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红尘滚滚,你真的看破了吗? 内容: 家道中落,工作受挫情场失意,生活总是起起伏伏小说如此编,电视如此演而自己的生活竟也这般“纯属巧合”? !想到这里,小明捂着饱经沧桑的心来到法师跟前:“大师! 我已看破红尘! 请您动手吧! ”只听大师缓缓问到:“红尘滚滚,你真的看破了吗? ”红尘滚滚,缘浅缘深,生活中不少人因为种种缘起缘灭的无常示现而饱受烦恼,在历经一番无果的抗争后,便选择在朋友圈“看破红尘”,开启“佛系生活”。 然而“红尘”究竟为何物? “看破红尘”是逃避现实的借口? 还是通达解脱的大道? 本期讲堂,我们来聊聊“红尘的真面目”。 问世间,红尘为何物? ○ 一时的飞尘红尘,这一当红“佛系用语”其实并非出自佛教,而是起源于诗词歌赋。 东汉年间,当班固站在长安的高阁之上,看到城内三条广路、十二通门、近千里弄间,人流往来,车马不息,卷起西北特有的黄土,染上落日的余晖,一时烟云无二. .. .. .于是,他在描写长安的赋中又添上一笔“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而“红尘”也就有了第一个释义,那是落日时分,染着夕阳色彩的飞扬尘土。 ○ 一时的人世而与之相比,我们其实更熟悉的是南朝以后对“红尘”的另一种解释,那是记忆的旋律,是人世的繁华:♪ ♩ ♫ ♬~“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 .. ”因此古人所说的“看破红尘”,往往指厌倦了人世繁华,转向宗教或山林,以寻求身心的安宁与解脱。 然而,佛教所说的“看破红尘”其实与它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与如今许多人为了躲避现实的戏说更是截然不同,那佛教是如何看待“红尘”,又是如何“看破红尘”的呢? 如何是“红尘”? ○ 尘本不红严格来说,佛法并无“红尘”或“看破红尘”一说,相对的,佛法只讲“六尘”,什么是“六尘”呢? 六尘,是指身心所处的环境。 六尘是外境,六根是内境。 我们的六根就像那一粒粒红尘,本来清净却因外境而染着,因染着而造业。 我们无法改变外境,但却可以改变自身,而改变的过程,便是“看破”的过程。 红尘,如何看破? 但“看破红尘”,并不意为着要归隐山林、消极避世、或是安心做一条咸鱼,而是要我们透过这个繁华世间,透过种种烦恼,观照到清净的本质,从而用积极的心态去为人处世。 无相禅师曾在行脚途中感到口渴,便向路遇踩水车的青年讨水喝,有了下述对话:-“禅师,待我看破红尘,我要寻一处隐居,参禅打坐,远离尘嚣。 ”-“何时看破? ”-“等找到一个能接替我照顾水车的人。 ”-“你了解水车,如果水车全浸水中,或脱离水面会如何呢? ”-“全浸于水,会被急流冲走;完全离水又车不上水。 ”-“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会被五欲的潮流冲走;纯然出世,自命清高,也只能空转不前。 ”所以禅宗才说“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隐来隐去,都在外境的六尘中,若心有所执,身有所系,何处不红尘? 又如何能看破? 如果安定身心、心无挂碍,处处皆净土,又哪里有红尘可看破? 世间本就无红尘,自然无法看破,我们看不破的,是自己动荡飘摇的心。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0-26 23:47:45 来源:藏经阁 链接:https://www.vipfo.com/article/7546.html