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将禅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 内容: ◎ 净 慧关于禅修,在古代是讲究如何在日用中来落实,在日用中来转化自己的习性,开发自己本有的智慧。 从现代意义来讲,所谓的禅修,就是要把禅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 点点滴滴就是方方面面,也就是时时刻刻,每一个当下。 这是需要有很好的禅修基础和体验,要功夫很深的人才能做得到,要老参上座才能做得到。 我们的生命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 生命存在的方式,就是以生活为依托。 我们的生命之所以存在,生命的活力,生命的活动,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生活状态。 生命离不开生活,也可以说,生活的本质就是生命。 生者,生命;活者,活动;生命的活动就是生活。 从这个意义来讲,不但是说修禅不能离开生活,做任何一件事,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公事还是私事,国事还是家事,天下事还是一己之事,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如果说没有了生活,这个世界也就不存在了;没有了生活,人类所拥有的一切也都将烟消云散。 我们坐在这里干什么呢? 在过禅修的生活。 用现行的法律语言来表述,那就是我们在过宗教生活;用宗教的语言来讲,我们在过灵修的生活。 这些都是指精神层面的生命活动状态。 从物质层面来讲,我们在进行禅修、过禅修生活的同时,也不能离开物质生活。 这两种生活几乎是同时存在、同时进行的。 因为任何高尚、清净的生活,修行的生活,灵修的生活,都要以物质为基础,以物质为条件和依托。 我们在此禅修,不论是冬天还是夏天,能够在露天进行的时候毕竟很少,即使是在露天进行,也要以物质为基础。 更何况我们还要辟一间静室,夏天要有降温设备,冬天要有取暖设备,坐下来要有比较松软的垫子,还要用适当保温的小被褥把腿捂住,以防受风;要饮食,要睡眠,要经行,这一切都是以物质为依托的。 人类的生活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 这两大类是同时存在、同时进行的。 如何使这两种相互交叉的生活,都能有禅的意境、禅的味道、禅的喜悦,这就是禅修的必要之处。 在实际生活中,人的主观意志和客观现实是有距离、有矛盾的。 客观现实总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我们的主观愿望有着无限的能量。 人们往往都是想入非非,得不到的东西想要得到;不能随便讲的话,非要讲出来不可,一吐为快;不能做的事,非要去做。 这样就会给我们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个人生活造成各种各样的矛盾,有了矛盾也就有了烦恼。 这些烦恼怎么解决呢? 想让社会无限制地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让物质生活无限制地满足每一个人的无限的需求,这是根本办不到的。 所以,我们要想改变外在的世界,想要让现实存在来符合我们个人的主观愿望,这种想法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能的,在任何人面前也都是不可能的--不管是团体还是个人,团体不可能,个人更不可能。 团体是一个大我,个人则是一个小我。 西方有一位传教士,他在生前就为自己的碑写了一段铭文,大意是说:他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想改变社会;长大一点,就想改变世界;当这些梦想都不能实现的时候,就想改变家庭,改变自己的亲属;结果临到八十岁的时候,他一生的计划终成泡影,他想要改变他人的计划也就这样落空了。 就在这个时候,他觉悟了:一个人要想改变他人,这本身就不是一种有智慧的选择;如果是一种有智慧的选择,就要放弃改变他人的计划,转而坚决彻底地来改变自己。 这个墓碑的铭文非常经典。 作为一个传教士,应该说,他也是有一定觉悟,有深刻而丰富的人生经历的,因此才能够讲出如此坦率而深刻的话。 但是,能够有这样觉悟的人,在一万人当中也难找一个,几乎每个人都是想改变他人、改变外在的东西,从来没有想要改变自己,这几乎是所有人的一个常态,一个理所当然的选择。 从禅的角度来讲,想要改变他人,这完全是错误的。 一个人只有改变自己,你才稍微有一点点主动权;要想改变他人,那是连一点点主动权都没有,一点成功率、成功的希望都没有的事情。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一个非常现实、不容忽视的事实。 用什么东西来改变我们自己呢? 佛教提供了八万四千法门,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法门呢? 就是因为根尘相接,我们的主观与客观相接触的时候,有种种烦恼。 烦恼之多,可以用八万四千来形容,要对治这么多的烦恼,就要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各种不同的法门,八万四千烦恼就要用八万四千法门来加以对治。 禅,是其中最究竟、最彻底、最便当的一个法门。 它随时可以修,随地可以修,任何人也都可以修。 昨天我讲过,不分男女老少、贫富贵贱,这个法门可以适用于每个人。 简便到什么程度呢? 只要你关注当下,把你的心从金钱那个地方拉回来,从想要得到地位的那个地方拉回来,从想要满足种种不合理的需求那个地方拉回来。 拉回到什么地方? 拉回到当下这一念。 你就紧紧地盯住当下的念头,清醒地、轻安明净地觉知当下的念头。 朝如是,夕如是,不要让它跑掉,能够长久地训练,这个念头自自然然就听你使唤了--这就是改变我们自己的方法。 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 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 不要忘记每一句话前面都加了一个自,这个自就是自己的自。 总体来讲,就是要我们自己来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来调控、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向外驰求,不要想得到那些得不到的东西。 这不仅包括金钱、地位、美色甚至于想对方给你一个笑容,给你一句鼓励的话,都不要抱有希望。 因为一个人要布施一点东西出去,那是很困难的。 每个人对自己的东西,包括语言、笑容和金钱,都是非常吝啬的。 特别是笑容和鼓励的话,要想把这些东西随便布施出去,很不容易。 各位可以仔细想一想,回忆一下,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是不是存在这样的一些事实。 有时候,希望得到一个安慰,得到一点笑容,得到一句鼓励的话,比想要得到金钱更苦恼。 现在的人,生活基本上得到了改善,对许多人来讲,金钱的匮乏感,已经不是很严重,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事情。 在这些现实面前,我们有烦恼怎么办? 自己来消化,自己用禅的方法来解决:通过看透一切法皆空,从根本上来解决烦恼。 我们的念头,我们想要得到那些难以得到的利益的念头,必须要自己来克服它,用另外一种念头来代替它。 你时时关注当下,除了当下这一念清明自在以外,其他的念头就不会生起。 如果生起了、冒出来了怎么办呢? 念起即觉,觉之即无。 时时觉照,一切妄念、邪念,当生即灭。 时时刻刻让自己的心像虚空一样,包容一切,化解一切,人生智慧的光芒就会从虚空中显现出来。 生活是如此地残酷,我们该如何去面对呢? 将禅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去,让禅来占领我们整个心灵的空间,这样我们就会到处随缘,到处自在,到处喜悦,到处清凉。 摘自《柏林禅话》 发布时间:2024-10-23 08:15:45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7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