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行中求法 内容: 行 中 求 法◎ 张俊明 贫穷布施难,我不久前看到的一句话,也是某个时刻心情的写照。 因缘际会,我成为了河北省佛教慈善基金会涿州无相布施组的一员。 回想起来,自2015年起参加了山西应县、浑源县的贫苦老人捐助衣物、发放善款的活动;参加了涿州本地的捐助贫困孤寡、失学儿童的活动;参加了对困难群众的寻访活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常辉师父倡导的无相布施理念应该涵盖了众善奉行的内容吧? 通过对大病患者、贫困苦难人的救助,而使我们消除悭贪吝啬,去除我执我慢,长养慈悲,了知空性,生发菩提道心,作为一个大乘佛教的佛弟子能够有缘参与其中,体悟真谛,深怀感恩! 但是作为一个平常百姓,自己也有许多事情要做,经济上也不宽裕,因此,在长期的布施中,对贫穷布施难便有所感触。 一元、两元、十元、百元尚可接受,但到了千元,到了时常开展的活动,便有心有余力不足的感觉。 钱拿出去有如割肉,心生惭愧! 此为布施难,何况无相布施呢? 何为无相?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摆在前面的是无我相。 何为无我相? 无我的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众生平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想起佛陀因地舍身饲虎,这是无相布施的典范! 《佛说像法决疑经》说:善男子,我念成佛,皆因旷劫行檀布施、救济贫穷困厄众生,十方诸佛亦从布施而得成佛。 是故我于处处经中说,六波罗蜜皆从布施以为初首。 善男子,譬如有人双足俱折,意欲远步,不能得去,比丘亦尔,虽行五波罗蜜经恒沙劫,若不布施,不能得到涅槃彼岸。 可见布施的重要。 师父说:贫穷布施难,富贵学道难。 佛子修净业,当过两难关。 师父的话可谓一针见血,非常明确的给我们指出了布施和学道会遇到的内心的羁绊。 因此,佛弟子不仅要听经闻法,更要在行中求法。 行一切善法,如何在自身不富裕的情况下恒常布施? 如何消除自我的吝啬心? 如何平等的善待一切善恶人? 如何无高下亲疏的力行布施? 如何通过布施而体悟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如何通过了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达到菩提彼岸? 这就是师父指给我们的一条通过布施而修行佛法、体悟真谛的菩提之路吧! 摘自《妙莲华》2017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24-10-08 08:36:19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7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