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常念生死 内容: ◎ 竹 庵【原文】水庵一和尚曰:《易》言,君子思患而预防之。 是故古之人,思生死大患,防之以道,遂能经大传远。 今之人谓求道迂阔,不若求利之切当。 由是竞习浮华,计较毫末,希目前之事,怀苟且之计。 所以莫肯为周岁之规者,况生死之虑乎? 所以学者日鄙,丛林日废,纲纪日坠,以至陵夷颠沛,殆不可救。 嗟乎! 可不鉴哉! 【译文】水庵师一和尚说:《易经》中的既济卦上说:君子凡事都要考虑到其不利的一方面而加以预防,才能避免产生祸患。 是以古时的人,想到生死是吾人的大患,因而急切地依照圣人所教导的道法,以作为堤防,因此他们能有经世济民的大用,而所传布的法泽源流也能久远。 然而现今的人却认为求道不切实际,解决不了温饱问题,不如求财利更为切当。 于是纷纷追名逐利,企望过那种浮华奢侈的生活,整天计较毫厘细末的得失,只图眼前快乐,毫无远大志向,得过且过,即使让他规规矩矩过一年修道的生活都办不到,又如何会去考虑生死的大事呢! 所以,学者的识见越来越鄙陋,丛林的礼法也随之日渐弛废,纪纲制度更加形同虚设,以至于法道陵夷颠沛,几乎到了不可救的地步。 凡有志之士能不以此为借鉴而加以反省吗? 摘自《禅林宝训注译》演莲法师译 发布时间:2024-10-24 08:28:59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7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