佛告贤护。 此大药王子。 已于毗婆尸佛所。 植诸善根。 曾于五百生中生外道家。 为外道时常思识义。 识者云何。 云何为识。 于五百生不能决了。 识之去来莫知由绪。 我于今日为破疑网令得开解。 于是贤护胜上童真。 谓大药王子言。 善哉善哉。 仁今所问微妙甚深。 月实之问其义浅狭。 犹如婴儿。 心游外境而不知内。 正法希闻诸佛难遇。 佛圆广智无测深慧至妙之理应专启请。 时大药王子。 见佛熙怡颜容舒悦如秋莲开。 踊跃欢喜一心合掌。 而白佛言世尊。 我爱深法渴仰深法。 常恐如来入般涅槃。 不闻正法。 而于五浊众生之中。 愚无所知不识善恶。 于善不善熟与不熟不能觉了。 迷惑轮转生死苦趣。 佛告大药王子。 如来正法难遇难得。 我于往昔为半伽他。 登山自坠弃舍身命为求正法。 经历无量百千万亿种种苦难。 大药。 汝所悕望皆恣汝问。 我当为汝分别解说。 大药王子。 白佛言。 唯然奉教。 世尊。 识相云何。 愿垂开示。 佛告大药。 如人影像现之于水。 此像不可执持。 非有无辨。 如刍洛迦形。 如渴爱像。 大药王子。 白佛言世尊。 云何渴爱。 佛言。 如人对可意色眼根趣之。 名为渴爱。 犹持明镜视己面像。 若去于镜面像不见。 识之迁运亦复如是。 善恶业形与识色像皆不可见。 如生盲人日出日没昼夜明闇皆悉不知。 识莫能见亦复如是。 身中渴爱受想不可见。 身之诸大诸入诸阴。 彼皆是识。 诸有色体眼耳鼻舌。 及身色声香味触等。 并无色体受苦乐心皆亦是识。 大药。 如人舌得食物知甜苦辛酸醎涩等。 六味皆辨。 舌与食物俱有形色而味无形。 又因身骨髓肉血觉知诸受。 骨等有形。 受无形色。 知识福非福果亦复如是。 时贤护胜上童真。 礼佛双足白佛言世尊。 此识可知福非福耶。 佛言善听。 非未见谛而能见识。 识不可视。 非如掌中阿摩勒果。 识不在于眼等之中。 若识在于眼等之中。 剖破眼等应当见识。 贤护。 恒沙诸佛见识无色。 我亦如是见识无色。 识非凡愚之所能见。 但以譬喻而开显耳。 贤护。 欲知识之罪福。 汝今当听。 譬如有人为诸天神或乾闼婆等。 及塞建陀等鬼神所著。 贤护于意云何。 其为天等鬼神所著。 其著之体求于身中可得见不。 贤护。 白佛言。 不也世尊。 天等鬼神所著。 其著之体无色无形。 身内外求皆不可见。 贤护。 其为福胜诸大天神之所著者。 即须好香花烧众名香。 香美饮食清净安置。 祭解供具咸须华洁。 如是此识为福资者。 便获尊贵安乐之果。 或为人王。 或为辅相或豪望贵重。 或财富自在。 或为诸长。 或作大商主。 或得天身受天胜果。 由识为福资身获乐报。 如彼福胜天神所著。 得胜妙花香香美饮食。 便即欢喜病者安隐。 今得尊贵豪富自在。 当知皆是由福资识身获乐果。 贤护。 其为富丹那等下恶鬼神之所著者。 便爱粪垢腐败涕唾诸不净物。 以此祭解欢喜病愈。 其人以鬼神力随鬼神欲。 爱乐不净臭朽粪秽。 识以罪资亦复如是。 或生贫穷。 或生饿鬼及诸食秽畜生之中种种恶趣。 由罪资识身获苦果。 贤护。 胜上天神其著之体无质无形。 而受种种香洁供养。 识福无形受胜乐报亦复如是富丹那等下恶鬼神。 为彼著者。 便受不净秽恶饮食。 识资罪业获诸苦报亦复如是。 贤护。 当知识无形质。 如天等鬼神所著之体。 供具饮食所获好恶。 如资罪福得苦乐报。 大药王子。 白佛言世尊。 云何见欲因。 佛言大药。 互因生欲。 犹如钻燧两木互因。 加之人功而有火生。 如是因识。 及因男女色声香味触等。 而有欲生。 譬如因花生果。 花中无果果生花灭。 如是因身显识。 循身求识。 识不可见。 识业果生身便谢灭。 身骨髓等不净诸物咸悉销散。 又如种子持将来果味色香触。 迁植而生。 识弃此身持善恶业。 受想作意。 受来生报亦复如是。 又如男女爱欲欢会分离而去。 识业和合恋结爱著味玩贪吝。 报尽分离随业受报。 父母因缘中阴对之。 以业力生识获身果。 爱情及业。 俱无形质。 欲色相因而生于欲。 是为欲因。 大药。 云何见戒取因。 戒谓师所制戒。 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行。 取谓执取。 是戒作如是见。 因是持戒。 当得须陀洹果。 斯陀含果。 阿那含果。 以是因故获于胜有。 谓受人天等身。 斯皆是有漏善非无漏善。 无漏之善无阴熟果。 今此戒取是有漏种植之。 于识执善恶业识不淳净。 烦恼因故受热恼苦。 是为见戒取因。 大药白佛言。 云何识取天身乃至取地狱身。 佛言大药。 识与法界持微妙视。 非肉眼所依以为见因。 此微妙视与福境合。 见于天宫欲乐嬉戏。 见已欢喜识便系著。 作如是念我当往彼。 染爱恋念而为有因。 见已故身卧弃尸所。 作如是念此尸是我大善知识。 由其积集诸善业故。 令我今者获于天报。 大药白佛言世尊。 此识于尸既有爱重何不托止。 佛言大药。 譬如剪弃须发。 虽见乌光香泽。 宁不更植于身令重生不。 大药白佛言。 不也世尊。 已弃须发。 不可重植于身令其更生。 佛言。 如是大药。 已弃之尸识亦不可重托受报。 大药复白佛言。 世尊。 此识冥寞玄微。 无质可取无状可寻。 云何能持象等大身众生。 纵身坚固犹若金刚。 而能贯入壮夫之身。 力敌九象而能持之。 佛言大药。 譬如风大无质无形。 止于幽谷或窍隙中。 其出暴猛。 或摧倒须弥碎为尘粉。 大药。 须弥风大色相云何。 大药白佛言。 风大微妙无质无形。 佛言大药。 风大微妙无质无形。 识亦如是。 妙无形质大身小身咸悉能持。 或受蚊身或受象身。 譬如明灯。 其焰微妙置之于室。 随室大小众闇咸除。 识亦如是。 随诸业因任持大小。 大药白佛言世尊。 诸业相性彼复云何。 以何因缘而得显现。 佛言大药。 生诸天宫食天妙膳安宁快乐。 斯皆业果之所致也。 如人渴乏巡游旷野。 一得清凉美水。 一无所得受渴乏苦。 得冷水者无人持与。 受渴乏者。 亦无遮障不许与水。 各以业因受苦乐报。 大药。 应当以是见善恶业。 如空中月白黑二分。 又如生果由火大增熟便色异。 如是此身由福增故生胜族家。 资产丰盈金宝溢满胜相显盛。 或生诸天宫快乐自在。 斯皆善业福相显现。 譬如种子植之于地。 果现树首。 然其种子不从枝入枝而至树首。 割析树身亦不见子。 无人持子置于枝上。 树成根固求种不见。 如是诸善恶业咸依于身。 求之于身亦不见业。 如因种有花种中无花。 因花有果花中无果。 花果增进增进不见。 因身有业因业有身。 身中无业业中无身。 亦复如是。 如花熟落其果乃现。 身熟谢殒业果方出。 如有种子花果之因具有。 如是有身。 善恶业因备在。 彼业无形亦无熟相。 如人身影无质无碍。 不可执持不系著人。 进止往来随人运动。 亦不见影从身而出。 业身亦尔有身有业而不见业。 系著于身亦不离身而能有业。 如辛苦涩殊味诸药。 能涤净除一切病。 令身充悦颜色光泽。 人见之者知服良药。 药味可取熟功无形。 视不可见执不可得。 而能资人肤容色泽。 业无形质能资于身。 亦复如是善业资者。 饮食衣服内外诸资。 丰饶羡丽手足端正。 形容姝好屋室华侈。 摩尼金银众宝盈积。 安宁快乐欢娱适意。 当知此为善业之相。 生于下贱边地贫穷。 资用阙乏悕羡他乐。 饮食粗恶或不得食。 形容弊陋所止卑下。 当知此为恶业之相。 犹如明镜鉴面好丑。 镜像无质取不可得。 如是识资善不善业。 生人天中或生地狱畜生等中。 大药。 应当如是见业与识和合迁化。 大药言。 世尊。 云何微识能持诸根能取大身。 佛言大药。 譬如猎者。 入于山林持弓毒箭而射香象。 箭毒沾血毒运象身。 支体既废根境同丧。 毒流要害身色青赤犹如淤血。 毒杀象已便即迁化。 于意云何毒与象身多少大小。 可得比不。 大药白佛言。 世尊。 毒与象身多少大小。 其量悬殊不可为对。 犹如须弥比之芥子。 大药。 如是识弃此身以取诸根。 弃此诸界随业迁化。 亦复如是。 大药复白佛言。 世尊。 云何微细之识任持大身而不疲倦。 佛言大药。 须弥山王高八万四千由旬。 难陀乌波难陀。 二大龙王各绕三匝。 二龙大息摇振须弥。 内海中水咸变成毒。 此二龙王长大力壮。 和修吉龙。 德叉迦龙。 二大龙王亦与之等。 于意云何。 四龙王识与蚊蚋识宁有异不。 大药言。 世尊。 四龙蚊蚋其识无异。 大药。 如一小渧跋错那婆。 入四龙口四龙便死。 于意云何。 小渧药毒。 龙口中毒何毒为大。 大药白佛言。 龙口毒大。 小渧药毒甚为微少。 大药。 大身众生力敌九象。 微妙之识无色无形。 非分别量随业任持亦复如是。 如尼瞿陀子极微细。 种之生树婆娑广大枝条百千。 于意云何。 其子与树大小类不。 大药言。 世尊。 其子与树大小相悬。 如藕丝孔比虚空界。 如是大药。 树于子中求不可得。 若不因子树则不生。 微细尼瞿陀子能生大树。 微细之识能生大身。 识中求身身不可得。 若除于识身则无有。 大药复白佛言。 云何金刚坚固不可坏识。 止于危脆速朽身内。 佛言大药。 譬如贫人得如意宝。 以宝力故高宇雕镂。 妙丽宫室园林郁茂。 花果敷荣象马妓侍。 资用乐具自然而至。 其人于后失如意宝。 众资乐具咸悉销灭。 如意神宝坚固真牢纵千金刚不能毁坏。 所生资用虚假无常速散速灭。 识亦如是坚固不坏。 所生之身速朽速灭。 大药言。 世尊。 柔妙之识。 云何穿入粗鞕色中。 佛言大药。 水体至柔激。 流悬泉能穿山石。 于意云何。 水石之质鞕软如何。 大药言。 世尊。 石质坚鞕犹若金刚。 水质柔软为诸乐触。 大药。 识亦如是至妙至柔。 能穿刚鞕大身之色。 迁入受报。 大药复白佛言。 世尊。 众生舍身云何生诸天中。 乃至云何生于地狱等中。 佛言大药。 众生临终之时福业资者。 弃本之视得天妙视。 以天妙视见六欲天。 爰及六趣见身摇动。 见天宫殿及欢喜园杂花园等。 又见诸天处莲花殿。 丽妓侍绕笑谑嬉戏。 众花饰耳服憍奢耶。 臂印环钏种种庄严。 花常开敷众具备设。 见天天女。 心便染恋欢喜适意。 姿颜舒悦面若莲花。 视不错乱。 鼻不亏曲口气不臭。 目色明鲜如青莲叶。 身诸节际无有苦痛。 眼耳鼻口又无血出。 不失大小便利。 不毛惊孔现。 掌不死黄甲不青黑。 手足不乱亦不卷缩好相显现。 见虚空中有高大殿。 彩柱百千雕丽列布。 垂诸铃网和风吹拂清音悦美。 种种香花庄严宝殿。 诸天童子众宝严身。 游戏殿内。 见已欢喜微笑齿现如君图花。 目不张开亦不合闭。 语音和润身不极冷亦不极热。 亲属围绕亦不忧苦。 日初出时当舍其寿。 所见明白无诸黑闇。 异香芬馥四方而至。 见佛尊仪欢喜敬重。 见已亲爱欢喜离辞犹如暂行。 便即旋返安慰亲知。 不令忧恼有流法尔。 生必当死勿以分别而生苦恼。 大药。 善业之人临命终时。 好乐布施。 种种伽他种种颂叹。 种种明白种种称说正法之教。 如睡不睡安隐舍寿。 将舍寿时。 天父天母同止一座。 天母手中自然花出。 天母见花顾谓天父。 甚为福吉希奇胜果。 天今当知子庆之欢时将不久。 天母遂以两手摇弄其花。 弄花之时命便终尽。 无相之识弃舍诸根。 持诸境业弃舍诸界。 持诸界事迁受异报。 犹如乘马弃一乘一。 如日爱引光。 如木生火。 又如月影现澄清水。 识资善业迁受天报。 如脉风移速托花内。 天父天母同座视之。 甘露欲风吹花七日。 宝珰严身曜动炫焕。 天童朗洁现天母手。 大药白佛言。 世尊。 无形之识。 云何假因缘力而生有形。 云何有形止因缘内。 佛言大药。 如木和合相触生火。 此火木中求不可得。 若除于木亦不得火。 因缘和合而生于火。 因缘不具火即不生。 木等之中寻火色相竟不可见。 然咸见火从木中出。 如是大药。 识假父母因缘和合生有形身。 有形身中求识不得。 离有形身亦无有识。 大药。 如火未出火相不现。 亦无暖触诸相皆无。 如是大药。 若未有身。 识受想行皆悉不现。 大药。 如见日轮光明照曜。 而诸凡夫不见日体。 是黑是白黄白黄赤皆不。 能知但以照热光明出没环运。 诸作用事而知有日。 识亦如是。 以诸作用而知有识。 大药白佛言。 云何为识作用。 佛言大药。 受觉想行思忧苦恼。 此为识之作用。 复有善不善业。 熏习为种。 作用显识。 大药白佛言。 云何识离于身便速受身。 识舍故身新身未受。 当尔之时识作何相。 佛言大药。 如有丈夫长臂勇健著坚甲胄。 马疾如风乘以入阵。 干戈既交心乱坠马。 武艺捷习还即跳上。 识弃于身速即受身。 亦复如是。 又如怯人见敌怖惧乘马退走。 识资善业。 见天父母同座而坐。 速托生彼亦复如是。 大药。 如汝所问。 识弃故身新身未受。 当尔之时识作何相。 大药。 譬如人影现于水中无质可取。 手足面目及诸形状与人不异。 体质事业影中皆无。 无冷无热及与诸触。 亦无疲乏肉段诸大。 无言声身声苦乐之声。 识弃故身新身未受。 相亦如是。 大药。 是资善业生诸天者。 大药白佛言。 云何识生地狱。 佛言大药。 行恶业者入于地狱。 汝当谛听。 大药。 此中众生积不善根。 命终之时作如是念。 我今于此身死。 弃舍父母亲知所爱。 甚大忧苦。 见诸地狱及见己身应合入者。 见足在上头倒向下。 又见一处地纯是血。 见此血已心有味著。 缘味著心便生地狱。 腐败恶水臭秽因力识托其中。 譬如粪秽臭处。 臭酪臭酒诸臭因力。 虫生其中。 入地狱者托臭物生。 亦复如是。 贤护胜上童真合掌白佛言。 地狱众生作何色相。 身复云何。 佛言大药。 其爱血地生地狱者。 遍身血光身如血色。 生汤隍者身如黑云。 生乳汤河者。 身点斑杂作种种色体极软脆。 犹如贵乐婴孩之身。 其身长大过八肘量。 须发身毛并长垂曳。 手足面目亏曲不全。 阎浮提人遥见便死。 大药白佛言。 地狱众生以何为食。 佛言大药。 地狱众生食无少乐。 惶惧驰走。 遥见镕铜赤汁。 意谓是血众奔趣之。 又有声呼。 诸有饥者可速来食。 便走向彼至已而住以手承口。 狱卒以热铜汁写手掬中。 逼之令饮铜汁入腹。 骨节爆裂举身火起。 大药。 地狱众生所食之物。 唯增苦痛无少安乐。 地狱众生苦痛如是。 识不舍之亦不毁坏。 身如骨聚识止不离。 非业报尽苦身不舍。 饥渴苦逼。 便见园林花果敷荣广博翠茂。 见已喜笑互相谓言。 此园翠茂清风凉美。 众急入园须臾暂乐。 树叶花果咸成刀剑斩截罪者。 或中破身分为两段。 或大叫呼四面驰走。 狱卒群起执金刚棒。 或执铁棒铁斧铁杖。 啮唇嗔怒身出火焰。 斫棒罪者遮不令出。 斯皆己业见如是事。 狱卒随罪者后。 语罪者云。 汝何处去。 汝可住此。 勿复东西欲何逃窜。 今此园者汝业庄严。 可得离不。 如是大药。 地狱众生受种种苦。 七日而死还生地狱。 以业力故如游蜂采花还归本处。 罪业众生应入地狱。 初死之时见死使来。 系项驱逼身心大苦入大黑闇。 如被劫贼执捉将去。 作如是言。 诃诃祸哉苦哉。 我今弃阎浮提种种爱好亲属知友。 入于地狱。 我今不见天路但见苦事。 如蚕作丝自缠取死。 我自作罪为业缠缚。 罥索系项牵曳驱逼将入地狱。 贤护。 罪业众生生地狱者苦相如是。 尔时贤护与大药王子。 闻说是已。 身惊毛竖。 俱起合掌作如是言。 我等今者俱归依佛请垂救护。 愿今以此闻法功德。 未脱有流处生死轮。 不落三涂入于地狱。 贤护复白佛言。 欲有所请唯愿听许。 佛言。 如汝悕望恣汝所问。 贤护白佛言。 世尊。 云何为积。 云何为聚。 云何为阴。 云何为身不迁。 佛言贤护。 智界见界意界明界。 以此四界和合成身。 四界境识名之为积。 聚谓六界六入。 六入境三界因二入因。 即须发毛爪皮肉脓血。 涕唾黄痰脂[月*冊]髓液。 手足面目大小支节。 和合崇聚名之为聚。 犹如谷豆麻麦。 积集聚贮而成高大。 谓之为聚。 其地水火风空识。 名为六界。 眼耳鼻舌身意。 名为六入。 色声香味触法。 名六入境。 即贪嗔痴名三界因。 又风黄痰亦名三因。 二入因者谓戒与信。 又有二因谓舍与施。 又有二因谓进与定。 又有二因谓善不善。 其受想行识此四名无色阴。 受谓领受苦乐等相及不苦不乐之相。 想谓知苦乐相。 行谓现念作意及触。 识者是身之主。 遍行诸体身有所为莫不由识不迁者。 谓身语意净证获道果。 此人死已识弃有阴不重受有不流诸趣极乐而迁。 不复重迁是名不迁。 于是贤护与大药王子。 礼佛双足白言。 世尊。 佛一切智说此法聚。 当于未来作大利益安乐众生。 佛言。 如来法聚常住非断。 一切智者知而不为。 我经无量勤苦积集智光。 今说此经。 此正法日为诸众生作大明照。 德誉普流一切智海。 为能调心流注者。 说此经所在之处请诵解说。 诸天鬼神阿修罗摩睺罗伽。 咸悉拥护皆来拜礼。 水火王贼等怖皆不能害。 诸比丘。 从今已往于不信前勿说此经。 求经过者慎勿示之。 于尼乾子尼干部众诸外道中。 亦勿说之。 不恭敬渴请亦勿为说。 若违我教亏损法事。 此人则为亏损如来。 诸比丘。 若有礼拜供养此经典者。 应当恭敬供养是人。 斯人则为持如来藏。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当勇超尘累  勤修佛正教    除灭死军众  如象践苇芦    持法奉禁戒  专精勿亏怠    以弃生流转  尽诸苦有边    佛说此经已。 贤护胜上童真。 大药王子。 并诸比丘菩萨摩诃萨。 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 普大会众。 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大乘显识经卷下    (右大唐永隆元年三藏地婆诃罗于东太原寺译出大周录) 发布时间:2024-10-02 07:48:49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6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