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为什么他的功德比那么有钱的菩萨,来布施的功德大呢? 内容: 宣化上人:为什么他的功德比那么有钱的菩萨,来布施的功德大呢?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三藩市佛教讲堂一九六八年十一月至一九六九年四月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须菩提。 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 持用布施。 若复有人。 知一切法无我。 得成于忍。 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何以故。 须菩提。 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 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 菩萨所作福德。 不应贪着。 是故说不受福德。 ”释迦牟尼佛讲这个般若妙法的时候,叫一声“须菩提”,说,“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 持用布施。 ”“若”,就是假设;假设有这么一位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 ”“恒河沙”,就言其多,这么多的世界。 这么多世界上,有什么呢? “七宝”。 七宝就是人所最爱惜的东西,所最爱的东西。 那么这么多的七宝做什么呢? 用它来作布施。 “若复有人”:那么这么多七宝作布施,这个功德是很大很大的。 “若复有人”:假设再另外有这么一个人,“知一切法”:他知道一切法。 这“一切法”,所有的佛法就都包括在内了。 那么简单地说,就是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六根、六尘、十二处、十八界,这等等的法。 这等等的法,“无我”:这个知道一切法无我,这把我执空了。 我执空了,那么知一切法,那么法无我,人也无我,这也没有我执,也没有法执了,空执也没有了。 在这个时候,“得成于忍”:成什么忍呢? 就成这个无生法忍。 这无生法忍,这也是修行得道的一种境界、一种程度。 证得无生法忍,他不见三界之中,有少法生和少法灭。 这个得知于心,而不能宣之于口,心里得到这种境界,口里说不出来。 说不出来是个什么意思? 忍可于心,在这个心里忍着,这叫无生法忍,这种法的境界。 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那么岂不是没有法吗? 不错,本来是没有法! 可是,没有法还具足一切法,但是说不出来,所以这叫无生法忍。 得到这个无生法忍,“得成于忍。 ”在这个《金刚经》,全部《金刚经》,这个“知一切法无我。 得成于忍”,这十个字,是很重要的。 “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因为他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所以这个菩萨,比前边那个满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用来作布施,比那个菩萨功德还大,“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何以故”呢? 什么缘故,这个菩萨仅仅就知道一切法,得成于忍,他的功德比那个那么有钱的菩萨,来布施的功德大呢? 什么缘故啊? “须菩提。 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 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因为佛说,须菩提! 因为这个诸菩萨,他不执着有这个受福德和没有福德,不执着的。 “须菩提白佛言”:须菩提对佛说了。 “世尊。 云何菩萨不受福德”:说,怎么样子叫着“菩萨不受福德”呢? 这个道理我不明白啊? 请佛慈悲来解释给我听。 佛一叫,说,“须菩提。 菩萨所作福德”:菩萨所作的福德,就是要无形无相的,要不执着,所以“不应贪着”:不应贪着啊,说这个是我所作的福德,那个是我所作的福德:不应该有所执着。 “是故说不受福德”:所以,菩萨不应有所执着,那么他又有一个什么受和不受呢? 根本就没有受和不受的。 所以说,“菩萨不受福德”。 恭录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 发布时间:2024-10-26 09:26:56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7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